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宮,議政大殿。</p>
百官齊聚,議論紛紛。</p>
“今天不是休沐嗎?王上怎麼突然召開朝會?”</p>
“會不會是因為昨天封鎖鹹陽城一事?”</p>
“昨日聽說是扶蘇公子為了抓捕刺客才封鎖鹹陽,王上不可能問罪,難道是刺客抓到了?”</p>
“很有可能!”</p>
商鞅、張儀、李斯、蘇秦等人站在百官前列。</p>
聽著百官議論,諸人都是若有所思。</p>
蘇秦突然看向李斯,道:“左相大人,聽說昨日鹹陽城發(fā)生了大戰(zhàn),後來情況如何?”</p>
李斯麵色平靜,道:“廷尉大人都不知道,本官又怎麼可能知曉呢?”</p>
蘇秦澹澹一笑,道:“我還以為左相大人掌握‘羅網(wǎng)’組織,這鹹陽城內(nèi)大小事務(wù),應(yīng)該都瞞不住大人呢。”</p>
李斯麵色一變,隨即道:“本官的一切都是王上賜予的,就算暫時替王上掌管‘羅網(wǎng)’,也隻是為了保護王上的安危罷了,不該打聽的,自然不會去打聽。”</p>
“是嗎?”</p>
蘇秦嗬嗬一笑:“左相大人對王上可真是忠心耿耿啊,在下佩服!”</p>
李斯深深看了一眼蘇秦,隨後轉(zhuǎn)過身去,不再說話。</p>
旁邊,商鞅和張儀互相看了一眼,目光微微閃爍,卻也沒有說什麼。</p>
“王上到!”</p>
這時,一道聲音忽然自殿外響起。</p>
眾人心中一凜,紛紛停止議論,麵朝門口方向,微微屈身,麵色肅穆。</p>
很快,隨著腳步聲響起,嬴政臉色冰冷,從門口緩緩走進。</p>
在其身後,扶蘇貼身跟隨。</p>
見到這一幕,百官臉色都是變化了一下。</p>
究竟發(fā)生了何事,扶蘇公子竟然和王上在一起?</p>
隨著嬴政坐上王位,奉禦官的聲音再度響起:“上朝!”</p>
百官連忙收攏心思,恭敬拜下:“臣等參見王上!”</p>
“平身!”</p>
嬴政揮手,麵容冷漠,道:“今日上朝,隻為一事!”</p>
說罷,他看向下方扶蘇,冷冷道:“你來說!”</p>
“諾!”</p>
扶蘇拱手一禮,隨即轉(zhuǎn)身,看向臉色好奇的百官,肅然說道:“諸位應(yīng)當都知道,本公子奉命追查三日前於西山刺殺父王的刺客一事。”</p>
“就在昨日,本公子得知刺客藏身鹹陽,因此封鎖了鹹陽城,最後成功抓到了刺客。”</p>
</p>
眾人微微頷首,並不意外。</p>
張儀開口問道:“公子,不知可有審問出,刺客的身份?”</p>
扶蘇點了點頭,然後看了一眼李斯,道:“此事,的確如之前左相大人猜測,正是六國餘孽所為!”</p>
“刺客是原楚國上將項燕之孫項羽為首的楚國餘孽,昨日已經(jīng)被本公子全部斬殺,活捉其首領(lǐng)項羽!”</p>
楚國,項燕!</p>
聞言,百官皆是微微點頭,他們對此人並不陌生。</p>
在大秦之前攻打楚國時,此人可謂是一個勁敵,曾多次打敗秦軍。</p>
若無此人鎮(zhèn)守,楚國早就被滅了。</p>
沒想到竟有後人殘存於世!</p>
扶蘇看著百官,繼續(xù)說道:“此刻刺客皆已歸桉,本公子現(xiàn)在要說的,是另一件事!”</p>
說到此,扶蘇深吸口氣,道:“昨日在抓捕現(xiàn)場,本公子意外得知,此次刺殺事件的謀劃之人,乃是大漢王朝的右相,張良!”</p>
“什麼?!”</p>
“大漢王朝?!”</p>
聽到這裏,百官俱是大驚失色。</p>
大漢王朝!</p>
他們沒想到,此事竟然還與大漢王朝扯上關(guān)係!</p>
就是商鞅、張儀等人,臉色都變得無比凝重起來。</p>
商鞅出列,看著扶蘇,皺眉問道:“大公子,可曾得知,這張良為何要謀劃此事?”</p>
其餘人也紛紛看向扶蘇,內(nèi)心不解。</p>
大漢與大秦之間,並無過節(jié)!</p>
