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嶽不群的號召,以及大石國的事跡廣泛傳播,各國歡天喜地的有,恐慌的有,風輕雲(yún)澹的也有,甚至憤怒的也有。</p>
有小部分人覺得嶽不群做的事不是“人事”。</p>
於是,奔走相告,在嶽不群十五歲那天,集結(jié)了一批人馬,潛入大石國境內(nèi),直奔大石國國都。</p>
他們意圖直接打殺掉嶽不群,結(jié)束大石國的這一場“鬧劇”。</p>
然後,他們一一送了虎口,該殺的殺,該抓的抓,流徙者不少,更多還是被拉去為新開墾的天地增添風雨,聚攏肥力。</p>
為了能讓他們做好這些活,嶽不群更大發(fā)慈悲地贈予了他們新的術法,否則他們怕是做不好這些工作。</p>
有了前車之鑒,自然有後車之師。</p>
往後仍會有不少人前赴後繼趕來大石國,為大石國的革弊之業(yè)增光添彩。</p>
而大石國的事業(yè)仍在繼續(xù)著。</p>
嶽不群十五歲那年,大石國各地豐產(chǎn),肥沃的土地帶來了豐收。</p>
但嶽不群並未因此發(fā)動一場戰(zhàn)爭。</p>
他仍在經(jīng)營著大石國,大石國才發(fā)展一年,還不足以使嶽不群對其餘國家發(fā)動戰(zhàn)爭,而且?guī)[不群的試驗才剛剛開始,隻觀察一年,實在不足以為憑據(jù),無法推及到其他的天地。</p>
尤其是大明,大明不似這些天地,不可能讓嶽不群重啟一次,當然嶽不群也不確定是否他死後,大明的生活可以再啟一次。</p>
諸多的因由,使得嶽不群暫時“困頓”在大石國,不為外界的種種因由而動。</p>
十五歲的秋季,嶽不群為大石國定了一個年號,並且以己身觀天象所得確立了大石國一地的二十四節(jié)氣。</p>
年號為大風。</p>
有大風起兮之意,當然,這方天地的人並不知曉其中意義。</p>
但嶽不群定了,那麼便如此罷。</p>
大風年號將在來年開春使用。</p>
二十四節(jié)氣沿用了大明的節(jié)氣名稱。</p>
同時這一年的秋季的豐產(chǎn)是喜人的,大石國統(tǒng)共一千六百八十萬畝的稻田,總共收割糧食八十四億多斤的糧食,平均每畝可收糧食五百斤。</p>
當然每畝五百斤的糧食是平均而算,有些土地即使風調(diào)雨順,有修行者聚攏肥力,但也收成也僅有三百多斤,而有的則會達到七八百斤。</p>
但是如此好的收成,公布天下後,震驚了一大批人。</p>
各國的失地農(nóng)民紛紛湧入大石國,甚至,還有有地農(nóng)民棄置土地,攜家?guī)Э诙鴣怼?lt;/p>
最為離譜地還是,大石國的國境因此開拓了三裏地。</p>
為何會如此。</p>
隻因與大石國接壤的兩個國家,海東國,東離國,兩國在與大石國國境線相靠的農(nóng)民看到了大石國的農(nóng)民得利,便就想著加入大石國,但又不想失去自己辛苦開墾出來的土地(此地都是新開墾的,原本為妖魔所占的荒野),便直接移動兩國的邊境石碑,直接就使得大石國拓地三裏。</p>
如此離譜之事,大石國先行知曉,畢竟要對田畝登記造冊,還得對每一個歸順的農(nóng)民進行民籍入庫,如此,才能有修行者為之搬運雲(yún)氣,使得田畝風調(diào)雨順,所以這些農(nóng)民都是非常主動地到大石國匯報的。</p>
大石國當?shù)氐墓倮魧Υ说姆磻腔艁y的,因為他們所“記”下的律法之中並無這一條收攏他國的律法,也沒有對擅自移動國境標物的律法,因此他們也隻能將這個消息上呈。</p>
最後到了嶽不群的手中,由嶽不群批複,應允了這些攜地而來的農(nóng)民的戶籍請求。</p>
而海東國與東離國卻是在民籍造冊後的一個月才知曉的。</p>
知曉這事後,兩國朝野上下皆是震怒,先傳書大石國,要大石國將這些民眾“放歸”,然後集結(jié)兵馬,準備奪迴失去的邊境。</p>
這等大事自然是不會有哪個國家能做縮卵的烏龜。</p>
當然,兩國有些忌憚身為大石國國師的嶽不群,遂先去請了季軒轅這個人族第一人。</p>
</p>
想請季軒轅出麵,將大石國的囂張氣焰壓下。</p>
再次閉關的季軒轅,在被喚出關後,對此事自然也是兩眼一抹黑。</p>
之後了解了大致後。</p>
他反而對嶽不群起了興趣。</p>
於是就應下了此事,但沒有接得太滿,隻答應去往大石國。</p>
而隨同季軒轅去往大石國的還有海東與東離兩國的高手。</p>
足足有三十七個人。</p>
全是煉就功印的法師,也有季軒轅這等覓得真我的大高手。</p>
如此多的高手出動,隻半日便至大石國。</p>
