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日,少室山下。
此時正是旭日東升之時,光芒萬道,好似火發(fā),整個天地,一派斑斕異彩,少室山彷佛成了一座被“淹沒”的孤島。
少室山的山間道路上,兩乘金光蓋身,蜿蜒而上,真好似沐光而來。這馬上乘者,自然就是顧朝辭與穆念慈了。
兩人一路行來,就見少室山雄奇險峻,陡峭挺拔,諸峰簇擁起伏,如旌旗環(huán)圍,似劍戟羅列,頗為壯觀。山勢雖然陡峭,但這山道卻是八裏長,甚是寬大的石階,這工程規(guī)模宏偉,此為唐高宗李治臨幸少林時所建,耗費人力物力之巨,實所罕見。
其時大金占領河南,已曆百年,天下道觀寺院,曾毀於戰(zhàn)火者甚多,可少林以武自重,又背著禪宗祖庭名頭,也不參與改朝換代之事,倒未受兵火之災,獨稱完好。
兩人不一會,便到了一座石亭前。
顧朝辭知道,這地方應該就是,少林寺中人,與一些不便進入少林寺的人,會麵之地了。想著便將馬匹拴在此地。
兩人又拾階而上,但見對麵山上,五道瀑布飛珠濺玉,奔瀉而下,煞是壯觀,這便是少室山五乳蜂,已然能夠望見少林寺了。
就見群峰環(huán)繞之地,廟宇橫聯(lián)一片,建築宏偉,誰人見了,不說這禪宗祖庭氣派之大,天下佛寺難有能及者。
兩人望著連綿屋宇,出了一會神,在嘖嘖讚歎中,又緩步上山,直走到寺門外,一路上竟不見一個人影,兩人頗覺奇怪。
來至寺門前,就見黃牆碧瓦,樹木森森,寺門前豎著唐太宗李世民,禦筆親書的石碑,載著少林十三高僧,助他圍攻洛陽王世充,並俘獲其子王仁則的功績。
隻是年代久遠,風蝕雨剝,碑上勁健飛動的字跡,大多已模湖不清。
廟門外有幾名掃地小和尚,正在不時揮掃,寺內(nèi)傳來陣陣悠揚起伏的梵唱聲。
顧朝辭知道今日來此,必然要得罪人,也不玩虛的了,遂直接朗聲道:“武林後學顧朝辭,久慕少林威名,今日攜妻特來拜山!”
他話聲並不甚響,但聲音沉遠雄烈,勢如海濤,遠遠送將出去,群山迴響,風動雲(yún)合,就連寺門外高懸的銅鍾大鼓,受到話聲激蕩,竟也同時嗡嗡作響。
寺內(nèi)的梵喝聲,也是戛然而止。
幾名掃地沙彌,見來了一對年輕男女,還想詢問來人有何貴幹,這還未等相詢,就聽此人如此說話。
他們雖然年輕,也知道所謂拜山的,基本都是來挑門的。
而且對方隻一說話,銅鍾都開始嗡嗡響了起來了,他們就是趴到銅鍾跟前,大喊大叫,也沒這能為。由此可見,來人有多厲害。
剛一轉(zhuǎn)念,想起“顧朝辭”這個名字,立馬對號入座了,頓時駭然變色,有人定力還強些,飛奔進寺稟報了。
殊不知他們卻是多此一舉。顧朝辭此聲一出,莫說少林寺內(nèi),就是半個少室山,也震得嗡嗡作響。少林寺前院後院,自然到處都可聽見。
此時的少林寺方丈心通大師,正與幾位師弟,商量“辣手書生”現(xiàn)身洛陽,戕害數(shù)百人之事。忽聽得寺外,顧朝辭語聲遠遠送來,幾人麵麵相覷,心想:“這辣手書生功力通神,果然深不可測!”
當然,與顧朝辭交過手的,三大首座心澄、心緣、心觀詫異間,各自心頭一凜:“他內(nèi)力竟然又有精進!”
這時方丈心通雙掌合十,口念“阿彌陀佛”,緩緩站起,輕聲道:“眾位師兄弟,此人這等內(nèi)功修為,本寺無人能及,武學造詣必然非同小可,我等不肖,致使本寺勢弱可欺!
如今事到臨頭,卻也不能避而不見!
幾位師弟,我等且去看看辣手書生,究竟是何等風采!”
“方丈師兄所言甚是,請!”
