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進入下一階段,與烏爾聯邦西線的部隊結合後北方人有更強的戰力能拿下平原,這塊土地是上一次南侵時北方人所找到最好的紮營地,拿下這塊平原就等於北方人的作戰已經趨於穩定,配合海運有著足夠的後勤補給能在此處穩定擴展勢力。同時這短暫的安定也使湊藉此逼迫商人妥協,重新讓北方人所奪下的區域恢複生機,且就算隻有少數,也有一些西方與北方的成員開始移入,接收聯軍丟失的土地,重新開始必要的生產行為。
麵對北方人會合的情況,烏爾聯邦與聯軍正式開始合作,他們試圖限縮北方人的移動空間,特別是靠近安渚區與神殿區乃至中營區的軍隊多被掃入西安區與湊一方會合。
事實上北方人間的合作並非自願,烏爾聯邦西方戰線的北方人多數是由地部與狼部合並而成的。北方人的部族中,以目前領導整體的狼部為首,高原綠洲上的智囊天部為輔,剩餘的便是山鷹地鐵火。其中山部與地部的戰士數量次於狼部,而鷹部則是在情報傳遞上有著過人之處,都是主要的戰力,彼此也都有競爭意識,要他們接受別人的領導是件困難的事。
之所以西線部隊願意趕往西線與湊所在的山部與鷹部首領會合,乃是源自狼育撤退一事所
造成的震撼。其一狼育相當強而且還是首領,首領撤退對戰士來說必定是打擊士氣的事,此外,狼育撤退的原因是因為後勤被攔截,而這條後勤補給線與烏爾聯邦西線戰場是同一條,換言之,他們也沒有了後勤,必須與湊帶領的部隊合作才能繼續打下去。如此一來,不管西線部隊再怎麼態度強硬,為了後勤物資還是得低頭。
北方人集中對聯軍是喜也是憂,好事是烏爾聯邦逐漸恢複平靜,南方人終於有了足以整頓整體戰局的後盾。壞事則不用說,自然是因為敵人的數量增加了。
為了穩定軍心,烏爾聯邦這次的做法非常特別,竟然由首輔親自於前線督軍,使聯軍安心,相信烏爾聯邦沒有拋棄他們,但這也讓在北方人陣營的湊感到一絲不快。
“據說現在在對方那邊的是你家老子?”
走入大營,地部首領見到湊便肆無忌憚地說道,顯然對自己的指揮權排在他人之後相當不滿,所以要找機會消遣對方。
“確實是我父親,這也是相當令人擔心的事。”
湊開口說道,地部首領則笑了起來。
“哈哈!難不成你擔心他被打死?放心,我們會注意的!隻把他打個半死!”
“我父親是烏爾聯邦的創始元老,還沒沒用到單憑你就能對付他。讓人在
意的是其他人去哪裏了,叔父的事我有耳聞,但是其他人呢?大山呢?日生呢?為甚麼是我父親來到前線?”
湊如此提問,但是這是種沒有迴應的自我發問,因為其他人根本不了解烏爾聯邦內部的製度,他們不會了解神殿首輔直接上戰場對烏爾聯邦代表何種意義。
“也許他們都死光了,說到東線其實我們也沒輸,老大也不過就是後勤被截才撤退,說到底是鐵部和火部的家夥出了問題才讓他必須收拾善後!真是!這群家夥連後衛都做不好!”
地部首領說道,身為後勤補給同樣出了問題的一方他對後勤被奪一事也感到不滿,因此將問題推到了鐵部與火部身上。
鐵部與火部在北方是比較特殊的族群,鐵部是商旅及器具的製造者,而火部則是粗耕半遊牧的集團,地位上屬於北方部族中的最底層,不用說戰士人數也不多,向來是最弱的部族。也因此,在戰鬥中他們除了少數菁英外,多是負責雜務居多。
聽司徒鵬程部首領的抱怨,湊沒有多少意見,這兩支部族確實戰力不足。但是,是誰偷襲他們呢?這個答案卻讓人十分好奇,很顯然烏爾聯邦在湊不在的時間內已經有了很大的變化,對此她不做評論,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西線的紛亂還會持續下去。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