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爾村莊在中營守衛戰的勝利超出各方的想像,除了開戰初期守城戰中與聯軍出現了兩百人對上七百人的犧牲比之外,烏爾村莊並沒有戰鬥上的明顯優勢,就算加入了石炮造成的損傷,聯軍一方的損傷也不過在千人左右,照理來說多達三萬人的聯軍不該就這樣崩潰。
可既然烏爾村莊勝利了,那就不能說這場勝利是僥幸,因為早在聯軍進入中營之前,烏爾村莊便埋下了勝利的種子。
正如長保的戰術,能打敗敵軍的隻有敵軍自己,三番兩次將聯軍總指揮的職位拔除,又讓最清楚狀況的木舒胡茨失去權力,致使那些搞不清楚狀況的成員主導大局,並於內部產生歧見,最後導致控製不住隊伍使聯軍自行裂解,烏爾村莊一方則坐而收利,這都是早有預兆的。
要完成這等局勢,初期的犧牲正是關鍵,若沒有早期的大敗,讓聯軍認為誰來策畫進攻都一樣,那麼絕對無法讓聯軍成為散沙,反過來說,隻要讓聯軍感受到可能戰敗的壓力,他們便可能團結。
所以在西關頑抗也好,騎兵騷擾也好,除了聯軍粗心大意送上門外,烏爾村莊不會去強勢進攻,隻會以騷擾刺激對方的情緒,使對方內部的意見更加分歧。
而這戰術的結果正是聯軍碰上史無前例的慘敗,在中營潰散後聯軍一路往
西撤退,而烏爾村莊則推著石炮以絕對的暴力毀滅防禦工事,將聯軍逼迴西關,這時聯軍被俘虜的人數已經超過一萬人了。
勝利者的朋友向來是最多的,安渚村莊察覺風向不對,完全往烏爾村莊一方倒戈,小猰自動帶著一萬部隊前來助陣,而格拉墨村部隊也跟著共襄盛舉,帶著兩千部隊加入戰局,另外入冬後北方人也有一部分人為了度過冬天而成為傭兵南下賺外快,致使烏爾村莊的部隊越來越多,加上原本在中營的兩萬人已經接近三萬五千人了。
最後隻餘不到一萬人的聯軍困守西關,且補給已經被完全截斷,每日還被石炮轟炸,基本上精神已經完全崩潰,終於在七天後集體投降,也造就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勝利。
這場戰鬥中烏爾村莊一方損失人數大約六千,但基本上都是安渚村莊與南方來的傭兵,自家的損失還不到五百,而聯軍一方則是近四萬人被瓦解,有一半以上的人被俘虜,更令人不解的是經過計算聯軍自己因械鬥、踩踏等理由死亡或者失蹤的人數竟然比烏爾村莊動手殲滅的人數還要多,不得不說聯軍又造就另一項紀錄。
另外約於開春前夕,烏爾村莊將軍隊全移動到了木舒胡茨的東部邊境,進行了幾輪的掃蕩,毀滅了無數的防禦工事,迫使木舒胡茨急忙征
求援軍才讓烏爾村莊撤退,但也因此木舒胡茨背負了贖迴兩萬聯軍的責任,致使村莊力量大幅削減,無力再與烏爾村莊作對。
話說迴來,雖然這場作戰烏爾村莊是勝利的,但其實是負債的,除去西北各村戰敗後的分期賠償外,在戰場上迴收的武器,與俘虜贖迴的物資加總起來還不足以他們將收支打平,更別提請動南方與北方的傭兵應付出的代價,若非就此吞下了安渚村莊且奠定北方最大村莊的名頭,烏爾村莊大概會進入衰退期。
可盡管烏爾村莊已經成了橫跨三個大村莊的超級村莊,但問題依舊隨之而來,最明顯的就是腹地過大的管理問題與安渚村莊的定位問題。
烏爾村莊當然不可能放棄對安渚村莊的影響使其成為村中之村,可若要馬上開始下一場戰爭也是不可行的,所以烏爾村莊決定全麵改製。
烏爾村莊將地盤分作大行政區除了原有的烏爾神殿區與東都區外,木屬安渚亦改名為西安區,派遣氏族勢力管理;烏屬安渚改名作中營區,由原安渚村莊勢力與神殿外派人員共治;而原本的安渚村莊也更名為安渚區,由小猰等人維持原製,但必須配合烏爾村莊策略。
而烏爾村莊本身為了凸顯自身的強大也改名為烏爾聯邦,藉以宣示自己成為新興的霸權,再次撼動人類世界。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