眾僧長身站起,隨同心通,一同出了大殿,徑往寺門口而去。
顧朝辭說完話,就與穆念慈一直立於少林寺前,耐心等待。
隻過片刻,就聽得寺內(nèi)十餘座巨鍾,一齊鳴了起來,“鐺鐺”之聲,隻震得群山皆應。不多時,便傳來一陣步履聲,各個腳步輕快。
突然寺門“吱”的一聲,左右洞開,分左右走出,兩行身穿灰袍的僧人,魚貫而出,左邊五十四人,右邊五十四人,共一百零八人,合一百零八羅漢之數(shù)。
其後跟出來十八名僧人,灰袍罩著澹黃袈裟,年歲均較羅漢僧為大。
然後心通方丈身披大紅袈裟,緩步而出,隨後跟著十數(shù)位,身披金黃袈裟的老和尚,看起來都在五六十歲,俱是達摩院、戒律院、般若堂、羅漢堂中的長老高僧,心緣、心觀、心澄三大首座也在其中。
稍隔片刻,又出來兩個身穿大塊格子僧袍的老僧。兩人皺紋滿麵,白須飄飄,看起來足有八十,乃是少林苦字輩高僧。最後則又走出,百名少林俗家弟子,陳列兩旁。
顧朝辭對其他人,也未在意,眼見這群老僧,觀其走路姿勢,沉勁端凝,都是武功深湛之輩。放在江湖上都是一流高手。心想:“少林寺如今式微,也隻因沒有絕頂高手坐鎮(zhèn),才被五絕掩蓋光華?僧吘箓鞒芯眠h,武學種類繁多,底蘊深厚,遠非別派可比。倘若不與他們好好切磋一番,也非好漢!”
他既心有此想,見了少林寺這等陣勢,雖有些許意外,卻也泰然處之。
顧朝辭本擬讓穆念慈在山下等候,可又一想,自己剛在河南殺了這麼多人,此時此刻,哪裏都沒自己身邊安全。少林寺膽子再大,也絕對不敢再對穆念慈動手了。
因為心澄心緣心觀,豈能不對方丈言說穆念慈身份?而且那日洪七公出手救人,他們雖然未見麵,可心中對那人,定然也有猜想。況且他們?nèi)粽嬗羞@種不要臉的想法,那他也有辦法應對。
心通與眾僧一出寺門,也在打量二人。
眼見顧朝辭一身白衣,風姿湛然,穆念慈一身翠綠衫子,腰懸寶劍,青春貌美,英姿颯爽。羅漢堂首座心澄又在方丈耳邊,低語了幾句,說此女就是曾得九指神丐傳藝的穆念慈。
至於顧朝辭他們,正式拜入洪七公門下之事,江湖上所知者不多。就連打狗棒,顧朝辭也一直在用布囊包裹,不顯人前。少林信息再是靈通,現(xiàn)在也不知曉其中端倪。
心通聞言,微一頷首,心中了然。
眾高僧都是見識廣博之輩,隻是從二人站姿,就知道穆念慈也隻是身份非同小可,武功也就一般,但見了顧朝辭,眾人不由對視一眼,各自心驚不已。
他們從對方說話聲中,都聽出顧朝辭內(nèi)功修為極其深厚,可出來一看這人,除了長得英俊,其他又顯得那麼普通,尤其一雙眸子不露光華,卻隱然有一層溫潤晶瑩之感,日光一照,可謂是燦然生輝。
少林一眾高僧,自然知道其內(nèi)功,已然臻至絕高之境,所以舉止眼光,處處深藏不露。已然到了由實返虛,自真歸樸之妙境。
如此年紀臻至這等高妙境界,這份修為,那也太了不起了。
本寺立派數(shù)百年,這等人物,也沒出過幾個啊!
眾僧極為欽佩,也心下暗讚:“方丈果有先見之明!”
那日顧朝辭在浙北,大敗少林三大首座及三座小羅漢陣,這等武功已令方丈及眾位高僧等,大為震驚。
少林弟子繁盛,遍布江湖,雖閉寺經(jīng)年以遠禍全福,但江湖大小事情,無不俱悉。什麼辣手書生,身懷九陰真經(jīng)與易筋經(jīng),為此殺的江湖,腥風血雨雲(yún)雲(yún),他們都是清楚。
fantuantanshu飯團探書
昨日更是得聞,顧朝辭在洛陽城外的“絕天穀”大開殺戒,一次殺死二百餘人,武功之高卓、心性之狠辣,簡直聳人聽聞。
他們也是自家人知道自家事,心知顧朝辭威名遠揚,心狠手辣,而且從種種事跡不難看出,他就是一個睚眥必報之人。這種人既到了洛陽,焉能不來少林?
