“兒臣朱高煦(朱高燧)拜見父皇,父皇聖躬金安!”朱高煦和朱高燧踏入文華殿中,便是拱手彎腰一拜,問道。</p>
皇子和其餘的大臣們可不一樣,見到皇帝就得跪,說話也得跪,他們卻是不需要這樣, 行個彎腰作揖的禮節(jié)就行了。</p>
又不是什麼重大場合,跪來跪去的怕是連日後的天子之威都給跪沒了。</p>
跪拜禮嚴格意義上來說就是一種踐踏人尊嚴的禮節(jié),若是跪的是死人倒也罷了,祭奠祖先或是英烈,但跪的若是活人,那可完全不同,那就是徹底的踐踏人格的東西。</p>
這一點, 從禮節(jié)的演變中也能看出。</p>
最開始的時候那是天子和朝臣席地而坐,共商國事, 慢慢的變成了天子坐而朝臣站,再到如今的天子坐而朝臣跪。</p>
上朝的時候不奏事可以站著,但要是奏事就必須得跪下來說話,這就是皇權(quán)至上的其中一種體現(xiàn)。</p>
當(dāng)然了,若是跪拜的是自己家中的長輩,倒也罷了,他們承受的起,但是像後世有些所謂的輩分高就可以接受輩分低的跪拜,不論年紀和是否曾贍養(yǎng)過自己便直接跪拜,這簡直就是一種陋習(xí)。</p>
“朕安。”朱棣點了點頭,隨著漢王和趙王的到來,他所喊的人也算是到齊了,兩位國公在兩位王爺?shù)闹氨阋驳搅恕?lt;/p>
隻見淇國公丘福和成國公朱能一臉笑意的看向朱高煦點了點頭,朱高煦也很是客氣的拱手微微一禮,兩位國公也連忙迴禮。</p>
“今日召集你們來, 是為了一封軍報。”</p>
朱棣從懷中掏出來那封八百裏加急的軍報,然後對著身旁的太監(jiān)使了個眼色,太監(jiān)會意,連忙接過奏折。</p>
“交由淇國公,依次傳遞觀看。”</p>
太監(jiān)連忙將其遞給淇國公丘福,丘福迫不及待的看了起來。</p>
同時,朱棣也在說道:“這是宋成交給朕的八百裏加急軍報,說的是帖木兒帝國正在招兵買馬,調(diào)集糧草,意欲征討大明。”</p>
“什麼?!”漢王朱高煦眉頭一皺,當(dāng)即說了出來。</p>
隨後,朱高煦立即說道:“父皇,吾等應(yīng)該立即準備,好麵對這場大戰(zhàn)。”</p>
他雖然什麼都不學(xué),但是對於帶兵打仗這件事情,還是頗有心得的,所以對於周圍的一些國家來說,也都是有些了解的。</p>
大明的心腹之患雖然是韃靼和瓦剌,但是實際上無無論是東北,還是西南實際上也都是有一些癬疾之患的, 至於西邊更是有著一個超級大帝國, 帖木兒帝國。</p>
這個帝國和大明王朝的建立時間差不多,都是站在蒙古帝國的屍體上建立的, 當(dāng)然了,蒙古帝國早就分崩離析了,大明王朝也是站在元朝的屍體上站起來的。</p>
這兩個帝國,也都是目前世界上最為強盛的王朝,一個雄霸東亞,一個雄霸中西亞乃至於歐洲。</p>
朱棣瞥了一眼自己的二兒子,心中暗道一句真是無腦,這種屁話要你來說?</p>
但是也不好挫其銳氣,於是點了點頭道:“當(dāng)然應(yīng)當(dāng)準備好應(yīng)戰(zhàn)準備,黃福。”</p>
黃福聞言,立即出列跪倒在地,拜道:“臣工部尚書黃福,拜見陛下。”</p>
“京營四十八衛(wèi)披甲率有多少。”</p>
朱棣皺著眉頭問道,這才是他比較關(guān)心的事情,打仗不是一股腦的往前衝,武器軍備、糧草軍械什麼的一個都不能少,這也是為何他會召集兵部、工部、戶部三部尚書過來的原因。</p>
這話一出,黃福立即迴道:“迴陛下,大明京營四十八衛(wèi)共計二十八萬七千餘人,披甲率為十之十一。”</p>
朱棣臉色稍稍緩和,這說明至少是人手一副鎧甲,甚至還有著多餘的,隨後又接著問道:“九大重鎮(zhèn)披甲率,又有多少?”</p>
“迴稟陛下,九大重鎮(zhèn)披甲率平均也有十之八九之多。”對於大明九大重鎮(zhèn)和京營的披甲率問題,工部尚書黃福自然是知道的。</p>
大明的打造鎧甲不能私自製造,而是由軍官報備,層層上交,得到批準後,由工部安排工匠打造,一件都不能有著差錯,最後才是交付給那些軍官們。</p>
因為大明施行的戶籍是分為三類的,分別是軍籍、民籍、匠籍,軍戶人家則是世世代代從軍,所以這些工匠們,也就是世世代代都隻能從事這些老本行,不能輕易間改變職業(yè)。</p>
當(dāng)然了,你要是考上了功名,自然也是可以改變的,明朝並未對這些工匠們施行什麼不得參加科舉之事。</p>
三籍的人員,都能夠參加科舉,對於這點來說,大明做的還是非常不錯的。</p>
“好!如此甚好!”朱棣大喜,九大重鎮(zhèn)是邊關(guān)重鎮(zhèn),總共有著近七十萬兵力,再加上京營四十八衛(wèi)那就是近百萬大軍。</p>
當(dāng)然了,這些軍隊是不可能全都抽走的,但就是抽走十之二三,也有著二三十萬的兵力可以麵對帖木兒帝國了。</p>
</p>
“陛下,雖然披甲率近乎人手一件,但是這甲胃質(zhì)量卻……”黃福低著腦袋,不敢抬頭直視朱棣。</p>
從他上位之後,這才知道朝廷的那些官員中飽私囊的有多厲害,再加上皇上又追求百分百的披甲率,這才導(dǎo)致朝廷的軍隊鎧甲的質(zhì)量有些嚴重下滑……</p>
當(dāng)然了,京營四十八衛(wèi)的鎧甲倒是實打?qū)嵉模切┒际腔实勰_下的軍隊,對於鎧甲之事卻是沒有馬虎了事,不過那些發(fā)往各地守軍的鎧甲麼,簡直是一言難盡。</p>
九大邊鎮(zhèn)的還算是好一些的了,好的鎧甲也有三分之一吧,其餘的鎧甲近乎全是那種垃圾鎧甲,怕是拿著現(xiàn)在的這種垃圾火槍隔著百米都能射穿的那種,別說火器,連箭失都防不了。</p>
所以,實際上那些朝廷的軍隊都是懶得穿鎧甲的,將鎧甲扔在庫房裏屯灰,一邊又不能起到防禦的作用,一邊又穿在身上阻礙行動,倒是不如直接不穿。</p>
“質(zhì)量如何?!”朱棣皺著眉頭問道。</p>
他在靖難之時不是沒有見過,朝廷也就那些京營和邊軍的裝備精良了,至於其他地方的守軍,卻是不怎麼樣。</p>
不過其餘地方的守軍,也就是用來對付一些盜匪之流的,卻是並不需要裝備多麼精良,隻要邊軍的裝備和京營的裝備精良,便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