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車被推向西方,由船運過沼澤,在森林的邊界打下了地基,成為陣地戰的最前線。
陣地戰有兩大弱點:後勤支援不能斷、建造防禦工事時容易被襲擊。其中第一點在西方邊境很容易處理,因為主要的後勤物資是由草原上運來,草原是北方人的地盤,要那些沒騎馬的家夥在平原上跟北方人爭奪後勤資源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當初在南方要襲擊北方人也是靠著崎嶇的地形於遠距離用長弓偷襲進行遊擊戰,才能以五五波的局勢傷害馬背上的健兒,因此可以說這是不需要擔心的部分。
那麼問題就是在第二點了,在推進時容易被偷襲是顯而易見的事,特別是在對方的地頭,手邊既沒有擅長森林戰的部隊,長弓、重盾、長槍、騎兵戰術等等,全都在森林中使不上力,而且兵力、情報收集等等,對方全都占上風時,要向前推進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於是湊有了這樣的思路──既然沒有辦法在戰場前線安穩建造防禦工事,那就把防禦工事先建好再送過去就行了。
於是,三層樓高的木造樓車就被建造出來了。
這種木車的設計有相當程度是藉由烏爾聯邦的石炮經驗改良而來的,最重要的就是木材的彈性與堅固的程度,那些被烏爾聯邦放棄,富有彈性的木材正被應用在這個地方。
實際上,過去不是沒人想過要
建造這類樓車,但是很快就被否決,因為在南方相當流行火攻戰術,要建造樓車必須花費大量的資源,一旦被燒掉便血本無歸,所以比起樓車,重裝部隊的推進戰術更受歡迎。
可當局勢轉換到了潮濕的森林中時一切便起了變化,首先在森林中重裝部隊不易前進,其次,森林容易起霧,不易火攻,這兩點讓樓車有被造出的理由,再加上湊現在身處北方,在狼育的統治下,這裏可以說是整個人類世界中擁有最強聚集物資能力的勢力,因此才能讓樓車成為現實的存在。
當樓車駐紮於森林中時,森林內部便有了騷動,不必身經百戰,多數士兵都能聽見樹木之間不尋常的翻動聲──不少人在**的樹上監視著湊的部隊。
接著,吵鬧的聲音開始從森林深處傳來,在森林中味道也好,旗號也好全都不管用,隻有洪亮的聲音能夠成為通信的工具,而這時顯然有不少人正利用響亮的聲音發出進攻的信號。
聽到聲音,湊下令所有人進入樓車內,預備抵禦對方的攻擊。
遠遠地隻見不少披著獸皮,手持戰斧或短劍的森林住民衝了過來,樹頂也飛來了幾陣箭雨,但由於使用的是森林用的獵弓,所以力道不強,無法破壞樓車的基本構造。
湊見情勢與自己推估的沒有太多出入,隨即命人進行防禦戰術,樓車分做三
層,第一層使用的是長矛加上重盾,由於樓車不會移動,所以使用者不必經過太多訓練,隻要會把盾抬起來掩護隊友,讓一旁的士兵把長矛刺出去就行了,這一層的戰術完全克製了手持短兵器的敵人,一時之間他們無法以人數優勢進行攻擊。
而第二層則是使用弓箭,射擊那些在地麵上以及在樹上的敵人,也是攻擊主力,而且由於對方靠得很近,所以弓箭使用者的訓練程度也不必太高。
最危險的則是底部的第三層,這層使用的是短矛與小盾,為的是應付從更高的樹上跳下來的敵人,也是最需要作戰經驗的一層,大部分有作戰經驗的老兵都在這個地方。
湊使用的這種戰術雖然無法有效傷害到對方,但卻能夠拖延時間,而當進攻方發現沒有有效的進攻方式,且越進攻,傷亡越慘重時就會撤退了──本該是如此的。
“指揮官,對方沒有撤退的跡象。”
湊身旁的副官對她這樣說道,實際上由樓車上向下看就會發現一件詭異的事,這些森林住民正不斷踩著自己同胞的血肉往樓車湧來。
“不打算進攻嗎?下一批後援甚麼時候到?”
“明天清晨。”
“是嗎,那麼將作戰提前,把火油彈扔出去。”
一聲令下,裝滿油的桶子被點燃,扔了出去,一時間,一道火牆環繞著樓車,讓敵人的進攻暫時中斷。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