贏政恍惚過後,猛然想起一事。
那就是李信、蒙恬出發前的一個夜晚。
老將軍王翦曾連夜求見贏政。
並讓贏政提防一人。
郢陳、鄢陵兩個地方,正是此人在督管!
“不好!”.
昌平君熊啟,這個曾經的楚國公子,就在郢陳。
而李信率軍趕往郢陳……
原因隻有一個!
熊啟叛亂!
一想到這裏,贏政眉頭直皺。
這時,一名士兵急匆匆進殿。
接下來的匯報,果然驗證了贏政的想法。
“稟報大王。”
“昌平君在郢陳、鄢陵一帶起兵響應楚軍。”
“蒙恬將軍在汝水腹背受敵,形勢危急。”
“李信將軍率軍掉頭,直插郢陳。”
“楚軍在楚王熊負芻、楚將項燕的帶領下,轉守為攻,聯合昌平君。”
“大破我軍於穎、汝地區。”
“李、蒙兩位將軍,率敗軍返迴了穎川郡。”
士兵如實匯報軍情。
“速請王老將軍!”
贏政聽到這個壞消息,第一時間不是憤怒,而是派人去請王翦過來。
秦軍敗潰已是事實,憤怒無用。
為今之計,是先請王翦這個德高望重的老將軍出來,鎮住場麵!
最重要的是繃住軍心!
隻有用兵老練,以穩求生的王翦,才能在第一時間止住秦軍即將下跌的士氣。
不多久。
前去請王翦的士兵迴來了。
“老將軍說已經猜到了大王的打算他向大王請求大量田宅之物。”
“若大王答應,老將軍才會同意大王的計劃。”
士兵匯報道。
贏政先是一愣,馬上就明白了王翦的意圖。
“你隻說孤獎賞老將軍千畝良田即可。”
這一幕傳迴了《尋前世,夢今生》的直播間裏。
“薑還是老的辣,這是讓秦王放下戒備心啊。”
“明哲保身,要是愣頭青早就上前領取任務了。”
“幾十歲的人了,沒點風險意識,早就下地府報到了。”
觀眾們感慨於王翦的老謀深算。
這時候,一篇帖子在網絡讓掀起了巨大的轟動。
【李信戰敗,與贏政有很大關係!】
帖子當中,樓主認為是贏政故意安排,才導致李信戰敗。
全篇分析了贏政為了獨掌秦國,大權在握,就必須打擊楚國外戚。
於是在嫪毒之亂後,把熊啟調到了郢陳。
名義上是讓楚國人管理曾經的楚地。
實際上是讓熊啟在郢陳有機會起事反秦。
這樣,贏政就有借口,徹底解決楚係外戚的隱患了!
帖子的樓主還做出最後猜測。
戰敗迴歸的李信、蒙恬不會受到任何牽連。
因為這兩人替贏政達到了政治目的。
滿滿的陰謀論!
帖子一出,一石驚起千層浪。
有人讚同,有人反對。
【這帖子有很大的主觀猜想與陰謀論,隻圖一樂。】
【為什麼我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
【要殺熊啟,非要等他起事反秦嗎?】
【看了這麼久,誰不知道政哥兒是個雷厲風行的人?這帖子就是個主觀臆斷。】
【我們不是贏政,根本不知道他當時的想法。】
網友們各持觀點,在網絡上互相對噴。
越吵越烈。
而畫麵中。
王翦已經見到贏政,並向贏政提出了和老者十分相似的戰略方針。
隻需將部隊開到平輿、寢丘一帶,然後吃好喝好,駐軍不前就行。
“大王,臣需要最高的指揮權限!”
王翦前前後後向贏政討要了五次田宅,讓贏政基本放輕了對他的戒備。
所以此刻的王翦說話,直言不諱。
“該怎麼打,何時進軍,何時攻城,由老臣來決定。”
“六十萬人,少一人都不行!”
王翦態度十分堅決。
贏政直接點頭:“準!”
次日,王翦率軍出發。
王翦出發之前,還要求贏政給他配一名副將。
蒙武!
贏政想都沒想,直接答應了。
之前,自己急於培養中青代的少壯派李信、蒙恬兩人。
卻忽略了郢陳地區熊啟的隱患。
現在看來,李信、蒙恬兩人,想要接替王翦、蒙武這些老將,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非卿負孤,乃孤負愛卿!”
贏政長歎出聲。
“來人,傳孤罪己詔到前線李信、蒙恬手中,以穩軍心!”
他把此次伐楚失敗的原因,歸咎於自己用人不當、識人不明。
沒有第一時間考慮到昌平君反叛的隱患。
為所有戰敗的秦軍將士開脫罪名。
一份肩膀,獨扛大鍋!
“是!”
傳令兵領過詔書,飛馬奔出鹹陽。
穎川郡裏。
王翦、蒙武兩人,已經率軍抵達。
李信、蒙恬兩人因熊啟背刺一場,造成了伐楚失敗。
手中兵力也被王翦接管。
與大軍同時抵達的,還有贏政的罪己詔。
“罪在李信,貪功冒進,與大王何關?”
李信看完詔書,大驚失色。
他原本想靠著二十萬精銳秦軍,速戰速決。
而楚將項燕卻利用楚地的優勢,與秦軍拖延時間。
關鍵時刻,又迎來熊啟的反叛,導致蒙恬腹背受敵。
李信不得不迴援蒙恬,從而讓項燕抓住了機會。
大破秦軍!
“你不必妄自菲薄。”
王翦開口道。
昌平君的臨時叛變,讓李信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
當時的情況,如果李信繼續揮師東進,那麼歸路就會被熊啟切斷,後續糧草運不上來。
<a href="
http://m.bqgxsydw.com" id="wzsy">bqgxsydw.com</a>
如果迴去救援蒙恬,那麼便會被楚軍追擊。
在沒有任何準備的情況下,原本的友軍突然倒打一耙,幾乎沒有人能全身而退!
在王翦看來,李信、蒙恬這兩個年輕後輩,輸得很冤。
“項燕想要拖延?那便拖延吧。”
王翦開始實施自己的戰略計劃。
“傳我軍令。”
“大軍駐紮平輿、上蔡、商水、陳邑一帶。”
“大小將士每天隻有兩件事情。”
“固守營寨和休息備戰。”
命令很快傳達下去。
六十萬秦軍一臉迷糊。
很快,軍中就產生了各種埋怨。
“老將軍,大秦六十萬將士,每日的糧草消耗,都是一個極大的數目。”
“為何不速戰速決?”
眾多中層軍官紛紛求見王翦。
並請求王翦下令強攻楚地。
對此,王翦的迴複也很明確。
“六十萬將士,吃的是楚軍的糧草,無需擔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