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報一戰(zhàn)之恥,湊等這機會已經(jīng)很久了,她本打算利用新式的馬鞍在騎兵戰(zhàn)上報仇雪恨,然而日生的計畫卻不支持她的做法。
日生的看法是,即使有了馬鞍的支援,烏爾村莊騎兵隊也無法在北方人手下取得優(yōu)勢,畢竟對方的菁英部隊已經(jīng)到達人馬一體的境界,就算多了個提高穩(wěn)定性的馬鞍增加的勝算始終有限。
日生的計畫是隔離北方的首領,並由湊帶隊用計壓製住北方人的其他部隊,藉此營造出獨自談判的空間。
因此實際的計畫是,在這以大量獸類作為掩護扯開北方人部隊的時刻,湊應該大方地放狼育往前進,而非抽出武器與其對峙。
當然,依照湊的個性絕對不可能做出如此豁達的舉動,她要與狼育再戰(zhàn)一場,再一次去麵對那無法勝利的敵人,才能使自己真正地進步。
為此,湊借用了日生刻意設置的獸陣,這是她在這次作戰(zhàn)中唯一一次能夠與狼育交手的機會。
麵對湊提出的挑戰(zhàn),狼育斷然沒有拒絕的道理,對他來說與對方交戰(zhàn)是一種樂趣,也是一種必要的行為,而且一旦將湊拉入獸群內(nèi)部,也就減少了對方利用獸群造成自家部隊損失的危險性。
因此當湊掄起兩把彎刀砍向狼育時,狼育相當愉快,這代表著他手上
又多了一項能夠勝利的條件。
“匡──”的一聲,刀與刀彼此碰撞,狼育手持腰刀抵擋湊的攻勢,將湊揮出了一段距離。
狼育早就見過湊手中這兩把武器,他知道這兩把武器的材質(zhì)並非是傳統(tǒng)的銅刀,而是鋼刀,在此時不管是南方還是北方均無法大量煉鐵,成批的武器多由青銅所製成。
青銅的鍛造工藝較鐵輕鬆,強度也較充滿雜質(zhì)的鐵器要來得強,所以除了村莊中專門帶兵的統(tǒng)領或高層外,很少有人手上有鋼製武器,畢竟在溫度不夠高的情況下,造一柄鋼製武器必須要保持窯溫,並不斷以人力淬出雜質(zhì),其中要消耗的人力與物力絕非任意村莊可以負擔的。
不過話說迴來,其實狼育手上的腰刀也是鋼製品,這柄偏短的直刀,本來由某個中型村莊的首領所配戴,在鋼鐵鍛造手藝上沒有太多技術性,與湊手上的兩柄彎刀相去甚遠,倒是其上塗有黑漆並以錯金技術加以雕琢,明顯能看出裝飾性大於實用性。
然而,不管是裝飾還是實用總要比銅刀來得好,狼育不可能拿著銅刀這種武器去麵對敵人,若是麵對強敵,一柄武器的差距絕對會是生死的關鍵──至於湊對狼育來說算不算強敵,那又是另外一迴事了。
湊被狼育揮出後,身
子在半空中轉了兩圈藉以卸去狼育那怪力所造成的傷害,並順勢潛入獸陣之中,伺機對狼育出手。
狼育不似湊有那般身形苗條,他的體格壯碩,因此在獸群內(nèi)十分難以移動,而且他的敵人隱藏身形的技巧極為高明,將自己的行動充分融入獸陣之中,致使野性直覺如狼育一般強烈,也隻能模模糊糊地感覺到對方的身影。
感受著敵人的移動,狼育正等著對方攻擊,那既是危機卻也是反擊的良機,掌握此種良機需要耐心,而狼育最不缺的正是耐心。
等待……等待……雙方都在等待,等待著對方露出破綻的瞬間,然而在這種較量中,湊絕對是先沉不住氣的一方。
沒過多少時間,湊便再次展開攻勢,可由於她的舉動過於草率,使狼育簡單地捕捉到了她的攻擊。
再次以腰刀抵擋彎刀的攻勢,並且一拳揮向湊的弱點,頗有一擊便要致湊於死地之意。
可湊也明白自己的舉動太過躁進,早已先留下退路,見狼育一拳揮來,她身體放鬆,藉由狼育揮舞腰刀的力量改變自己在空中的動作,藉此閃過了這充滿力量的一拳。
至此戰(zhàn)局再次迴到原點,隻有在附近的獸類因為狼育瞬間釋放出的殺氣紛紛走避,狹隘的獸陣中被讓出了一個小小的空間來。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