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雙方舉行正式談判。
一個時辰談下來,雙方要價相差太遠。
隻有一個釋放俘虜達成一致。
過了一晚,雙方繼續談。
下午,幕府一方做出讓步,同意賠償祥豐號損失,斥責相關人員,但是幕府拒絕道歉。
北洋也做出讓步,隻要賠償就好,無需幕府和將軍道歉。
談判進入第三天,幕府再次做出讓步,同意開放長崎、廣島、大阪三個口岸,允許部分商品通商。
北洋要求五口通商,加入江戶和靜岡,商品種類不能設限。
雙方僵持不下,吵吵嚷嚷的。
談判進入第五天,幕府方麵同意放開部分移民,但是民眾想要脫離日本,必須事先向幕府申請,通過審查後才能出海。
北洋堅決不同意,要求無條件放開民眾自由遷徙,通婚。
雙方又吵了一天,最後幕府方麵同意通婚,民眾想要離開日本,可以不受審查,但每年隻有三千名額,且名額由幕府分配。
從第七天開始,談判就陷入僵局。北洋關於戰爭賠款、取消關稅、治外法權的事情,幕府是一件都不同意,甚至不願談判。
第九天,幕府代表團要求迴去,詳細稟告將軍後再來商談。
李建安誠心誠意送了一程,希望他們早日再來。
當天晚上,李建安在帳篷裏看書,馬上就要睡覺了,鄭成功忽然來了。
李建安隻好下床穿好衣服,讓二狗子把鄭成功招進來。
鄭成功進來後,臉色陰沉;“總裁,出事了!”
李建安心裏一驚;“什麼事?”
鄭成功道;“我說不清楚,龜田來了,就在外麵,讓他和你說。”
李建安見過龜田,知道是營外做生意的;“好,快請!”
鄭成功出去,很快把龜田帶進來。
龜田身材矮小,不到四十的年紀,已經謝頂了。他看見李建安,直接跪倒下來;“拜見殿下!”
李建安急忙拉起來,笑道;“龜田桑快快請起,你能來幫助我們,本王感激不盡,無需多禮。請坐。”
二狗子端來小凳子,三個人坐下來。
龜田說道;“中華古語有雲,吃水不忘挖井人。我們一家原本已經破產,到了賣兒賣女的地步。幸虧咱們北洋來了,給了我們一條活路。這半個月我們掙了錢,翻了身,還清了高利貸,總算是把一家人的命拿迴來了。”
李建安道;“這些都是你們辛苦勞動所得,我們應該感謝你們這些商家,為我們提供了方便。”
“那不敢當。”龜田猶豫一下措辭,又說;“可是我們的好日子,恐怕要到頭了。”
李建安心裏一慌;“這話怎麼說?”
龜田道;“就在昨天晚上,我家“女兒”接待了一個浪人。那浪人喝了酒,發泄過後就睡死了。我家“女兒”擔心他沒有金錢,於是偷偷查看他的包袱。”
“那浪人的包袱裏,金錢是有的。可是還有一個小本子,上麵記載了大量人名。”
“我女兒年輕時奮發圖強,勵誌要成為藝伎,她是讀書認字的。”
“當時她借著月光仔細一看,原來那名冊上,記載的都是市場上的商戶和商人。”
“就連她們這些遊女也都榜上有名。”
“我女兒看到自己名字,當時就嚇慌了。她讓小丫頭看住浪人,偷偷來見我。”
“我看到名冊,仔細翻看,裏麵記載的商戶有百十家,人名有數百。我和我妻子不僅榜上有名,還被劃了重點。”
“我意識到大事不妙,就找來手下看場的大野,再加上我妻子和女兒。我們四個把那浪人偷偷綁起來,堵上嘴,用麻袋裝起來,抬到小樹林。”
“我用冷水把那浪人潑醒,逼他老實交代。”
“那浪人開始不說,我們就揍他,打個半死。”
“後來浪人受不住,老實交代了。”
“原來他們不是浪人,而是幕府的武士裝扮的。”
“他們一共十幾個人,每天混跡在市場中,監視咱們北洋。”
“我又問他,你那名冊是幹什麼用的?”
“他說幕府的任務就是記錄所有人,凡是跟北洋做生意的,全部記下來,以後全部清算。”
李建安聽到這裏,臉色已經陰沉了;“我們與幕府談判十天,已經有些進展。將來市場開放,為何還要清算你們?”
龜田道;“這就是重點了。我也是這樣問他。”
“開始他嘴硬不說,我要割他蛋子。他嚇慌了,這才交代。”
“原來幕府談判是假的!”
李建安和鄭成功都是大驚,難道被人算計了?
龜田道;“他們故意拖延時間,為的是從關西調來水軍。”
“關西有鹽飽水軍,上百條戰船,好幾千人。”
“他們想從海上偷襲咱們大船,用火燒。”
“北洋的大船毀了,咱們上天無路,下海無門。”
“到時候他們關閉市場,圍困我們。”
“我們糧食斷絕,隻好任憑宰割。”
李建安臉色陰沉,唿吸深重。北洋在日本一天,成本都是很高的。
自己一片真誠談判,竟然被他們陰謀了!
是可忍,孰不可忍!
鄭成功也是氣的渾身發抖,北洋和總裁被幕府算計,自己是有責任的。
鄭成功懂日語,負責對外情報收集和聯絡。
十來天過去,自己的情報工作明顯是失敗了。
李建安很快平複情緒,拍了拍龜田肩膀,笑道;“龜田兄弟,感謝你送來這麼重要的情報。你冒了風險,這份情誼我們北洋必有重謝。”
龜田笑道;“你們都是我的財神爺,這是我應該做的。”
李建安道;“我再多問一句,那個浪人如今在何處?”
龜田道;“我們審完他,馬上就要天亮了。我怕被人發現,趁他重傷昏迷,直接把他埋了。”
“好!非常好!”李建安想了想,說道;“這樣,你迴去後照常做生意,看看有沒有麻煩。有麻煩你就喊我們,沒事你就不要離開市場了。”
龜田連連點頭;“我明白,都聽您的。我們全家都不離開了,就在市場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