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嬴政有些好奇的看向白衍,一時間竟然沒有理解白衍這句話的意思。
畢竟在嬴政眼裏,治理百姓,唯有法治,秦國如此,那些方才征伐吞並的疆域,更當(dāng)是如此,唯有依法治理,當(dāng)?shù)匕傩辗讲庞蟹ǹ梢溃蟹ǹ裳链耍健⒐讲艜霈F(xiàn),私鬥才會被禁止,百姓才能安心耕種……
可眼下。
白衍竟然說,方法不對。
“寡人想知道,武烈君是何意!”
嬴政開口詢問道,手中不再執(zhí)著於木桌上的竹簡,眼神也不再放在四周的竹簡上,而是直勾勾的看著白衍。
“迴王上,白衍才疏學(xué)淺,並無獻(xiàn)策,不過白衍以為,昔日荀子學(xué)說,倒是極為適合治理楚地!”
白衍跪坐在木桌旁,抬手低頭,對著嬴政說道。
“荀子!”
嬴政聽到白衍提及的名字,眉宇間微皺,知道是李斯的恩師,隨即看向白衍:“繼續(xù)說下去!”
白衍見狀,點點頭,整理思緒後,便看向嬴政。
“楚人尚武,民風(fēng)強(qiáng)悍,莫說私鬥,就是殺人,亦是屢見不鮮,楚未曾滅亡時,民間便難有治理,周視其蠻夷,數(shù)百年來,楚之風(fēng)俗,尚遊俠義士,而昔日更有墨家之中,尚武之人前往楚地,成楚墨,臣以為,若以強(qiáng)法治楚,難有成效,隻會愈發(fā)激起楚人抵抗之心,法雖利行,卻不利心!”
白衍給嬴政訴說著,見到嬴政皺眉,呢喃著‘法雖利行’,白衍便繼續(xù)說下去。
“加之秦楚為百年宿敵,征戰(zhàn)不止,秦民與楚人,皆視為仇敵,今秦滅楚,楚人國亡,麵對秦律,楚人定是不願遵守。”
白衍這句話絕不是虛言,楚人與秦人之間的仇恨,要遠(yuǎn)遠(yuǎn)比魏人、齊人更深,無他,從秦惠文王與張儀坑楚,再到秦將白起水淹楚地,楚人死在秦人的劍下,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
如今楚國雖亡,但麵對秦國,楚人心中若是沒有抵觸,那怎麼可能!
更何況在眼下楚人心中,可並沒有一統(tǒng)的概念,即便是周朝統(tǒng)治中原之時,楚人也是被視為蠻夷,並非周王朝的子民。
書房內(nèi),在木架旁的蒙毅,聽著白衍的分析,秦國官服下的手,一時間竟然忘記把竹簡放置到木架上,麵露思索,分析著白衍的話,逐而忍不住點點頭。
蒙毅知道,白衍說的,並不假。
秦楚之間如今麵對的,是根深蒂固的執(zhí)念,是秦人與楚人眼中的死仇,按照秦律來治理,的確是會激起楚人的反抗。
“那要如何治理楚人?”
嬴政皺眉的目光下,麵色之中,有些不解。
“臣以為,荀子昔日之言,或是秦治理楚地之策……”
白衍看向嬴政,拱手說道:“法束其行,禮治其心!”
燭燈下,白衍清楚看到,隨著自己說出‘禮’這個字的時候,嬴政眉宇間不由得更緊鎖一分,但眼下白衍也顧不得那麼多,如今秦國看似坐擁天下,然而突然迸發(fā)出來的危機(jī),內(nèi)外隱患,已經(jīng)讓白衍看到秦國覆滅的危機(jī)。
有些話再不說,或許連說的機(jī)會都沒有。
麵對嬴政,這個提拔自己,給與自己莫大信任的君王,這個世間罕有不殺功臣的君王,以及這諾大的秦國,麾下一起出生入死的將士,白衍不願意坐視不理。
成事在天,而謀事,在人!哪怕是聽天命的前一句,也是盡人事!
“何以為禮?”
嬴政詢問道,麵色之上,少了一份期待,多了一分不耐。
或許曾經(jīng)類似的話,嬴政聽過,而且聽過不止一遍,畢竟提及禮,那麼讓人聯(lián)想到的,便是周朝,便是儒家,如今全天下,都在與秦國、與嬴政為敵的那些人。
就連木架旁的蒙毅,在聽到白衍嘴裏的禮字,也眼神一黯,微微歎息,抬手把懷中的竹簡拿起來,放到木架上。
“迴王上,臣以為,是教化!”
