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公府的一姐一妹,在太子後院裏紮下了根。
兩廂……
到是沒怎麼鬥。
畢竟,上麵有李皇後壓著,太子妃看在皇太孫的麵子上,又有娘家掛牽,小李氏則是真的天真爛漫,隻要能跟太子長相廝守,別的她都不在意。
隻是外麵的傳聞有些難聽而已。
平昌帝嫡出的兒子,的確僅皇太子一人,但他有庶出皇子啊,人家膝下八子十二女,誰家皇子不想要皇位?
一個為了女人,還是個寡婦鬧得像瘋子似的太子,誰會服他?
幾個庶出皇子開始搞風搞雨,借小李氏之事攻擊太子,太子的聲望,一時難聽的厲害,民間知道姐妹雙嫁,又是私通什麼的,對太子的風聲也差了很多。
南國公府,李皇後和太子心急如焚。
恰巧此時,平冠侯陸九君大敗胡族,逐胡於邊城一千裏外,老胡王請求和談,願獻俊馬五百匹,又‘自願’開通邊郡,可越胡通商,並且,請求平昌帝將‘公主’下嫁,以求幾數通好。
那時,人家老胡王沒想要真公主,大越列朝列代,也沒有把真公主嫁進來的,人家私下想著,他們是戰敗求和談,應該隻能得個有公主封號的宮女,人家也都認了。
偏偏,李皇後為了殺雞敬猴,以及民間的好名聲,她直接把剛滿十六歲的原身挪進鳳兮宮,養在膝下,又求了平昌帝把原身記到她名下。
原身成了‘嫡公主’。
隨後,太子上書自請,願遣‘嫡妹’做和親之人,平息天下戰亂,讓百姓不受胡人鐵蹄之險。
為安慰百姓,他願意犧牲嫡妹。
嫡妹身為公主,受百姓供養,也該為國家做獻。
原身:……
一個‘操’字,都不足以平息她胸中怒火。
李皇後把她從親娘王美人身邊搶走,就是想讓她去和親的,媽的,她當嫡公主沒兩個月,就得遠嫁胡人呢?明明大越開國三百多年啊,一個真公主沒嫁過,怎麼到她這兒,規矩就改了?
媽的,也就是她歲數不小,姐姐都20出頭,嫁人的嫁人,訂親的訂親,妹妹們12、3歲,也都不夠年紀!
不就剩下她了嗎?
她才16啊,胡人王都快60了,就因為太子和小李氏‘搞破鞋’,她就要填坑嗎?
她快氣死了。
但她沒辦法。
原身隻能乞求平昌帝有些許疼愛她之心,把她留下。
平昌帝呢,不算個絕對無情的帝王,他也有慈父心腸,然而,他對原身那點‘慈父’心腸,跟挽迴一國太子聲望來比,簡直太渺小了,更何況,太子雖然是戀愛腦一點,能力是有的,他親自出使跟胡人王談判。
胡人王答應,越國要是願意下嫁真公主,他願獻良馬五千匹。
原來是五百。
原身出嫁,加到五千。
原身等同四千五百匹良馬。
大越的騎兵之所以不能跟胡相比,完全就是越馬不行,越馬矮小,速度慢,唯一的優點是耐力強,胡人高大健壯,耐力雖差,日行千裏,大越朝文武群臣,以及平昌帝本人,想要胡馬來改善越馬的血脈,想的也不是一天兩天的。
五千良馬啊。
雖非神駒,卻也難得。
平昌帝默認了,文武百姓同意了,太子是‘和談’之事的有功之臣,名聲大震,原身……
就和親了嘛。
16歲的年紀,拜別父母親人,家國百姓,她踏上了關外草原,嫁給了59歲的老胡王。
天幸老胡王的原配早幾年病死了,要不然,她還得給人家當小老婆!
原身成了胡王妃,麵對異國它鄉,生活、精神、環境……等種種不適,她堅強地忍耐了下來,三年過後,她生下了一個擁有胡越雙血脈的小王子,因為孩子,她覺醒了些小小的期盼,仿佛日子也沒那麼難熬了!
胡、越邊境,突然產生了些摩擦。
一胡人軍伍,殺了邊境百姓,平冠侯陸九君大怒,親自出征,勇冠三軍的把老胡王給殺了!
原身:……
莫名其妙寡婦的幹活了!!
原身大驚失色,痛不欲生,當然,她絕不是對老胡王有什麼感情,而是,胡人的風俗,父死子繼,兄亡弟承。
老胡王死了,原身就要被老胡王的長子新胡王‘繼承’。
新胡王,人家有原配啊!!
她被‘繼承’之後,叫被稱做‘小王妃’的。
媽的!
昨天,你們兩口子還恭恭敬敬地叫我母親,今日,我就成你們兩個的‘碎催’了。
我變成我繼子的側室,我要管我繼子媳婦要‘娘娘’了。
操。
這日子。
死了吧!
從小受大越三綱五常,天理倫迴教育的原身,想到了死,可是看著剛剛出生沒滿月的兒子,她又真的舍不得,猶猶豫豫之間,她已經被‘繼承’了。
人吧:從來都是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老胡王死的時候,原身第一時間沒自盡,如今,都已經被‘繼承’,名分已定了。
她慢慢的,也就妥協了。
她成了新胡王的‘小王妃’,接受著三觀和道德的自我譴責,全力撫養著兒子,二年多,好不容易,她緩過來點了。
胡人和大越又打起來了。
平冠侯陸九君帶著人馬,和親征的新胡王相遇,兩兩征戰,新胡王被陸九君槍挑馬下,迴來後,病傷不治,又死了。
原身:……
這迴要被‘孫子’繼承了?
原身這一迴,到是沒起過自盡的念頭,但是,她的身體和精神卻在也受不住了,被祖孫三代‘繼承’這件事,突破了她的底線,她生病了,病得很重,斷斷續續臥床了兩年半,最後一命歸西。
她的兒子,被平冠侯陸九君奉旨帶迴大越,平昌帝封了他個念恩伯的爵位,養到了王美人宮裏。
王美人,就是原身的生母。
後十幾年,平昌帝駕崩,太子繼位成了新帝,李皇後做了李太後,大李氏為皇後,小李氏為皇貴妃,是的,在皇後活著的情況下,新帝立了皇貴妃。
彼時,大李氏膝下有兩子一女,小李氏生了一個女兒,姐妹兩個相處地,說真的,表麵還算可以。
畢竟,小李氏的確天真無邪,沒什麼心眼,又隻有一個女兒,新帝登基後,又把大李氏生的嫡長子封做了儲君。
大李氏為了兒子,也不會翻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