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邊,野民的援軍再次到來,這給了雙方士氣上不小的改變。
首先所有的野民部隊皆集合完畢,無疑是給野民部隊不小的激勵,勝算不再渺茫,士氣自然到達史無前例的高點。乘著這股氣勢,不管是被解放的野民,或是依舊被奴役的野民全都****,隻要一個契機便會一鼓作氣推翻北方人的控製。
相對來說,北方人一方的士氣卻是受到相當程度的打擊。其實他們不害怕這些龜甲陣,可是所謂有一就有二,有二難免讓人想到三,他們不清楚對方究竟還有多少援兵。遠方的騎兵也好,隱藏在黑暗中的弓箭部隊也好,每個都讓他們心驚膽戰。
在黑暗的戰場上,敵暗我明已經相當不利,若再加上摸不清敵人的人數,以及身邊充滿隨時會反叛卻殺不得,一殺就暴動的奴隸,便可想見北方人想要撤退不是沒有原因的。
然而不管北方人怎麼想,主導權並不在他們的手上。
隨著援軍加入,野民部隊士氣高漲的同時,向奴隸營推進的速度也驟然加快,這支重裝洪流踏著震撼人心的腳步將被解放的野民一個個送入奴隸營,解放的腳步已經來臨了。
見這情況,北方人也不打算再去護衛地
盤,他們開始撤出於營中的北方人,並且一把火將後勤物資燒掉,離開奴隸營。但即使如此,卻也不到代表他們就此一走了之,仗著自己隨時都能走的優勢,他們隻是向後退去,並在遠方觀望,一點離開的打算都沒有。
日生在援軍加入時將領導權交給了趕來助陣的領隊,自己則開始進行撤退事宜。
此處的撤退是困難的,但阻礙不是北方人的存在,而是要野民們跟著移動這件事。
被解放的野民大多處於亢奮狀態,且饑餓無比,要讓他們收心,願意接受部隊的指揮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若以強硬的手段難免造成出現第二個奴役者的印象,可要是拖了太久讓北方人的援軍抵達則更加不妙。
在這件事上日生采取了幾個步驟,首先讓先前演奏音樂的人做為領路者,製造出一種慶典式的氣氛,引領家人已經往東邊去的野民先行。
接著再利用裝有物資的車輛吸引饑餓的野民跟上,而野民部隊則於兩旁,一部分殿後,這樣隻要控製殿後部隊的速度便能控製整支部隊的速度,當碰上跟不上的野民就將其扶上馬車,暫時休息,如此便能使移動的速度不至於被拖慢。
“我們這是要去哪裏啊
?”
一名被解放的野民隨著部隊前進,隨口向身邊的朋友問道。
“去個好地方。”
“你怎麼知道?”
“來救我們的人說的。”
“原來如此。”
聽了這樣奇怪的答案,提問的野民卻接受了,並向身邊的其他人說他們要去好地方,而就此這謠言也傳開了,安定了不少慌亂的野民。
根據日生的觀察,隻有少量野民時其行為是相當怪異且恣意妄為的,這多半是因為他們沒受到多少教育,所以常任性地憑感覺行事的緣故。可一旦有他們信服的人領頭,或者是大部分的人都在做某一件事,他們便失去了自己的意見,多跟著所有人一起行動。
因此隻要將野民們指引到某條路上,加上以事先準備好的輿論堵住野民們的嘴,他們便會照著做,這也就是為何北方人能夠一直奴役他們的原因之一。
看著整支隊伍浩浩蕩蕩地前行,日生心中的大石頭總算能夠稍稍擱下,但他卻在這時收到了消息,由於方才的擾敵活動導致沒有成功攔截到所有從西邊來的北方偵查兵,這也就表示不用多久對方便會追上這支部隊。
對這則訊息,日生微微揚起了眉頭,在心中盤算下一步的計畫該如何執行。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