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絕望的是,在他們的來路上,又有一些人影出現了,他們被包圍了。</p>
有人在用高句麗話喊著,“拋下兵刃,跪地不殺。”</p>
三個獵人互相看了看,拋下了大弓,扔掉了已經射空的箭囊,順手掏出了腰間的短刀,毫不猶豫的向敵人衝了過去。</p>
他們不是非要跟敵人拚命,而是不得不拚,因為他們哪怕有一絲機會,也要逃出去,告訴族人們敵人來了。</p>
這裏離著他們部落棲息的彩陽湖也就小半天的腳程,離的太近了,在沒有防備的情況下,族人會被敵人殺光的。</p>
唐軍在高句麗人眼中已是妖魔的化身,反過來對於唐軍而言,高句麗人也不是什麼好東西。</p>
當然了,處於戰爭狀態的兩個國家,沒那麼多的是非曲直。</p>
征討高句麗,如今已經成為中原王朝必須完成的曆史任務,其意義絕非隻一個開疆拓土那麼簡單。</p>
其中摻雜了民族仇恨,帝王以及臣下們的豐功偉業,還有國家的戰略方向等等因素,爆發戰事是早晚的事情,不是今天,也可能是明天。</p>
從高句麗人的角度就更不用說了,戰爭發生在自己國土之上,自然要拿起刀槍進行反抗,也是天經地義。</p>
高句麗人和中原王朝的恩怨,綿延了數百年,流下的鮮血太多了,除了那些窮極無聊的人,哪裏還會有人真的去計較誰對誰錯?</p>
若是有人非要站在旁觀者的角度上指手畫腳,絕對是別有用心,或者是聖母心作祟,純粹屬於站著說話不腰疼。</p>
…………</p>
而被卷入國戰的人們,就沒那麼多亂七八糟的想法,所有的一切行為都是為了爭取最後的勝利。</p>
發生在山林中的絞殺,隻是這場戰事的一個縮影。</p>
高句麗獵人們熟悉這裏的一草一木,可他們在有準備,有預謀的軍事行動麵前,所有的反抗和掙紮都是徒勞的。</p>
隨著幾聲慘叫,想要逃走的獵人都被射殺在地。</p>
圍殺他們的是唐軍的哨探,十幾個人紛紛圍了上來,掩埋屍體,清理痕跡。</p>
唐軍自己也有傷亡,高句麗的山林部族,彪悍而又頑強,唐軍在山中跟他們作戰,並沒有占據很大的優勢。</p>
如果是換做以前,唐軍此時肯定要尋個避風之處過冬了。</p>
但此戰有所不同的是,唐軍的冬服很是給力,讓他們能夠在深冬季節繼續做出軍事行動,這就是棉衣的威力。</p>
…………</p>
一個大漢帶著幾個人從西邊行了過來,他們砍了一顆小樹,上麵綁著一隻已成為他們獵物的黑熊。</p>
到了近前打了聲招唿,大漢渾身上下都散發著喜悅的氣息。</p>
拍打著獵物跟領隊而來的唐軍軍官用生硬的漢話說道:“我獵到的黑熊,送給將軍去,他一定高興。”</p>
軍官冷冷的看了他一眼,“豪摩,咱們出來不是打獵的。”</p>
豪摩不在意的道:“差不多,你們殺人,咱們打野物,放心,誤不了事。”</p>
高句麗的帶路黨表現的很豪橫,那些擺弄屍體,進行掩埋的兵卒都靠了過來。</p>
大漢和他帶著的人緊張了起來,大漢連連擺手,“離著彩陽湖不遠了,你們得靠咱們指路,不然可找不到地方。”</p>
軍官的眼神比山裏的寒風還要冷冽,他們和山民可不一樣,整日遊走在生死邊緣的他們,對人命的漠視已去到了一個常人難以理解的程度。</p>
盯著大漢半晌,才擺了擺手,“帶路的人又不止你們幾個,最好給俺老實一點……快,都麻利些,誤了事,還要不要性命了?”</p>
說完上去一腳,把幾個帶路黨抬著的獵物踹倒在地,“打獵?虧你們想的出來,趕緊給老子帶路,不然宰了你們。”</p>
帶路黨們敢怒而不敢言,如今唐軍之中這樣的人很多,雜七雜八的倉促之間也隻能用著,卻無法仔細甄別。</p>
地位高點的都在將領們身邊,被派出來的這些,則都是所謂的部落勇士,和唐軍士卒格格不入。</p>
就像現在,唐軍在進行標準的軍事行動,帶路黨卻還要順便狩獵獵物,這不是開玩笑嗎?如果是唐軍士卒這麼幹,當場就得人頭落地。</p>
隻是帶路黨嘛,還有些“優待”,軍官站在大漢麵前,豎起一根手指,“隻此一次,下不為例,若是不想手上沾血,就趕緊滾迴去。</p>
少跟俺嬉皮笑臉的,討好將軍?”</p>
軍官輕蔑的嗤笑一聲,就差說上一聲你們也配了。</p>
…………</p>
而就在這些哨探身後十餘裏,一支由一萬多人組成的大軍正在雪中跋涉前行,他們已經在山林中走了兩天了。</p>
人人身上都滿是霜雪,凍的臉青唇白。</p>
