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華林村送來的消息不能算是好消息,事實上他們隻做到偵查的工作,而未能達成聯軍期待他們的成效。但不管如何,為了自身的安全隻要北方人繼續在山上,他們終將會出兵將對方全數殲滅。當然,那前提是北方人“繼續在山上”。
然而,不管是聯軍一方還是杜華林村一方都不認為北方人會繼續在山上。聯軍認為現在山腳防線變得稀疏,是對方攻擊的大好時機。而杜華林村的理由則更是直接──後勤資源都給了自己,除了攻下山還能做甚麼?
可這問題確實讓接手防線的聯軍顧問感到頭疼,因為杜華林村擺明不處理山線的防禦,致使他現在手上部隊不足的情況下還必須同時應付來自兩個方向的壓力。眼下最好的方案自然是收縮防禦,可這樣便失去自己來督軍的意義,再怎麼說,他本來就是因為聯軍擔心杜華林村不受控製才會被派來的。
“沒辦法了,把部隊拉到草原方向,以防守草原的敵方主力為準,如果山上的敵人攻下來便隨他們亂竄。”
顧問最後做了判斷,他認為在山上的敵人戰力有限,而且都是步兵,隻要防禦得宜損害還
能控製在能接受的範圍。而這判斷很快便送到了聯軍總指揮官所在之處,基於擔心對方偷襲帕邱穆村為由,更加加強此處的防禦。
南方人的一舉一動被湊看在眼中,知曉局勢正照著自己的推論前進,於是她也放大膽子動手。隔日清晨,湊讓人直接在山上升起狼煙,這是通知平原上騎兵部隊的進攻信號。
狼煙如一道天梯向天際竄去,這不隻在遠方看得見,在山腳下更是清楚,這煙一出現顧問便知道對方打算做些甚麼,立刻讓人加強防線。然而這道命令發布後沒多久時間,北方人的正規軍,一群又一群的北方騎兵已經攻到了平原上的防線外。
雙方一開始交鋒便箭支如雨下,但兩邊早已經熟悉對方的戰術,箭矢在初陣派不上多少用場,很快北方的騎兵便找出了南方人箭陣的空檔衝了上去。繩鉤與套繩被熟練的應用在將架起的拒馬與木牆拉倒上,轉眼間北方人的前鋒部隊已經開出一條道路。
“堅守!架矛!石炮預備!”
此時接手戰線指揮官的聯軍顧問急忙開口大喊,隻見步兵手持長矛聚集起來擋在北方人麵前,大量的矛頭指向敵人成
了駭人的兇器。這在上一次戰爭中是對付騎兵的利器,但是在這次戰爭卻有其弱點──遠處戰象正拉著石炮前進,對方的石炮也就位了。
當敵人的陣型密度提升時石炮便派上用場,在初陣交鋒後是石炮互相射擊的插曲。雙方皆試圖讓自家的部隊保持穩定,然而,石炮的效果在對於密集的南方傳統陣形效果終究較佳,在漫天飛石亂墜之際,南方人的陣型率先被開了一個洞。
發現南方人陣形上的弱點,北方人伺機進攻,竄入陣中,迫使顧問不得不緊縮陣形退守到石炮周圍,保留這最後的反擊力量。
“援軍還沒來嗎?”
顧問急道,而就在此同時遠處射出了幾陣箭雨阻礙了北方人的攻勢,南方人的戰車部隊正從側翼偷襲北方人的石炮部隊。由於這些石炮無法迅速轉向,所以北方人的石炮部隊正處於極度危險的處境。
見這情況顧問還來不及高興,身旁的士兵急忙來報。
“敵人在山上的部隊有動靜了!”
顧問遠遠望向已經收縮的防線,北方人的步兵再次從順向草坡往山腳移動,這支部隊送下不少器具,顯然這支部隊是以運輸為主要任務。
(本章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