而且,就算大漢想要攻打大秦,也沒必要派一位右相,前來行刺秦王啊!</p>
“商君容稟!”</p>
扶蘇微微拱手,道:“本公子已經(jīng)查清,此人乃是韓國餘孽,其祖上五代相韓。”</p>
“在韓國被滅後,此人流落大漢,被漢王所看重,任其為相,在其相助下,大漢王朝的國力也有所增長!”</p>
“此次冒險前來刺殺吾王,隻怕也是謀劃已久了!”</p>
眾人聞言,俱是恍然。</p>
韓國餘孽,難怪!</p>
商鞅陡然上前,看向嬴政,肅然說道:“王上,此人雖為韓國餘孽,但如今其代表的是大漢王朝,不管此事是他個人所為,還是漢王授意,都必須讓大漢給我們一個交代,否則我大秦威嚴何在?!”</p>
“臣附議!”</p>
“臣等附議!”</p>
眾人紛紛附和,義憤填膺。</p>
大漢王朝的右相,竟然前來大秦地域,刺殺秦王!</p>
欺我大秦無人乎?!</p>
“王上,臣願領(lǐng)兵前往大漢王朝,討伐大漢!”</p>
太尉蒙武更是直接出列請戰(zhàn),滿臉肅殺之氣。</p>
“太尉稍安,倒也不必如此嚴重!”</p>
張儀出列,阻止了蒙武。</p>
蒙武頓時橫眉,怒視張儀:“右相是何意思?難道就眼睜睜看著我大秦被人如此欺辱不成?!”</p>
張儀苦笑一聲,連忙擺手,道:“太尉誤會了,在下不是這個意思。”</p>
“此事關(guān)乎我大秦顏麵,自然是不能如此了結(jié)的。”</p>
“可是如今我大秦剛滅六國不久,國內(nèi)尚未穩(wěn)定,可謂是內(nèi)憂外患,實在不宜在這個時候再與大漢王朝開戰(zhàn),否則必導致生靈塗炭,甚至有亡國之危啊!”</p>
聞言,眾人心中皆是凜然。</p>
他們明白,張儀此言並非信口開河。</p>
大秦如今剛經(jīng)曆戰(zhàn)亂。</p>
就連六國領(lǐng)土,都還沒有徹底平定。</p>
內(nèi)有六國餘孽作亂,外有匈奴侵擾,山東六大王朝亦是虎視眈眈。</p>
若在這個時候與大漢王朝開戰(zhàn),絕對是輸多贏少,亡國亦不無可能!</p>
畢竟,大漢在中原七大王朝當中,國力也是數(shù)一數(shù)二的。</p>
大漢鐵騎聞名天下,甚至連北方匈奴都不敢招惹,轉(zhuǎn)而將目標對準了較弱一籌的大秦。</p>
麵對如此強國,大秦哪怕傾盡國力,贏的幾率也不大。</p>
“右相覺得,此事該如何處理為好?”</p>
突然,嬴政的聲音自殿上響起。</p>
眾人頓時安靜下來。</p>
張儀朝著嬴政屈身一禮,然後迴道:“啟稟王上,微臣覺得,打肯定是不能打的,但必須讓大漢王朝,給我們一個交代,或是賠償,或是割地,以免讓世人小覷了我大秦!”</p>
眾人紛紛頷首,覺得此計可行。</p>
嬴政沉默了片刻,點頭說道:“好!既然如此,那就發(fā)出討伐檄文,聲討大漢王朝!”</p>
“此外,傳令白起,讓他領(lǐng)兵東出函穀關(guān),給大漢王朝施壓!”</p>
蒙武上前,肅然行禮:“臣,領(lǐng)旨!”</p>
嬴政點頭,隨即看向張儀,道:“此事既然是右相提出,那就由右相代表我大秦,前往大漢王朝,商議賠償一事吧!”</p>
“臣,領(lǐng)旨!”</p>
張儀鄭重行禮。</p>
“切記,不可墮了我大秦的威嚴!”嬴政再次吩咐。</p>
“是!”</p>
張儀再次迴禮。</p>
說罷,嬴政陡然起身,目光冷冽,道:“傳寡人令,國內(nèi)全力搜捕六國餘孽!”</p>
“凡我大秦百姓,提供消息者,賞十金!”</p>
“斬殺六國餘孽一人者,賞百金!”</p>
“斬殺任何一國餘孽首腦者,賞千金,封關(guān)內(nèi)侯!”</p>
“這一次,寡人定要將這群地下老鼠,一網(wǎng)打盡!”</p>
百官心中皆凜,肅然行禮。</p>
“臣等,領(lǐng)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