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又念叨起了李秀寧,這個檻她算是過不去了。</p>
不過也能理解,李秀寧行三,李碧也是如此,兩人都是李三娘,你說巧不巧?</p>
而且李秀寧和其他女人不一樣,從來不歸她管,最後人家也沒入宮為妃,而是選擇在宮外居住,你說這多讓人鬧心?</p>
</p>
“昨日李三娘入宮來見我了。”</p>
李破麵無表情,“她入宮來做什麼?”</p>
李碧斜眼瞅著丈夫,哼哼兩聲,“還能做什麼?我可不信夫君不曉得……她府裏的那兩個丫頭也三歲了,想讓我給封個縣主。”</p>
這事李秀寧以前倒是跟李破說過,隻是入宮來見李碧求封,李破卻是事先不曉得的。</p>
李破揉了揉臉頰,心說女人啊,心眼子怎麼就這麼多呢?</p>
討好的跟自家婆娘笑了笑,問了句符合她預期的話,“你是怎麼迴她的?”</p>
李碧沒好氣的瞪了丈夫一眼,“能怎麼迴她,李三娘向來心眼多的不得了,當年咱們在雲(yún)內的時候,那麼大點個小人,就能跟你眉來眼去的,哼哼……”</p>
聽著話音,李破趕緊把她死死摟住,李碧掙紮了幾下沒掙開,“行了,我又不是不講理的人,說起她來就是有些氣不過罷了。</p>
到底是皇家血脈,要封就封公主,縣公主算個什麼說法?”</p>
李破呲牙一笑,“你這麼大方,她肯定不敢應吧?”</p>
李碧抽出手來擰了丈夫一下,“你倒是知道她的為人,最後討的是隴西郡主和海西郡主,你說合適嗎?”</p>
有什麼不合適的,就算不合適,李破也得讓他合適起來。</p>
“你們兩個都是有分寸的人,就這麼辦吧。”</p>
郡公主是皇女,太子之女,皇庶女,王女的封爵,沒有皇家血脈,別說郡公主了,便是縣主也巴望不上,那是皇族專屬。</p>
因為李破沒有立下太子的緣故,唐典中還沒有郡公主隻能是太子之女的規(guī)定。</p>
所以說李秀寧入宮討封,其實是想試探一下皇後的態(tài)度,如果縣公主的封爵都不給,那就隻能巴望一下夫人了。</p>
迴去之後一定會給李破打個小報告,再為女兒爭取一下權益,如果李破也不吐口,她也隻能接受現(xiàn)實。</p>
這就是貴族人家的辦事風格。</p>
這個郡公主一封下去,基本上楚國夫人府的定位就非常明確了,這也是李碧最為惱火的地方。</p>
以前大家就算都知道,也不敢明說什麼,封號一下,情況就大不相同,她這裏大方了一次,外麵就多出來一位光明正大的小三,你說氣不氣人?</p>
有心不封吧,李秀寧的一雙女兒以後就得走封夫人的路數(shù),皇家血脈流落在外,好說不好聽,還不如大方的承認下來,少些閑言碎語之外,將來也會減少麻煩。</p>
李秀寧做事也很有章法,這事沒找李破,而是尋了李碧討封,算是稍微全了李碧的臉麵,不過也把李碧架到了那裏,如此也就難怪李碧心裏不痛快。</p>
李破不得不哄了半天,才讓妻子消了氣,差點又變成全武行,李破暗道了一聲好險,他現(xiàn)在可是個好丈夫,不再沒事找事的打老婆了。</p>
…………</p>
元貞七年四月中,皇帝下詔,詔時年九歲的皇長子李原出宮別居,也就是讓皇子開府之意,封秦王,領京兆少尹。</p>
李破和臣下們商量了一番,沒給兒子頭上扣那麼多花裏花哨的職銜,隻封了一個爵位,一個實職。</p>
其實李原出宮之後,生活並沒有太大的改變,一多半的時間還是得有老師教導他的學業(yè),其他事情上參與的不多。</p>
一個是治理自己的府邸,這是給貴族們少年時練手的常見事務,和那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就很契合。</p>
把自己的府宅,從人,甚至是家業(yè)整理的像模像樣了,這樣的人一般來說再做什麼,都是有板有眼。</p>
當然了,這是專屬於貴族的優(yōu)勢,平常人家你就不用想了。</p>
皇子在這方麵的優(yōu)勢就更是放大了許多,府中各種職司都是朝廷任命的官員擔任,發(fā)展起來的話,那和一個小朝廷沒什麼兩樣。</p>
當年李世民的天策上將府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由於李淵的放縱,比東宮的權力還要大一些呢。</p>
…………</p>
再有就是跟隨元朗學習一下政務,京兆尹做的其實是一地太守的活計,政務涉及的都是民事,對於皇子來說,算是一個不錯的起點。</p>
隻不過李原還是太小,也就是先接觸一下雜七雜八的事務,管事是不可能的,就算是他身邊的人有心想幫皇子爭奪點實權,那也是自己作死的行為。</p>
不管你做的有巧妙,都逃不脫擅自鼓動皇子的罪名。</p>
之前李原聽說自己要出宮居住,沒有脫了牢籠的歡天喜地,其實原因就在此處,雖然他歲數(shù)還小,可出宮別居對他意味著什麼,他其實隱約已經(jīng)能夠明白了。</p>
在宮裏麵隻要做好學業(yè)就能四處玩樂的好日子結束了……</p>
…………</p>
朝臣們的反應……沒什麼特別的反應。</p>
皇帝春秋正盛,皇長子也還年幼,再有想法的人也是白搭,最多最多就是想想能不能在皇長子身邊安排個自己人什麼的。</p>
這也是為了將來的長遠打算,而且皇子身邊的位置,也不是你想安排就能安排得了的。</p>
等到明詔發(fā)下,朝臣們便按照規(guī)矩,上書為秦王賀,同時也恭喜皇帝後繼有人,也為社稷賀。</p>
熱鬧了幾天也就完了,接下來地方上的守臣們得到消息的時間會有所延遲,他們和朝臣一樣會上書恭賀,標準的禮製流程。</p>
實際上,等李原出宮已經(jīng)是這一年的冬天了。</p>
主要是之前沒什麼準備,秦王府選址在哪裏,府中的侍奉秦王的官員仆從人選問題,等等等等,都需要事先安排好。</p>
李破本來想尋幾個人出來全權負責此事,李碧卻是勸住了他,她覺得正好拿這些雜事來給兒子練練手。</p>
於是李破從善如流,讓李原自己帶著人去折騰了,一弄就是半年,等李原搬出皇宮的時候,李破差點把這事都給忘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