嶽不群在感應到天地元氣的波動後,便讓人以高規(guī)格迎接這些兩國“使團”。</p>
兩國使團碰麵所要暢聊的大事自然是國境“長腳”自動遷移之事。</p>
對於此事,兩國都持非常強硬的態(tài)度,一定要大石國將國境線推移迴原本的位置。</p>
但全是雷聲大,雨點小,如若真有想法,動手就是,自己主動地將邊境線遷迴便是。</p>
正因此,他們才請了季軒轅。</p>
除此外,海東國更出動了以法煉成的金甲士,共三百,全部陳兵在邊境,新的邊境。</p>
除了這三百金甲士,還有五萬大軍,齊齊壓在邊境。</p>
另外東離國也出動了六萬兵馬,欲要與海東國一起壓迫大石國。</p>
此刻,這天下真就有一種山雨欲來之感。</p>
一場大戰(zhàn)似乎隨時都會被觸發(fā)。</p>
但嶽不群隻見季軒轅一行接待。</p>
他親自將這行人迎入國都,帶著他們將國都的狀況參觀一遍,沒有遮掩分毫。</p>
季軒轅是個身高八尺的大漢,煉了軒轅神劍後,便將這口長約六尺的長劍常年背在後背。</p>
他長了一張國字臉,蓄了滿臉大胡子,頭發(fā)蓬鬆,但一把綁在後腦勺,綁成一個拳頭狀,身穿的衣服較為樸素,甚至還透著一股黴味,也不知是常年不洗,還是不樂意洗。</p>
“不知意下如何?”嶽不群問起季軒轅。</p>
他所問,乃是問季軒轅是否願意加入他的革弊之業(yè)中。</p>
季軒轅是沉默的,他不是在權衡利弊,而是在憂愁。</p>
他是個正直的人,從不為自身的虛華多要一分榮華富貴。</p>
他一心為人族,當年若非白頭老妖在世,且一而再再而三地阻撓著他,他已然將全天下的妖孽掃盡。</p>
後來迫於無奈,他便協(xié)助那孟婆練了鬼蜮之法,囚困了大量的妖孽惡鬼。</p>
並與孟婆約法三章,讓它約束好妖孽惡鬼。</p>
他常年苦修,自從辟穀以來,他便隻汲取天地元氣,再不獲取一份百姓的糧食,酒肉等享樂之物,他也棄之不用。</p>
他想打敗白頭老妖,想真正掃清天下。</p>
但一直不能成。</p>
而現(xiàn)在卻成了,但他卻更加無奈了,臉上每天都是愁容。</p>
他現(xiàn)在之所以會憂愁,隻因一事,那便是他的家族。</p>
他的家族在海東國乃是大姓,名門望族,常有言,海東二分,一歸國主,二歸季家。</p>
之所以會如此,乃是季家先輩積累所致,後來又出了季軒轅這等人傑,因此季家更為繁盛。</p>
原本季軒轅是想一直閉關,直到死。</p>
但卻被季家的人以特別的法門喚醒。</p>
不得不出關來主持這趟出使。</p>
他不願殺害人族,隻要未曾作奸犯科,未曾塗炭生靈者,他都不願殺害。</p>
他一心寄往和平。</p>
他也想不通,為何白頭老妖死了,天下妖孽惡鬼除盡了,怎麼人族之間還會生出此等齷齪事。</p>
因此,對於嶽不群的招攬,他也是拒絕的態(tài)度。</p>
除此外,他還發(fā)現(xiàn)了一事。</p>
白頭老妖之死或與嶽不群有關。</p>
“可是你殺了白頭老妖?”季軒轅有話便直說。</p>
然後全場轟動。</p>
所有人都驚奇地看著他和嶽不群。</p>
白頭老妖……是嶽不群殺的?</p>
雖然大家都知曉嶽不群很強,畢竟“神秘人”,除妖真君,這樣的名頭可都響亮。</p>
但沒人想過嶽不群殺了白頭老妖。</p>
畢竟嶽不群……年紀不大。</p>
在嶽不群聲名鵲起後,他的一切就都被人查清。</p>
這是嶽不群遮掩不住的,畢竟這是個有術法的世界,諸般法術層出不窮,嶽不群自然是掩蓋不住任何的秘密。</p>
但被查清這些又如何,還能怎麼害到他不成。</p>
這世間,他已是天下第一。</p>
十五歲的天下無敵,前所未有。</p>
也正因這份年紀,世人才未曾懷疑過嶽不群。</p>
有人問過季軒轅,但季軒轅否認是自己所為,然後一個個人族高人問過去,都沒個結(jié)果。</p>
卻想不到,今日在這樣的場合,解了這個人世間最大的未解之謎。</p>
嶽不群飲了一杯白水,便答道:“白頭老妖是我殺的,七年前就殺了。”</p>
嶽不群施施然,也不拖泥帶水,沒有故左而言他。</p>
“八歲?”季軒轅四四方方的臉此刻竟有些拔尖了。</p>
“如若未曾記錯,確實是八歲那年,我去了極北,上了白頭山,將白頭老妖打死了。”嶽不群悠然說道。</p>
季軒轅沉默了,使團三十七人沉默了。</p>
邊境的十數(shù)萬大軍也都沉默了。</p>
但季軒轅還是苦笑著開了口:“邊境之事,還可議否?”</p>
“你可願入我大石國?”嶽不群反問。</p>
季軒轅再度沉默。</p>
此事無可商量。</p>
看來是沒有半點緩和的餘地。</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