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縣征兵的事情,沉毅辦的還算順利,畢竟太平縣隸屬臺州府,臺州府城發(fā)生的事情,這裏的人多少也聽說了一些,事實上不用沉毅到這裏來招兵,前些日子已經(jīng)有不少太平縣的男丁去府城投軍了。
因為報名的人數(shù)很多,沉老爺也就懶得再親自去造冊,而是從當(dāng)?shù)鼗ㄥX雇了兩個秀才來,給這些新兵造冊。
值得一提的是,這兩個秀才,本來見到沉毅年輕,還有些不太瞧得起沉毅,覺得沉毅多半是建康城裏什麼官宦子弟,一直到聽說沉毅是去年的新科進士之後,兩個秀才便態(tài)度大變,不住的對沉毅作揖,一口一個先生叫著。
如果不是沉毅讓他們?nèi)マk事,這兩個人多半還要拉著沉毅,請教請教策論時文。
把造冊的差事交出去之後,沉毅便清閑了下來,正巧太平縣的縣令請他吃飯,沉毅便跟著這位縣老爺一起吃飯去咯。
太平縣的縣令是正七品,沉毅現(xiàn)在也是正七品,不過他是京官的七品,比地方官七品要金貴不少,再加上一個翰林的身份,太平縣的?h令對沉毅是畢恭畢敬,吃飯的時候都讓沉毅坐在上座。
就這樣在太平縣待了三天時間,新兵造冊登記的就有了一千四百多個人,這一千四百個人經(jīng)過了薛威的幾天訓(xùn)練之後,就被淘汰了大半,三天時間下來,隻剩下了三四百個人。
不過這個人數(shù),已經(jīng)不算少了,畢竟沉毅先前在府城招兵,弄了一個多月時間,也就二百多個人而已。
到了第四天,太平縣裏就沒有什麼新報名的精壯了,沉毅幹脆就停了征募,讓薛威在城外設(shè)營,專心遴選新兵。
而沉毅本人,則是陪著太平縣的縣尊常友德一起吃飯喝酒。
這位?h令也很願意結(jié)交沉毅這種少年俊彥,沉毅到太平縣三天,他就請了沉毅三天的飯,沒有一天斷過。
第四天中午,常縣尊拉著沉毅在太平縣的酒樓裏喝酒,推杯換盞之後,?h尊便喝的七七八八了,沉毅端起酒杯,敬了這位縣令老爺一杯,笑著說道:“常兄幾日招待,沉某感念在心,敬常兄一杯。”
?h令連連搖頭,用手捂著腦袋,苦笑道:“賢弟,愚兄實在是喝不了了,今日就到這裏,明日為兄便不去縣衙了,陪賢弟喝一天!”
沉毅拉著?h令的手,微笑道:“常兄不說縣衙,我差點忘記我是來太平縣辦事的了,一轉(zhuǎn)眼喝了三四天酒,把正事忘到了九霄雲(yún)外!
?h令這會兒雖然有些暈暈乎乎,但是聽了這話之後,眼神就清醒了一些,他看向沉毅,有些大舌頭:“子…子恆賢弟,有什麼事情盡管說,在這太平縣裏,愚兄能給你辦的一定給你辦!”
?h尊這句話說的底氣十足。
因為他在太平縣已經(jīng)五年多了,即將幹滿第二任任期,在太平的勢力不可謂不深厚。
沉司正笑嗬嗬的給他倒了杯酒。
“常兄也知道,兄弟在臨海城的時候,抓了一家通倭的逆賊,還殺了一些倭寇,太平縣也臨海,常兄在太平多年,可知道一些關(guān)於倭寇的消息?”
?h令聽到這句話,眼神裏最後的三四分酒意,也消散了七七八八,他打了個酒嗝,抬頭看向沉毅,苦笑道:“子恆賢弟,本縣裏一旦發(fā)現(xiàn)倭寇,縣衙都是立刻上報的,再加上賢弟在府城那裏大敗倭寇之後,這些日子倭寇都消停了不少,愚兄實在是不知道哪裏有倭寇…”
沉毅笑嗬嗬的端起酒杯,跟?h尊碰了碰,一飲而盡之後,沉老爺澹澹的說道:“常兄可能還不知道,上一次因為府城出倭寇的事情,臺州知府袁淵,臨海知縣鄧泉,都被吏部記了一筆,罪名是失察之罪!
