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笑道;“那要不這樣,您在北洋替我出一股,我用鋼鐵給您抵在李氏機械裏。”
“嘿呀,你倒是算明白了……”李建安想了想;“可以,我可以替你出一股。你們吳家都誰來了?我馬上要啟程了。”
吳三桂笑道;“應熊來了,讓他跟您南下吧,曆練曆練,見見世麵也好。”
李建安道;“這可是大事,談好就在南京簽約,你不怕我騙他?”
吳三桂笑道;“那不能,這孩子就相信您,就喜歡您。您要是騙他,那還是李建安嘛。”
唉!李建安歎了口氣;“你們這些人啊,把我吃得透透的。為了這點好名聲,我吃了多少虧。”
哈哈哈,吳三桂笑了,從一旁拿來一個包袱,放在李建安桌前。
“什麼東西?”李建安問。
吳三桂笑道;“特產,鬆子蜂蜜酥。”
“不要不要!”李建安擺手;“東西太多了,根本吃不完。離京的時候,全城百姓送我,禮品差點沒把船壓沉了。”
吳三桂笑道;“聽說了。要不說您老得人心呢。我什麼時候有您一半的聲望,死了都得笑醒。”他把包袱打開了。
李建安看了看;“沒搞錯吧?上迴吃了你的靈芝,跟吃了水蘿卜似得,一點效果沒有。”
吳三桂驚奇;“不能吧,是不是被人掉包了。現在有些下人太猖狂,拿主家的東西跟自己的一樣。”
李建安道;“行了,你到底吃不吃飯,我還沒吃早飯呢?”他端起茶碗。
吳三桂退後,笑道;“我吃過了,不打擾總裁了,告辭。”
李建安起身還禮;“二狗,代我送一下。”
“是!”二狗子送吳三桂出去了。
李建安迴去吃早飯,把吳應熊叫來,說了幾句閑話,讓他把行李先一步發到船上。
次日,李二叔和李秀城把蒸汽機部件轉到海船上,李二叔還要迴去主持工作,先一步迴京了。
二十日,李建安等人登上海船,二十艘大青頭揚帆出海,順風南下。
…………
李建安下江南的消息,如同一場春風,吹遍了大江南北。
如今大明的郵政體係已經非常發達,在北京郵寄一份書信,隻需要花費幾錢銀子,就能寄到南方家人手中。
最貴的“馬快”,從北京到南京,五天時間,隻要八錢銀子。
普通的“車快”,從南京到北京,不會超過十天。
所謂車快,就是郵遞員騎自行車送信。
因為有了樹脂膠,李巴山正在研發鏈條式自行車,很快就可以投入量產了。
北京城有南方各大報刊的記者,他們得知李建安南下的消息,第一時間把消息郵寄迴南京。
六月二十三日,《江南日報》頭版刊發《李建安下江南,即將抵寧》
這個消息如同重磅炸彈,在整個江南引起轟動!
隨即,各大報刊紛紛發表文章,確認了這個消息。
李建安南下傳得滿城風雨,有一個人卻孤陋寡聞了,他就是東林黨領袖、江南文魁、世代財閥錢謙益。
錢謙益今年已經七十歲,平時很少出門,恰巧這兩天不舒服,就沒看報紙。
這天,錢謙益感覺好多了,拿起擠壓的報紙一看,不由得大驚!
李建安南下,這樣天大的事情他竟然不知道。
錢謙益急忙讓丫頭去找妻子柳如是。
片刻,一個翩翩少婦白衣如雪,盈盈款款走進來。
錢謙益迎上去,甩開報紙就問;“李青藍要來南京,這樣天大的事情,你怎麼不告訴我?”
柳如是笑道;“夫君莫急,李建安走海船,還要幾天呢。”
錢謙益道;“我能不急嘛,那可是李建安啊!千秋至聖!古往今來第一人!”
柳如是笑道;“放心吧,有的是人搶著接待,阮大鋮已經各處串聯了。”
“誰?阮大鋮?他是個什麼東西!他也配接待李建安?”錢謙益感覺受到侮辱一般;“你快派人把大木(鄭成功)找來,我要親自問清楚,再議接待。”
柳如是道;“可是你年事已高,李建安來寧,想必要各處走走,你受得了嗎?”
“受不了也得受!那可是李建安啊!快去吧。”錢謙益道。
柳如是道;“那好,我這就去安排。”
柳如是來到外院,安排一位管事去請鄭成功。
鄭成功就在城外造船廠,不過幾裏路,很快到了。
造船廠裏,鄭成功正忙著安排清理船塢。李建安二十艘大青頭要修繕,最少要七個船塢。
鄭成功聽說師父找他,不敢怠慢,騎上快馬直接進城。
來到錢謙益府上,鄭成功直接入內。
柳如是正在等他,先把李建安的事情說了。
鄭成功有些奇怪;“我當什麼大事,原來是李建安的事情,師父怎麼如今才知道?”
柳如是道;“他這幾天沒出門,我沒告訴他。”她說著,輕輕拉扯鄭成功衣角,幫他整理衣服。
鄭成功去抓柳如是的小手。
柳如是躲開了,輕輕打他一下;“進去吧。”
鄭成功進入書房,錢謙益正在飲茶。
“老師。”鄭成功躬身行禮。
“大木來了,入座。”錢謙益並未起身。
鄭成功坐下來。
錢謙益道;“李建安要來南京,給你書信沒有?”
鄭成功道;“有書信,不過是給家父的。李建安此番來寧,一是有船要修,二是要籌建北洋,要搞北方之海運。”
錢謙益又問;“黃宗羲如今是總理了,李建安南下,他沒有安排嗎?”
鄭成功道;“這個我沒打聽,想必黃閣老他們知道消息。”
“黃道周牽頭嗎?”錢謙益追問。
“這倒沒聽說,我隻聽說阮大鋮上躥下跳,想要牽頭接待,其他人真沒聽說。”鄭成功道。
錢謙益撇著嘴;“阮大鋮什麼東西,他也配接待李建安。江南名士,文人風骨,怎麼也輪不到他。”
鄭成功笑了;“老師說的是,阮大鋮跳梁小醜,成事不足,敗事有餘。”
“李建安他們要來多少人?”錢謙益問。
鄭成功道;“隨行不到百人,其餘均為水兵。水兵都有我們船廠安排食宿,老師不必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