湊規劃的作戰正式展開,從烏爾村莊遠征隊中分出約百人的小部隊作為誘餌,沿著北方人刻意準備的運輸隊外圍進行偷襲,試圖營造出想要引誘對方到埋伏點的姿態。
另外一方麵,加起來近三千人的主力部隊則埋伏在運輸隊的必經之道,當偵查兵送來消息,確認北方的主力部隊被引走之後,這三千人的部隊便對選定的運輸隊展開偷襲。
一支運輸隊的人數大概有五到六百人,其中有八成以上是奴隸,真正押隊的北方人隻有不到百人。又由於北方人布置這些運輸隊是為了當作誘餌,因此這些部隊本身十分分散,更因要防止奴隸串聯,所以除了北方人之外沒有與其他部隊聯絡的方法。
三千人的南方正規部隊偷襲六百人的運輸隊,其中隻有百人左右是有戰力的騎兵部隊,這一戰最後的結果已經不言而喻。
烏爾村莊遠征軍使用一貫的做法,在開戰之前便射出幾陣箭雨,殺對方個措手不及,人仰馬翻,接著格拉墨村奴隸軍直接由四麵八方包圍,夾殺北方人。
這場戰鬥來得突然,北方人沒想到清晨受到一次佯攻後會再碰上一次真正的攻擊,頓時手忙腳亂,幾個人想要抽出鏑箭通知自己人,卻連箭都還沒抽出便被擊殺。事實上他們死得並不冤枉,烏爾村莊內常配有一隊弓箭手並不以箭雨攻擊,而是專門狙擊這些意圖通風報信者。
很快地,北方人全部被清剿完了,運輸隊的奴隸們也死了不少,但由於先前的經驗,奴隸們不認為
烏爾村莊會殺自己,隻認為被殺的人是被錯殺,因此擺出事不關己的態度。
可惜奴隸們的想法錯了,在湊一聲令下,正規軍們毫不猶豫地對搞不清楚狀況的奴隸們下手,由於這支部隊都是村民,對野民沒有甚麼太多的感情,挾著戰技、體力、裝備、指揮係統等優勢,幸存的奴隸很快就被殺光,部隊本身並沒有太大的損失。
殺光了奴隸後便是清理戰場,處理血跡,再利用格拉墨村奴隸軍多日前因挨餓與疲累所養成的神情體態與原本的奴隸調換,並將武器裝備藏在貨物中。走路時每個人都低著頭,不發一語,反正北方人平時都騎在馬背上,從上而下是看不出兩者之間的差異。
而烏爾村莊則將自家的重裝部隊藏入運送貨物的貨車內,兩者相加,人數約有六百人,再加上湊臨時調來半支騎兵隊充當押隊的北方人,一支光明正大的埋伏部隊便完成了。
除了替代了原本北方人運輸隊的成員之外,其他人急急忙忙地將人與馬的屍體運走,並迴收箭矢,刀械以及用附近的生長的植物清除腥味,每個人都很擔心如果北方人突然折返,會使這次作戰前功盡棄。
然而整個烏爾村莊內沒人想到北方人不但沒有折返,反而去檢查了每一個被他們放棄的埋伏地點,這不隻使高層一陣錯愕,就連本來害怕對方太快折返的人員都等到有些不耐煩。
大約黃昏時分,就在急性子的成員幾乎要放棄等待,準備啟用“假偷襲,真誘敵”的替代計畫時,
偵查兵突然送來消息,說北方人的大部隊已經折返,正向埋伏地點接近。
聽聞消息,烏爾村莊的內部有些猶豫,因為這支北方部隊大約也有三千人,比他們原本預定的人數還要多上不少,到底該不該出手實在讓人猶豫。但湊獨排眾議,堅持這一仗一定要打,又因為埋伏的大多是格拉墨村的成員,所以這意見並未被反對,計畫沒有變更。
隨著時間經過,遠方的馬蹄聲逐漸靠近,所有的戰士均繃緊了神經,他們知道隻要計畫一有差錯沒有人能活著迴去,三千騎兵對上六百步兵和一百騎兵絕對會是場比先前那場戰役還要慘烈的屠殺。
屏息以待,看著北方人的主力部隊經過身邊,沒有人敢多吐出一口氣。
忽然,不知為何北方人的指揮官駕著馬接近一名戰士的身邊,一臉不快,就如同看穿了戰士們試圖假扮成奴隸的蹩腳戲碼一般。
──該怎麼辦?
如此危急情況,每個人的眼神都在問下一步是甚麼。
──該出手?
──還是不該出手?
不隻唿吸,戰士們就連心髒似乎也要停下來了。
但就在下一刻,遠方的樹上一片金屬反射著夕陽的餘暉不斷閃動,那正是出手的信號。
轉眼間,烏爾村莊的伏兵已經從貨車上竄出,一支銅矛貫穿了北方人指揮官的胸口,其他戰士見這情況也沒辦法想太多,在烏爾村莊重裝部隊的掩護下迅速穿上盔甲,拿出武器,往還搞不清楚狀況的騎兵身上撲了過去。
夕陽下,步騎交鋒,一片混亂。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