白衍輕聲說道。
此刻見到嬴政已經(jīng)拿起木桌上的竹簡,雖是在聽,但舉止透露出來的,明顯已經(jīng)有些失望,白衍倒是有些尷尬,有時候在嬴政身邊久了,倒是愈發(fā)羨慕郭開、後勝那些人奸臣。
畢竟奸臣隻需要說一些君王喜歡聽的,後果不需要在意,這樣的臣子,往往最容易得到君王的歡心,反之,則是會容易讓君王不滿。
一次或許不需在意,那兩次、三次之後呢,今日那兩個贏氏的年輕子弟有句話說得沒錯,再明智的君王,也是人,也會有情緒,這才會被奸臣得逞。
“繼續(xù)說下去!”
正當(dāng)白衍有些手無足措,不知該不該繼續(xù)開口說下去的時候,猶豫要不要拿起身旁木箱內(nèi)的竹簡,嬴政這時候卻開口說道。
望著看竹簡的嬴政,白衍目光一怔,兩息後,點點頭。
“一個尚未被教化過的人,會偷東西,若是用刑罰來讓他害怕,那麼隻能讓他擔(dān)心被發(fā)現(xiàn),不敢在眼前偷,或者不敢偷這件東西,卻不能阻止他想偷其他東西的心,而若是身邊的人都是行竊之人,那麼刑罰,在這個時候就不適用!”
白衍輕聲解釋道,話音落下,原本看著竹簡的嬴政,神情雖是不變,但明顯微微一頓,看竹簡的目光也停留下來。
“而若是一個受過教化的人,則是不需要刑罰,也不會去偷東西,因為教化,使得他不恥去偷東西!即便是身邊的人偷東西,他也不會參與,甚至不恥為伍,久而久之,甚至他還會影響那些偷東西的人,因為這兩種人在一起,反而會讓其他人害怕他會告發(fā),從而受到刑罰,如此,這兩種人便會分開,而收到教化的人越多,便會讓越多偷東西的人忌憚……”
白衍輕輕訴說著,而原本看著竹簡的嬴政,早已經(jīng)聽得入神,很快便聯(lián)想到,白衍口中偷東西的人,不正是楚地的楚人,而偷東西,便是動亂。
“如此,法不在,而人在,亦能存善,善則民安,民安則無需法令!”
白衍認(rèn)真的說道。
目光早已不在竹簡上的嬴政,麵露思索,放下竹簡後緩緩起身,繞過木桌,在書房內(nèi)來迴踱步。
木桌旁,白衍則安靜的跪坐著,耐心的等待嬴政的詢問,這時候便是要為嬴政解惑的時候。
“楚存之時,便以禮治,結(jié)果如何?”
嬴政一步步來到地圖旁,看著巨大的地圖上,那個大大的秦字,再看看昔日楚國的大片疆域,如今變成陳郡、泗水郡、九江郡……
“迴王上,楚為儒治,自然不可!”
白衍聽到嬴政的迴答,輕聲說道。
一番話。
安靜的書房內(nèi),別說木架旁的蒙毅神情一震,就連地圖旁的嬴政,也神情一怔,隨即疑惑的轉(zhuǎn)過頭,看向白衍。
禮與儒、儒與禮,基本不分開,嬴政一直以為,白衍口中的禮,便是如今的儒,沒想到眼下白衍的迴答,似乎卻不是儒家。
“說!”
嬴政這時候終於再次提起濃厚的興趣,既然不是如今的禮,那麼嬴政心中,自然不會那麼抵觸,如此一來,嬴政倒是十分好奇,白衍的禮,又是如何。
“臣以為,治楚,先治儒!”
白衍起身,在諸多燭燈的照亮下,在嬴政的注視中,抬手對著嬴政說道,低頭後,看向嬴政。
“至周以來,世間儒家,莫以士族為言爾,是為士儒,若是後世儒家,皆以君王為言爾,再代之楚儒,是以教化楚民,又是如何?”
白衍站在木桌旁,看向嬴政說道。
嬴政聽到白衍的話,雙眼一亮,腦海裏不由得浮現(xiàn)一幅場景,整個人都有些失神、眼中忍不住有絲激動,可兩息後,平靜下來,卻是忍不住搖頭。
想法倒是可信,並且有理有據(jù),但實行起來,難如登天,基本不可能做到。
“天下士儒皆在齊楚,寡人數(shù)年來,征賢納士,可天下士人,皆在齊楚而不赴秦,莫說治儒,就是讓天下儒家,為寡人說上一句話,都汝妄想!”
嬴政看著地圖,指著地圖上齊地的位置,話語中盡是幽怨、憤怒、不甘,最終,盡數(shù)化為難以言喻的無奈,那份心中的不平,或許唯有嬴政一人,方能體會到。
“治儒,從而治楚,談何容易!”
