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拉墨村軍中近日來的內部氣氛相當凝重,因為有一小部分的人離開了這支部隊,這些人全都是不願意屈服於客觀狀況,且秉持著迴家的信念,試圖對占領自家村莊的杜華林村展開攻勢的頑固份子。
對於這些人,格拉墨村軍中的其他人很難說這是錯事,因為他們心中也有同樣的向往,期待以血氣之勇便能夠以一擋百,奪迴家園。
然而這是不可能的事,任何人都知道眼下格拉墨村的軍力零零散散,不到全盛時期的十分之一,而且各支部隊又因為後勤因素被西北各村或者掌控,或者挾持,根本不可能騰出手幫助這支丟臉丟大了的“奴隸軍”。
迴家在此刻是不可能的夢想,格拉墨村中沒有人不知道這一點,在前線的知道,流離失所的知道,屈服於他人之手的也知道,所以他們才會寧願卑躬屈膝也要撐下去。
卻也因為如此,在前線的眾人即使知道了此時迴家是一條必死無疑的路,也不忍勸,更勸不住這些思鄉心切的戰友。
而對於這些軍人逃兵返家一事,湊也知道了,但她並沒有太大反應,隻是讓人去清點人數並
且重新整隊。
“隻走了一成二的人,不錯啊,我還以為你們這群人蠢到連村莊都能夠送人的笨蛋會走掉五成以上呢。”
統計人數過後,湊召集了全軍,並以一貫嘲諷式的語氣對眾人數落了一番。
所有人都對湊的行為很不滿,但他們確實沒有甚麼話好說,事到如今如果開口為自己人辯駁就像承認自己鼓勵他們去死一般,這種痛苦沒有人能夠承擔得起。
接著於逃兵事件過後沒幾天的時間,格拉墨村的軍隊也因為北方人東移的問題跟著東遷,這段期間內來自烏爾村莊的偵查兵來來迴迴,不斷將情報送交給湊,而湊看了這些情報後表情更顯不快,似乎是風雨將要來臨的前兆。
緊接著,在開始東遷後又過了一段時間,格拉墨村軍的物資出現了斷層,原因是在於他們逐漸遠離西方,而目前負責供給他們物資的是,因為背信忘義事件被西北各村耍上一遭的杜華林村。
隨著前線東移,杜華林村也跟著改變供給路線,而這路線似乎好巧不巧是條利於北方人奪取物資的路線,且即使在被連續遭搶了數次後,杜華林村依舊沒
有改變路線的打算。換句話說,這是杜華林村因為被迫提供物資而擺出的姿態,即“寧願將物資送給北方人,也不願給烏爾村莊與格拉墨村”的消極應對行為。
這件事上訴到聯軍內部,杜華林村再次受到各界撻伐,但這次杜華林村代表隻是雙手一攤,表示自己也是被害者,如果誰有意見就挺身來負責後勤。大部分的人也知道這次的事件力道不夠,再繼續追打也沒有意義,於是就此放過了杜華林村。
也因此碰上杜華林村幾乎可以算是明著幫助北方人的行為,烏爾村莊一方卻是莫可奈何,隻有繼續請各村監督杜華林村一定要繼續出貨,並且同時轉由於聯軍內部駐軍的烏爾村莊遠征軍向籌組的商隊要求物資。
這時因為東北即將麵臨戰亂,不少商隊紛紛走避,烏爾村莊成立的商隊組織人數已經大幅下降,多往南方遷移,想從分不清物品價值的野民手中撈上一筆後便南下避難,這也導致負起最後責任的東邊村莊必須承擔這些資源供給。
敵人即將進攻自家村莊,而貨源又難以繼續供應,東邊村莊的麵前降下了巨大的難題。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