隻是少林寺威名,本就大的震天響,立派以來,對來寺惹事?lián)P名之事,早已屢見不鮮。是以在麵子上,連寺僧日常功課也不稍輟。但心通方丈料想“辣手書生”必然來者不善,寺中加緊防範不說,又一並傳下法旨,五百裏以內(nèi)的僧俗弟子,一律迴寺聽調(diào)。
而今聽得顧朝辭傳音拜山,心知今日少林寺麵臨榮辱盛衰的大關頭,但估量自己和心澄、心緣、心觀等人武功相若,未必能強於三人多少,若是依靠人數(shù),一擁而上,那少林以後,也就不用在武林中立足了。
這才不得不請出,兩位潛修已久的“苦”字輩高僧,出來押陣。
隻是這二老能否製得住“辣手書生”,方丈與眾位心字輩高僧,卻也不是很托底。畢竟他們也不知,這二老武功到了何等地步。
可此時親見顧朝辭本人,心裏更加沒底了,均知師叔武功再高,也絕非顧朝辭對手。
心通方丈與顧、穆二人相距三丈而停,心一動念,雙手合十,口宣佛號道:“老衲心通,忝掌少林門戶,久聞顧居士武功當世一絕,可惜緣慳一麵。不曾想今日遠途而來,有失遠迎,恕罪,恕罪!
顧朝辭拱手笑道:“方丈謬讚了!
在下一點薄名,又何足道哉!今日又攜妻不速而至,打擾大師清修,實是罪過。又驚動眾位高僧,出寺相迎,哪能擔當?shù)钠穑俊?br />
心通見他說話有禮有節(jié),心中一驚:“這人狂名震天,又如此謙遜,恐怕所謀者大!”他內(nèi)心憂慮,麵上卻是不動聲色,儼然說道:“居士太過客氣了,還請入寺奉茶一敘!”說著向旁一讓,側(cè)身伸手肅客。
顧朝辭還未表態(tài),就聽心通身後一位老僧喝道:“且慢!
眾僧循聲一看,正是潛修已久的,上輩高僧苦相。
苦相上前兩步,白眉一挑,冷冷道:“敝寺立派八百載,從無女流入寺,二位雖遠來是客,也請恕敝寺不招待女客,以免壞了敝寺清名。”
他這話一出,不說顧朝辭與穆念慈心下不快,就連幾位心字輩高僧,也是有些頭疼,師叔這是要鬧哪樣?
女流入不入寺,我們從來都是分人的,這莫非你也不知道?
實則顧朝辭從未想過,進入少林寺,若他孤身一人,寺內(nèi)寺外,對他殊無二致。但有穆念慈,若少林寺真的不要臉,來個全寺齊上,那想要來去自如,就不容易了。
但他進不進是一迴事,讓不讓進,那就是另一迴事了。
顧朝辭眼見這人,就差明說要拒穆念慈進寺了,驀然間狂態(tài)陡生,斜睨對方,見他須眉皆白,麵色焦黃,長著一雙吊角眼,目光銳利,顯然內(nèi)功大為不弱,臉上更是溝渠縱橫,倘若趕上雨季,也會蓄下不少水。
幽幽道:“有一事在下尚未問明,這少林方丈究竟是心通大師,還是你這位不知名大師。
苦相不假思索道:“老衲苦相,本寺方丈當然是心通師侄。”
顧朝辭見他麵如其名,失笑道:“原來如此,苦相大師原是貴寺太上方丈了,真是失敬了!闭f著拱了拱手。
他此語甚是惡毒,苦相登即明了,滿是皺紋的黃臉,一瞬間便漲紅如血,此語自是譏刺他擅自出言,駁斥方丈法諭了,身份淩駕方丈之上了。
少林寺規(guī)矩甚大,方丈就是一言九鼎,任你輩分高,武功強,也得俯首聽命。
百年前,本寺有位掃地神僧,神威蓋世,當世無敵,不也得依職司而行嗎,更別說他了。
苦相自知其節(jié),饒是他武功不凡,一時也被氣得渾身微顫,但在眾人麵前,確實對方丈失了禮數(shù),一時根本不知如何是好。
心通方丈能居方丈之位,自非凡俗,聽了顧朝辭這話,隻合十澹然一笑道:“阿彌陀佛,顧居士出道未久,有些事似乎不盡清楚?嘞鄮熓迥吮舅略,經(jīng)多見廣,貧僧雖忝掌門戶,許多事倒也常向師叔請教。”
苦相聞言,神色緩和,默然退後,再不言語。
但顧朝辭卻是暗暗佩服,這心通不但給了本寺元老麵子,還隱隱然說他年少不懂事,損了自己一把。
顧朝辭此來存心向少林威名挑戰(zhàn),雖有梁子未解,但多數(shù)出於心性使然,他少年得誌,青年功成,自然想要建立不世之威,踩少林也隻是第一步罷了。
但見心痛總是笑臉相向,城府甚深,較之那些暴脾氣,可難鬥多了。
畢竟今天少林要挑,還得占住理,直接無理取鬧,也就沒了意思,最主要人家一擁而上,這一陣不也得輸嗎!