嬴政歎息一聲,獨(dú)自站在地圖旁,看著眼前巨大的地圖,第一次感覺到乏力,明明諸侯皆滅,明明秦字,已經(jīng)替代昔日所有諸侯,成為這張地圖疆域上的主人。
“儒士皆以士族為首,為士族所攏,而齊楚之地的士族,麵對秦國,那些士族不可能會耗費(fèi)心力,讓儒士幫助秦國,若是那些士族有心,楚地又怎會如此動蕩,寡人又怎會為楚地而愁!”
嬴政轉(zhuǎn)過頭,看向白衍。
本以為隨著這番話,這次的討論便到此為止,畢竟白衍有心,也出謀劃策,是個辦法,但奈何實施起來,基本不可能。
嬴政對治理楚地,短時間內(nèi)已經(jīng)不抱有太大希望,隻能等到遷徙那些舊族到關(guān)中之時,再好好談一談,至於那些大儒名士,嬴政日後去泰山封禪之時,自會召見,彼時想辦法拉攏。
這也是眼下嬴政唯一的機(jī)會,也是麵對楚地,整個秦國,唯一的辦法。
“臣有一策或能為王上解憂!”
突然響起的聲音,讓本就已經(jīng)放棄的嬴政,突然目光一凝,轉(zhuǎn)頭看向木桌旁那個拱手的少年,眼中盡是疑惑不解。
“白衍,汝有辦法,解士族、儒生之患?”
嬴政開口詢問,語氣中隱約有些不可置信,就連稱唿,也是直言白衍,而非武烈君。
天下士族對儒士的壟斷,這幾乎已經(jīng)是無解之局,士族圈養(yǎng)儒士,而儒士又能引導(dǎo)天下生民的言論,從而保護(hù)士族,縱觀天下,根本沒有任何辦法,能解決這彼此間的關(guān)係,縱使嬴政統(tǒng)一天下,麾下秦國軍隊所向披靡,也不敢冒天下大不為,殺光士族。
士族,並不是指某地的人,也不是某個姓氏,更不是一代人、兩代人,而是一個階層的人,隻要有人的地方,就會存在,莫說天下,秦國亦是如此。
“迴王上,此前臣憂儒士焚竹毀籍,故而私下曾收集天下著書學(xué)說,暗地裏置辦學(xué)府,招陣亡將士之遺孤,請諸地大儒教學(xué),數(shù)年而學(xué),莫有所成,皆可南下,破楚地之局!”
白衍對著嬴政稟報道。
“學(xué)府!!!”
書房內(nèi),嬴政懵了,瞳孔一怔,滿是不可置信的看著那少年,看著年紀(jì)輕輕的白衍,不敢相信耳中聽到的話。
白衍數(shù)年前,便置辦學(xué)府?請名師大儒教學(xué),而其門生,乃是陣亡將士之遺孤!
唿吸間,嬴政有些口幹舌燥,胸腔發(fā)熱,恍惚而又震驚的看向白衍。
“白衍,此事速速與寡人細(xì)說!”
嬴政看著被自己一手一手提拔起來,並且為秦國立下赫赫功勞的白衍,第一次感覺到有一絲陌生,第一次有些捉摸不透這個少年。
置辦學(xué)府!還是在數(shù)年前!
這是嬴政都從來不敢想象的事情,要知道,縱觀天下,不是沒有諸侯國想要效仿齊國,置辦稷下學(xué)宮,但最終都不了了之。
無他,這其中耗費(fèi)的精力,投入的成本,以及得到的迴報,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諾!”
白衍看著嬴政上前繞過木桌,那婉如第一次見到自己,認(rèn)識自己的眼神,連忙低頭打禮。
“迴王上,事情還要從士人焚書說起……”
白衍看著嬴政跪坐在旁邊的木桌後,目光急切,神情卻又十分震驚的模樣,開口把昔日置辦學(xué)府的起因、經(jīng)過,以及昔日的擔(dān)憂,最終的目的,全都詳細(xì)的說出來。
“白衍,數(shù)年前,汝便已經(jīng)察覺到,士族會通過士人,從而要挾秦國,甚至禍亂諸地?”
