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禧宮用完晚膳,赫連欽如往常一般被楚楊帝叫去乾清宮。
夏日的夕陽總是走的晚,對這人間戀戀不舍,輕撫著這偉岸的宮牆。
“朕曾聽聞左愛卿的長子左實年聰慧過人,過目不忘,前日特地叫來瞧瞧,果然不虛,那詠竹詩真是寫的妙。”楚楊帝坐在龍輦上,拍了拍赫連欽的頭。
“什麼詠竹詩?父皇這麼說,是覺得兒臣不如左大公子嗎?”赫連欽好似不滿楚楊帝對他人的關注超過他這個兒子。
“這父皇就不知道了,阿欽不如自己去看看。”
“待會兒臣就要看,是怎樣的詩讓父皇讚不絕口。”少年立刻毫不客氣地道。
海忠抬頭看了眼那年少的人兒,這能同皇帝一起乘坐龍輦的人到底是不一樣的,在這宮中可是頭一份。
海忠壓下心中所想,繼續跟著龍輦走。
楚楊帝好像不經意提起左實年,可左實年是楚楊帝最親近的大臣左丞相之子,宮中又傳出楚楊帝要為諸皇子選伴讀的事。
赫連欽思忖,看來父皇打算讓那位左大公子做他的伴讀。
相應的,赫連欽有些意外,一直以來,楚楊帝表現出來對他十分寵愛,但跟赫連烈的看重是同等的,從未有不同,也許是為了平衡溫氏跟白氏,讓他們互相爭鬥,也許是因為別的。
楚楊帝年約五旬,再過幾年就要立太子了。楚楊帝此番舉動代表什麼,讓人深思。
赫連欽心裏明白楚楊帝待他比其他幾位兒子要好上許多,平日裏見的最多的皇子也是他。
在這個有著嚴格封建禮教的古代,作為一個皇帝是極難得的對他這個兒子上心,相處中也有尋常父子之間的溫情。
赫連欽就是向來冷情,也接受了楚楊帝這個父皇。
隻是楚楊帝再怎麼疼赫連欽,也始終先是一個皇帝,然後才是他的父皇。對太子的人選,不是光喜歡一個人就可以決定的,要考慮的因素太多了。
到了乾清宮,楚楊帝照例考究赫連欽的策論,以及對某些事的看法,而後便拿出首詠竹詩給赫連欽。
赫連欽接過,立刻眼前一亮:“好詩。寫的真好。特別是這句‘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
“父皇,這不會就是那位左大公子的吧。”赫連欽想也不想直接脫口而出。
“這詩作的如何?”楚楊帝莫測高深的笑了起來。
“寫的還不錯,不過還是比兒臣的差了那麼一點點。”赫連欽不依,挽住楚楊帝的胳膊。
“那朕就要看看到底是阿欽的好還是左家兒郎的妙。”說著,楚楊帝看了眼在一旁伺候的海忠。
海忠心領神會,吩咐自個的徒弟明應:“還不快去準備筆墨紙硯。”
明應恭敬的領命。
待明應擺好筆墨紙硯,海忠便上去前磨墨。
赫連欽用那雙仍舊稚嫩的手,穩穩地拿著毛筆,下筆如有神,寫出來的字已有些神采,很快就作出了一首詩。
“竹裏一枝梅,雨洗娟娟靜。”楚楊帝眼前一亮。
“真是妙啊,好一個‘竹裏一枝梅,雨洗娟娟靜’。”此時楚楊帝哪裏還有赫斯之威,有的隻是對赫連欽這個兒子的自豪以及欣慰。
“那是!”赫連欽一副洋洋得意的樣子。
楚楊帝目光觸及赫連欽,對赫連欽的喜愛更甚,如此聰慧,不愧是他的兒子。
“不過父皇,左大公子這首詩可以讓兒臣帶迴去嗎?”赫連欽問。
“自然可以。”楚楊帝更加滿意,不驕不躁,謙虛有禮,不會去否定別人,而是學習他人的長處。左實年的詩雖不及赫連欽所作的,卻也是上佳。
……
又是一個讓人琢磨不透的深夜,黑色籠蓋著大地。
“殿下,雲夜迴來了。”雲升對坐在書案上看書的赫連欽稟道。
雲夜是赫連欽另一個貼身太監。平日裏雲升負責赫連欽的起居,隨侍赫連欽左右。雲夜則負責替赫連欽辦一些不能放在麵上的事,對接赫連欽的暗衛隊統領青木,以及聯係溫家。
“讓他進來。”
“是。”
很快,一個跟雲升年齡差不多的太監走了進來。
“奴才見過殿下,殿下近日可安好?”雲夜關切地問道。
雲夜小時曾受人牽連進了慎刑司,出來時已去了半條命,沒有人願意幫這個沒有絲毫地位的小太監。
正奄奄一息躺在朝禧宮不遠處時,碰巧被赫連欽看見。在赫連欽救下雲夜後,雲夜誓死追隨,一心為赫連欽。
“一切無恙,雲夜呢?”赫連欽抬頭笑著問道。
“奴才也一切都好。”雲夜迴道。
“事情都辦妥了?”赫連欽說到正事,收斂了笑容。
“城西那邊已安排妥當,隻等大皇子生辰來臨。嶺南安陽城傳信來,叛徒全部捉迴來,正嚴加拷問,相信不久就會有結果。”雲夜將幾封信放在了書案上,又道:“溫大人說,溫家任由殿下差遣。”
“知道了。”赫連欽打開信封,正要讓雲夜迴去好好休息。
雲夜卻一副欲言又止地看著赫連欽。
“怎麼,可是受傷了?”赫連欽皺眉問道。
“奴才從溫府出來時撞見了溫三小姐。”雲夜吞吞吐吐地道。
赫連欽扶額,有些無奈:“她說了什麼。”
“溫三小姐說她很想殿下您,叫殿下去溫府找她。還有,要奴才一定把這封信交給您。”雲夜又從懷中掏出一封信。
赫連欽嘴角抽了抽,接過信,不用猜也知道裏麵寫的不過是小女孩各種膩歪的話。
“殿下,溫三小姐當真是活潑可愛,又對殿下您……”雲升湊過來擠眉弄眼。
“好了,休要胡說。”赫連欽正了正臉色。
“是。”雲升雲夜忍俊不禁,溫三小姐與自家殿下從小一起長大,感情極好。就是溫三小姐熱情得讓殿下有些招架不住。
ps:詩歌出處:
萋萋結綠枝,曄曄垂朱英。
─唐·王績《石竹詠》
竹裏一枝梅,雨洗娟娟靜。
─宋·向子諲《卜算子·竹裏一枝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