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碌一天,徐秀才得以洗去風塵,換上了一襲幹淨的長袍。</p>
臨近夏天,但晚風還有絲絲涼意,徐秀不覺,隻有在鼻尖再有一絲絲水汽的時候,才又添了一件外衣。。</p>
身後便是對坐弈棋的老秀才和張璁,正對明月,倒還有這個心思,實為雅人。</p>
徐秀在院內走了幾步,頭也沒轉,問道:“先生,秉用。江寧縣老百姓的耐心,不知還能維持多久?”</p>
激起民變,是為大罪,徐秀這一日馬不停蹄,也是心中沒有底氣的表現,老百姓的耐心問題,殊難放寬心。</p>
正輪到老秀才下,一隻手已經夾住的棋子有些停頓,隨後又若無其事的照常下棋,眼看張璁的大龍岌岌可危,才滿意的道:“恐怕不多了。”</p>
張璁補充道:“米麵還在漲。”</p>
麵前沒有什麼東西,如果真要說有,隻能是一堵牆,徐秀雙眼瞇起,直愣愣的盯著那裏,也不知在想些什麼。</p>
他不說話,身後的兩人也沒了繼續下棋的心思,隻在那裏坐著靜候徐秀的反應,不一會兒,徐秀才道:“可惜懶龍探親未歸,懶虎不知所蹤,很多髒活沒了人幹,不然民情也不會使得我等如此被動。”</p>
“放流言引導去鄒望那裏嗎?”張璁道。</p>
“是。可歎懶龍懶虎不在啊。”徐秀歎了口氣道:“如果他二人有一人在,就好了。縣衙裏的衙役我是真不敢去信任,誰知道他們裏麵有多少是鄒望的人。”</p>
老秀才道:“除了葛班頭想必沒有你的人。”</p>
徐秀抽了一下嘴唇笑道:“先生你也不必揭穿我。”</p>
老秀才搖頭道:“真是失敗。”</p>
張璁出於善意,替徐秀道:“隻因峻嶒給不了他們新的利益,還斷了許多老的利益。”</p>
三人似乎都陷於一時的沉寂,徐秀的腦袋還在思考。</p>
不久,帶著遲疑的語調,試探性的道:“先生,秉用,如果由江寧商社出一份類似於邸報的東西,是否可行?”</p>
這話一出口,其實兩人已經明白徐秀想幹些什麼,無外乎以前是靠暗地裏散發小傳單改為正大光明的引導輿論。這裏麵可操作還是有的,但誰來背書?若無有人背書,那些掌握民間輿論的士大夫們,定然不會放過江寧商社的,到時候,進退兩難之下,徐秀該何去何從,是放棄江寧商社,還是放棄邸報?</p>
盤算許久,徐秀也不打擾他們,他知道傳統社會,所謂輿論是掌握在民間士大夫手裏的,這一股力量十分恐怖,說搞臭就能搞臭一個人。他需要這二位的智慧來幫他把關。</p>
張璁率先道:“恐難。”</p>
老秀才緊接著道:“猶難。百姓識字不多,終歸要給那些識字的人看的,而那些識字之人,絕大多數是文人,你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p>
徐秀道:“問題不是很大,找人專門說報紙就行,所謂說書先生,說說邸報也沒什麼不可,但徐秀我很怕一件事,如果朝廷容不下,來一個雖無過錯,其心可誅的論斷,就算我能夠保住自身,但江寧商會可能就完了。”</p>
這是個很大的問題,沒有哪個政權能夠放任民間興起一股不受控製的輿論,士大夫階級始於既得利益集團,不在此列,如此就算在古代也不可以。</p>
坐上那個位子,考慮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誰會威脅我,我就去幹掉誰的簡單思維,至於開國聖主,中興雄主,心中或有百姓,但更多的,還是看住自己的位子不被奪了,來的多些,百姓終歸是芻狗。</p>
張璁同老秀才嘀咕了幾句後道:“峻嶒,不要文,不要武,不要朝政,不要邊塞,不要上達九卿,不要下達縣官。弄一些市井消息,或許可行,找些寫話本的書生,寫寫故事,潛移默化之下,或許可行,但,賠本的生意啊。”</p>
徐秀捶捶拳頭,他也有這方麵考慮,徐秀道:“歸根結底還是個錢字,有錢什麼都好商量,賠得起,可如今商會急著用錢,南門急著用錢,湖廣那邊的糧食,什麼的都急著用錢,這要辦個雜報,還是錢。煩煩煩。”</p>
錢錢錢,都是錢鬧的。</p>
老秀才道:“如要慢慢推廣開,也無不可。但時間卻又來不及,依老夫看,何不與之前兩相結合呢,小抄散發,編一些合轍押韻的短句子,便於百姓傳唱。至於找誰幹的問題,你可以找葛班頭,讓他找些無賴子,若想在江寧繼續存在,不去蹲大牢,他們不會不賣葛班頭麵子,雖然不保險,但也堪用。”</p>
豎起個大拇指,徐秀樂道:“先生之言老成謀國,秀還是不足啊。”</p>