他可沒有自大到,一個人一次性,幹倒少林寺一千人的地步。
突然腦海中靈光一閃,不由笑道:“貴寺不待女客,也真是天下奇聞。想當年武則天先是陪同唐高宗,稱帝以後又在嵩山封禪,兩次位幸少林,在下倒未聽說,她被拒之寺外。
貴寺莫非也如俗人一般,是以人之貴賤,而待人吧?”
顧朝辭實則也是信口胡謅,他哪裏知道武則天來沒來過少林寺。但李治肯定來過,武則天也曾來嵩山封禪,這兩件事卻很是確定。
而且這事相隔久遠,過去了七百年,到底有沒有,少林僧眾,誰又能真正遍觀本寺一切經(jīng)曆。
而苦相等人見他言之鑿鑿,又知自家山道確實是唐高宗來時,才開鑿的,此事或許真有,也未可知,當下竟都有些尷尬。
心通笑道:“居士博古通今,老衲佩服。我佛慈悲,眾法平等,眾生如一,男女貴賤,一視同仁。先代本寺確有此規(guī),不過為避免世人閑言而已。兩位俱屬武林人士,倒不需拘泥此例了!
顧朝辭哈哈一笑道:“方丈大師,真有你的。在下到寶剎來,有三件小事要辦。
原也不想進寶剎,隻是看不慣,你們這重男輕女的清規(guī)戒律,才說了些閑話!
心通微笑道:“多謝居士指點。本寺強分男女,的確顯得小氣了。不知哪三件小事,還望居士示下!”
顧朝辭凝視於他,點了點頭很是鄭重道:“其一,兩個多月前,貴寺無相、無痛、無嗔三僧,與在下發(fā)生衝突,我一讓再讓,他們咄咄逼人,又是一擁而上,又是布陣圍攻,他們師出有名,這些我都不生氣。
但我手下留情,這無痛和尚,卻對我使用棍中夾鏢的陰毒招數(shù),暗算於我!
要照我的脾性,本該將他當場處置,但素聞少林乃是天下武學之源,我就給了貴寺一個麵子,放了他一馬。
但我曾言道,要親上少林以牙還牙!”
說著眼神一厲,寒光已然射向右側(cè)一僧,正是那位無痛和尚,冷冷道:“無痛,你站將出來吧!”
眾人見他頤指氣使,彷佛少林方丈一般,無痛氣的嘴唇直抖,雙拳緊握,還未及答話。
這苦相聽顧朝辭言語之中,竟然都是本派弟子的錯了,忍不住勃然發(fā)作,怒聲道:“顧朝辭,你這是擺明了顛倒黑白,恃強淩弱,以技壓人。枉你身負如此盛名,所作所為居然與那潑皮無賴一般無二!”
顧朝辭登時氣急,嗬嗬一笑道:“禿驢,你若不服,下場賜教!”
苦相身為苦字輩僧人,就是少林寺中輩分最高之人,方丈心通也對他禮敬有加,一見顧朝辭出言無禮,挑戰(zhàn)於他,也自恃位尊,不待方丈出言,冷哼道:“領教了!”。
說著雙臂一揮,僧袍一震,足尖用力,身子已然電射而出,右掌舉起,提氣運勁,朝顧朝辭淩空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