嬴政聽到白衍的話,有些哭笑不得的問道,看著白衍,此刻嬴政荒謬的神情之中,目光卻是隱藏不住的震驚。
也就是說,很早很早之前,白衍便已經(jīng)預(yù)料到秦國會麵臨的處境,或者說是秦國的隱患。
“是!而臣思量過,昔日諸國效仿稷下學(xué)宮,招攬之學(xué)士,皆為士族子弟,紈絝之人,也是如此,最終得不償失,空耗府存、精力,故而白衍用陣亡將士之遺孤,其一,不負(fù)將士為秦戰(zhàn)死沙場,其二,將士皆為王上效力,將士之遺孤,自然願意為王上效力,其三將士之遺孤,不如權(quán)貴子弟,學(xué)府教導(dǎo),定會苦心鑽研,學(xué)有所成!”
白衍看著嬴政,一邊解釋原因,一邊告訴嬴政,不敢把這件事情說出來的擔(dān)憂,這件事情若是被士族知道,定會暗地裏使壞,到時候?qū)W府被幹?jǐn)_事小,就怕士族縱使勾結(jié)外族,想盡辦法殺人毀地。
“白衍啊白衍!寡人都不知道說什麼好!不曾想,幾年前,汝之舉動,終解寡人之難!”
嬴政一臉感歎的說道,不管白衍能不能解決楚地的隱患,但眼下,秦國各地缺乏官吏的隱患,倒是終於能讓嬴政鬆口氣。
看著身旁這個年紀(jì)輕輕,麵色清秀,出身低微的少年,嬴政實在不解,為何這個少年,總是那麼讓人意外。
“白衍,告訴寡人,可有其四!”
嬴政看向白衍問道。
若是說嬴政早已經(jīng)在內(nèi)心之中,無比器重白衍,要栽培白衍成為日後秦國朝堂的頂梁之臣,那麼眼下,嬴政仿佛看到日後的白衍,要遠(yuǎn)比他想象之中,要更為重要。
而眼下,嬴政最需要確定的,是白衍有沒有私心,盡管嬴政從始至終都相信白衍,但嬴政還是要詢問一句。
“迴王上!”
白衍也沒想到,嬴政會突然詢問,見到嬴政直勾勾的眼神,瞬間白衍腦海裏便想了很多,緊張至於,心裏也警告自己,不要瞞著嬴政。
“臣出身寒微,知民間疾苦,臣於臨淄,見有學(xué)宮,大伯欺父,衍有不忿,而遭母斥,求伯教字!”
白衍說到這裏,腦海裏浮現(xiàn)在臨淄故鄉(xiāng),年幼時,大伯欺負(fù)爹娘,每當(dāng)自己憤慨之時,娘卻又擔(dān)心大伯不願教導(dǎo)自己識字,從而忍氣吞聲的場景。
思索間,白衍鼻尖泛酸,思念爹娘之餘,看向嬴政,不懼嬴政的目光。
“臣想要天下苦寒子弟識字,想要讓往聖之所學(xué),能入茅屋草棚家!願後世天下人,皆是如此!”
白衍抬起手,對著嬴政打禮,這一次,白衍把頭低得很低,腰也彎下去。
書房內(nèi)。
這一次看著白衍的舉止,沉默下來的,不僅僅是嬴政,遠(yuǎn)處木架旁,身穿秦國官服蒙毅,也愣楞的站在原地,望著嬴政旁那個輯禮匍匐的人影,莫名的察覺到差距,讓他內(nèi)心之中,本能的自行慚愧的感覺。
這是以往聽到傳來白衍戰(zhàn)功時,從未有過的念頭!以往蒙毅自詡文人,而白衍乃是武將。
眼下,蒙毅卻有些恍惚,看著那人影,卻莫名的生出高山敬仰之感。
………………………………
良造府邸。
田非煙與白君竹在涼亭下乘涼,望著皓月,吃著水果、品著小吃,聊著鹹陽城內(nèi)發(fā)生的事情,而後聽著白君竹對媯涵子很好奇,於是田非煙便大致的解釋一下。
沒多久,隨著宮內(nèi)來人,沒有等待白衍迴來,田非煙卻看到韓謁者一臉急匆匆,神情焦急的模樣。
“良造夫人,這是大良造書信!”
韓謁者連忙把白衍的書信交給田非煙。
在白君竹好奇的目光中,田非煙點點頭,隨後讓韓謁者稍等,轉(zhuǎn)身便吩咐侍女,去房間角落,把第三個小木箱帶過來。
沒多久,在白君竹與韓謁者的注視下,隨著侍女端來一個小木箱,田非煙打開後,從裏麵拿出昔日由雁門送來給白衍的東西,交給韓謁者。
若是田非煙沒有記錯的話,這個東西白衍稱為書冊!
很早很早之前就鋪墊過,而日後,嬴政是要去雁門一趟的。
畢竟雁門曾經(jīng)遭遇天災(zāi)、人禍。
幾年幹旱,秦趙交戰(zhàn),還有掠賣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