這是李年所部的偏師在這個冬天裏的最後一次軍事行動,他們的目標正是彩陽湖附近聚集的高句麗部族。</p>
自從八月間,李年聽聞突厥人南下之後,為了不受高句麗人和突厥人的夾擊,幹脆率軍鑽進了山林之中。</p>
</p>
先是襲取白巖城,接著便是分散攻擊起了躲藏在山中的高句麗部落。</p>
和高句麗人糾纏了一個多月,沒有一場是硬碰硬的正麵交鋒,幾乎都是和高句麗人玩著你追我逃的遊戲。</p>
高句麗人時不時的也會反擊一下,讓唐軍不敢過於深入,標準的遊擊戰術,想要把唐軍拖垮在山中。</p>
唐軍也沒有急躁,耐心的跟高句麗人周旋。</p>
可以說自開戰以來,東邊的戰事就一直處於僵持狀態,雙方死傷都不大。</p>
唐軍因為鑽進了山裏,再加上冬天裏道路難行,和西邊大軍主力的聯係便斷了開來。</p>
軍中的將領們商量了幾次,都怕西邊戰事失利,讓自己這一支偏師成為孤軍,所以跟高句麗人交戰時,總要留有些餘力,以在之後應付最糟糕的局麵。</p>
反過來,高句麗人的遊擊戰打到現在,也是難受至極。</p>
戰爭發生在高句麗腹地,來的唐人和當年的隋人還不一樣,隋人當時進來的時候,已呈強弩之末。</p>
沒有力氣顧及其他,隻悶頭向平壤方向進攻,對山林部族的破壞主要產生在隋人戰敗後的幾年當中。</p>
隋人的敗兵躲藏在山林之中,成了一群群流匪,禍害的高句麗不輕。</p>
而唐軍來到山中,是有著嚴密組織的軍事力量,非是隋人敗兵可比,他們的攻掠殺伐,皆有軍事目的。</p>
有時候他們攻破了一些村寨,部落,把成年男女殺戮一空,搶走糧食,有的時候還會故意剩下些老弱婦孺,讓他們去投靠其他的村莊部落。</p>
唐軍士卒偶爾還會跟在他們身後行動,把戰火帶到另外的地方,而大多數時候就不會去管了。</p>
山民們本就生活困苦,又要應付唐人如此狡詐兇殘的襲擾,即便他們早有準備,應付起來也是越來越吃力。</p>
這個冬天,高句麗的山林部族可不好過。</p>
遊擊戰就是這樣,傷敵一千,自損八百是一般情況,就高句麗人這個樣子,傷敵一百,自損一千都是好的。</p>
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高句麗人無法保證自己的糧草供應,能夠和唐軍長久的相持下去。</p>
而唐軍也不會給他們喘息的機會,一直在施加著軍事壓力,連深冬季節都沒有放過可憐的高句麗人。</p>
…………</p>
傍晚時分,這支在山中跋涉了幾天的大軍,終於在向導的指引下,來到一處山坳。</p>
派出去的哨探也紛紛迴到大軍當中,前麵就是彩陽湖了。</p>
士卒們哆哆嗦嗦的在山坳中支起了簡陋的帳篷,還不能點火取暖,掏出凍的和石頭一樣的肉幹,努力啃嚼著咽下去,渴了就弄點雪,在山坳中硬熬了一晚。</p>
爬冰臥雪,不過如此。</p>
和後來那些軍人相比,唐軍無疑缺乏那種堅若磐石的信仰,可在吃苦耐勞上麵,卻是一樣一樣的。</p>
傍晚,寒風越加凜冽。</p>
幾個人影無聲無息的出現在了山間高處。</p>
一個由高山積水形成的大湖出現在他們眼前,湖水已經凍結,上麵鋪著一層厚厚的積雪,高句麗人的村寨就建在湖畔東邊。</p>
看著那點點的燈火,人數應該不在少數。</p>
和突厥那邊的情況差不多,能擁有這種風水寶地作為落腳之處的部族,一定是一個大部,或者是幾個部落的聯盟。</p>
而高句麗的山民們也有著到了冬天就聚集到一些山間盆地過冬的習慣,在有敵人威脅的情況下,這種特征就更為明顯。</p>
為了防備敵人的進攻,高句麗人變得非常警惕,往往會在周圍設置警哨。</p>
隻是大雪封山,高句麗人有些鬆懈,這次唐軍過來的一路上,隻碰到了些進山狩獵的獵人隊伍。</p>
幾個人影在山頭上打望了一番,見高句麗人好像沒什麼異動,便悄悄的迴去了山坳之中。</p>
…………</p>
第二天天還沒亮,軍官們低聲唿喝著把部下們叫醒,排成隊列。</p>
幾支旗幟在唐軍陣中被高高舉起,這在之後會指引各部前行的方向。</p>
大軍整理完畢,也沒什麼人訓話,立即前行,從山中的缺口處鑽了出去,踏上了湖麵。</p>
這裏在晚間已經派人查探過了,冰麵結實,沒有什麼陷阱。</p>
黑暗之中,密密麻麻的唐軍士卒漸漸鋪開在湖麵之上,踏著湖麵上的積雪,向對麵的村寨摸了過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