煩心事一件跟著一件,確定了引導輿論的方案,話題又迴轉到了糧食,不是先前徐秀不想和商會的掌櫃商量,而是他們能起到的作用已經都做了,剩下的,在強迫他們做,不適合了。</p>
凡事有個度,過了就錯,過錯,如是。</p>
徐秀誠懇道:“兩萬石,鄒望財大氣粗,先生、秉用,何以教我?”</p>
雖然整個謀劃是徐秀獨自完成的,但事物必然不會一帆風水全部順順當當的完成,當出現了偏差,就要用大家的智慧去把他斧正,努力完善每一個出偏差的細節,直至最終成功。</p>
張璁本質上是個有冒險精神的人,不然也不會冒天下之大不韙在大禮儀案中站在嘉靖一邊了。</p>
隻聽他道:“峻嶒可有魄力?”</p>
“計將安出?”</p>
“開太倉放糧。”</p>
老秀才手一抖道:“非天災,歉收,安敢如此?至峻嶒死地也。”</p>
這話似乎為徐秀戳破了心底的那層窗戶紙,從商會討論時就在考慮那兩萬石的最大化利用,如今似乎有了些眉目,道:“秉用詳細的說說。”</p>
聞言也不矯情,簡單的安撫了一下老秀才,老人家畢竟年事已高,後道:“開倉放糧,營造江寧縣黔驢技窮的環境,讓那些人輕敵,讓他們大肆收儲。哄抬物價,無外乎囤積居奇罷了。鄒望有的是錢,但錢不是他的,是鄒家的,他能動用的資金想必也不會多到那裏去,更多的,靠的是江寧縣的商賈在操作,這也合了魏國公世子提供的消息,準確無誤。他隻是去疏通人情世故,屆時,若有大人堅持放糧,慢慢擠壓這些商賈的底線,待到湖廣新糧到來,待到江寧商會初見成效,廣邀天下糧商來江寧,他們還敢如此肆無忌憚嗎?”</p>
徐秀順口道:“鄒望可以讓金陵,江寧的糧商不放糧,還能隻手遮天控製湖廣,控製閩浙蘇鬆嗎?光是金陵江寧,他定然也要許諾好處,不付出代價,誰會為其效力?光靠著鄒家名頭,還糊弄不住這些人。這個好處,恐怕就是控製江寧市場之後所為他帶來的壟斷利益,而當那些商賈看到江寧非但沒有垮掉,反而自身卻有可能大虧一筆的時候,定然會支持不住割肉補倉的。”</p>
當靈感來了,那是攔都攔不住,徐秀道:“本來是想先用布匹穩住市價,再來穩定糧價的,如此,到可以翻轉一下,陸家的運送棉布的船隻有很多,蓋上和糧食差不多的布袋混入其中,縱使湖廣隻有五艘千料船,增加棉布船在裏,也可以營造出一些氣勢,唬唬人還是行的,兵不厭詐嘛。”</p>
聽他們說道此地,還在繼續交談,老秀才也知道主意已經定下了,心下按下計算,發現可行性還是很高的,可如何計算商賈承受不住的底線,是個難題,稍有差池,便是玩火*啊。</p>
老秀才聽他們商量的差不多了才道:“猶如玩火*,若成功也還罷了,順勢太倉陳糧放出,置換成新糧,也算政績,可若失敗,是要掉烏紗帽的,三思。”</p>
先生老成謀國,固然能替自己掌舵掌的穩穩當當,可若是危局,張璁這樣具有冒險精神的人,卻能夠兵行險招,兩者無有高低之分,隻是風格不同,徐秀很慶幸有他們,此時聽了老秀才的話,連忙迴應道:“先生所慮極是,可若按部就班,豈不是坐以待斃,請允許學生走一走險招。”</p>
張璁也道:“洪虛先生放寬心,驄定當竭盡全力。”</p>
事已至此,老秀才點頭道:“行吧,拚了這身老骨頭,反正華亭老家不會少了我們飯吃的。”</p>
聽又是此話,三人都是哈哈大笑,一掃心頭煩躁。</p>
謀定而後動,靜待。</p>
……</p>
暗流湧動其實早已不足以描述江寧的情況,說是正大光明的唱衰來的更準確一些。</p>
聽聞種種小道消息,小老百姓的神經崩的緊緊的,三五成群的都在議論紛紛。</p>
有一中年男子歎息道:“小徐大人是怎麼了,這麼久了也不見市價好轉。”</p>
聽了此言,旁邊一人道:“小徐大人小徐大人,這個時候你還奉承他呢?要我看,他隻是沽名釣譽之輩罷了。”</p>
兩人對視,不約而同的轉為怒視,中年男子道:“每次某家一說小徐大人的好話,你便出現,是何道理?”</p>
另一人氣極反笑,架都為了那個徐峻嶒打過,還怕什麼,當下諷刺道:“說明老天開眼,讓我每次都可以揭穿那個沽名釣譽之輩的本性。”</p>
事情自然也就不可收拾,兩人從爭吵,到謾罵,再到拳腳相向,不過是十幾個唿吸的時間,周圍人指指點點,缺少了往日圍觀好戲的興奮勁,如今,或許隻有小小頑童,才好不解人間愁滋味的肆意玩耍了。</p>
誰家養家之人,都還怕當自己一天做工出攤下來,還喂不飽家裏人,可真是造了孽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