“常兄今年幹完,明年就會調(diào)任,肯定不會想在吏部那裏有什麼不好的記錄罷?”
常縣令神情一滯,愣在原地,許久沒有說話。
沉老爺拍了拍他的肩膀,語氣平靜:“老哥哥,你在太平多年,多少也應(yīng)該知道一些關(guān)於倭寇的事情,如今王師到了,你不必顧慮,盡管說就是!
?h令仰頭,飲下了杯中烈酒,然後吐出了一口酒氣,看向沉毅,微微低頭道:“子恆賢弟,愚兄今天實在是喝多了,現(xiàn)在腦子裏一片混沌,實在是一點事情也想不起來,等明日酒醒,愚兄再來尋賢弟!
常老爺這句話的意思是,他要迴去想一想,才能決定要不要跟沉毅完完全全的站在一起。
沉毅也清楚,像常友德這種人,在太平縣多年,自身的利益已經(jīng)跟當(dāng)?shù)剜l(xiāng)紳利益有了千絲萬縷的關(guān)係,有些事情,他一時半會的確不能決定。
沉毅也沒有強求,隻是微笑點頭:“小弟還會在太平待三天,隨時恭候常兄大駕,不過小弟還有一句話要送給常兄!
沉老爺頓了頓,澹澹的說道:“官府,是不會通倭的!
沉毅這句話,不是為了威脅常友德,而是為了讓他放心。
他這句話的意思是,地方官府作為朝廷的下屬機構(gòu),本身就是朝廷的一部分,而大陳朝廷當(dāng)然不會,也不能通倭。
也就是說,不管地方官府有沒有通倭,都沒有通倭。
也就是說,不管什麼原因,通倭的罪名,都不會安插在太平縣衙和他這個縣令的頭上。
而且據(jù)沉毅所知,這位常縣令也的確沒有通倭,最多也就是跟地方鄉(xiāng)紳來往密切而已。
常友德長鬆了一口氣,對著沉毅拱了拱手,然後轉(zhuǎn)身告辭離開。
沉毅起身相送,把他送到了院子門口,然後瞇著眼睛看著他離開的背影,眼神玩味。
…………
正當(dāng)沉老爺在太平縣查探倭情的時候,杜懷杜太監(jiān)的奏報,也送到了建康,送進了皇城內(nèi)侍省裏。
擺在了高明高太監(jiān)的桌桉上。
對於朝廷外臣的一些重要奏書,高明向來很守本分,他從來是直接交到皇帝那裏,自己是不會看的。
但是看到了杜懷的奏報之後,高太監(jiān)猶豫了一下,還是提前展開看了一遍,見上麵沒有什麼關(guān)於他的內(nèi)容之後,才把奏書收在了袖子裏,送到了皇帝的桌桉上。
這會兒已經(jīng)是晚上,皇帝陛下還在熬夜加班,看到高明遞過來的奏書之後,他隨手接過,一邊展開一邊問道:“杜懷送迴來的?說什麼了?”
高明恭敬低頭道:“奴婢掃了一眼,應(yīng)該是關(guān)於沉司正的事!
“唔…”
這個時候,皇帝陛下已經(jīng)到來奏書在看了。
這份奏書,他看的非常仔細。
從頭到尾看完了之後,皇帝陛下放下這份奏書,目光看向遠方,失神許久…
“這沉子恆…真是膽子大啊。”
說完這句話,皇帝瞇了瞇眼睛,低聲道:“不,他不僅僅是膽子大,甚至有點離經(jīng)叛道了,全然不像是一個書院出身的學(xué)子,一個去年還在寫時文策論的新科進士!
說完這句話,皇帝又把目光放在了杜懷的奏書上,猶豫了一下之後,他還是伸手拿了起來,又認真看了一遍。
看完了第二遍之後,皇帝陛下閉上眼睛,緩緩說道:“高明!
高太監(jiān)恭敬低頭:“奴婢在。”
“去把趙尚書請來,就說朕有事跟他商議!
大太監(jiān)畢恭畢敬,腰彎的很低。
“奴婢遵命…”
說著,這位大太監(jiān)轉(zhuǎn)身去了。
皇帝看著高明離去的背影,喃喃低語。
“膽大包天,離經(jīng)叛道,怠慢成規(guī),且看你書院的師長,會如何看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