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誌才說當(dāng)孫堅(jiān)求援時,是援還是不援,這個問題無需討論,荀貞肯定是援的。
荀貞打陶謙,向?qū)O堅(jiān)求助,盡管孫堅(jiān)在豫州的形勢不是很好,許多地方和士族不服他,但他二話不說,馬上就遣了孫河和韓當(dāng)兩員上將分屯蕭縣和虹縣,援荀貞一臂之力,那麼當(dāng)孫堅(jiān)遇到難處,荀貞豈能不救?此是必援孫堅(jiān)的原因之一。
袁紹有逐鹿之誌,而豫州和徐州唇齒相依,豫州如被袁紹占去,那麼接下來,他早晚是要進(jìn)一步攻取徐州的,他以至少冀、豫二州的人力、物力,——需知,冀州和豫州都是上等的大州,無論是冀或是豫,都要比徐州富實(shí)強(qiáng)大,單獨(dú)迎對一州徐州都占下風(fēng),更別說是合兩州之力共攻徐州數(shù)郡了,荀貞能擋得住麼?擋不住。此是必援孫堅(jiān)的原因之二。
所以,現(xiàn)在討論的重點(diǎn),需要提前謀劃的就是“該怎麼援”了。
荀貞說道:“文臺與我,生死之交。他若有急,我必救之。……至於‘該怎麼援’?眼下的情況來看,第一件事便是需得盡快結(jié)束徐州的戰(zhàn)事啊。”
荀彧、戲誌才皆以為然。
袁紹在荀貞快要攻取下徐州全境的節(jié)骨眼上,突然表舉周昂為豫州刺史,很明顯,他就是想要趕在荀貞打下徐州前遣兵入豫,從而使荀貞不能及時援助孫堅(jiān),讓孫堅(jiān)隻能獨(dú)自出戰(zhàn)。
可以預(yù)見到,也許過不了太久,就會有周昂帶兵南下攻豫的消息傳來。
那麼,當(dāng)此時刻,第一件急需荀貞做的事情,自然就是要盡快結(jié)束徐州的戰(zhàn)事,以使自己可以在周昂南下時,抽出手來援助孫堅(jiān)。
荀彧說道:“攻徐之戰(zhàn)打到現(xiàn)在,主要也就隻剩下厚丘、襄賁和郯縣三地了。”
戲誌才說道:“重點(diǎn)還是厚丘和襄賁,這兩個縣隻要一下,郯縣外無援軍,取之不會太難。”
“我今天就傳令仲仁和君卿,命他兩人加快攻城,爭取早日攻克厚丘和襄賁。”
堂外腳步聲響,有人來到堂前,脫去鞋履,登入堂上。
荀貞看去,見是陳群。
“長文?何時從營中迴城的?”
陳群現(xiàn)下主管軍資,成日待在營中,很少迴城一趟。
他向著荀貞行了個禮,又給戲誌才和荀彧分別行禮,然後迴答荀貞說道:“剛迴來。接到荀撫軍的軍報,說是糜竺給他的營中送去了一大批的糧秣,足供五千人食一個月,還有大批的兵甲及各類軍械,亦足夠短期內(nèi)供他營中的更換和補(bǔ)充,讓我近期不必再給他供應(yīng)軍需物資了。……君侯,糜竺這算是給郡府減輕了不少壓力。”
“此事仲仁也給我寫了軍報。糜竺不但給仲仁送去了大批物資,還獻(xiàn)了朐縣城給仲仁啊。”
“是麼?此事我倒是不知。”
陳群管著軍需物資,隻供應(yīng)荀成、許仲兩路兵馬的軍資諸事就夠他忙的了,所以對前線的軍情戰(zhàn)報他大多時根本顧不上去了解。
陳群想起一事,說道:“險些忘了稟報君侯:我適才進(jìn)府時,碰見城門的軍吏求見君侯,我問他何事,他說是陳登到了。”
“噢?陳/元龍到了?現(xiàn)在何處?”
“應(yīng)是已進(jìn)了城了。”
“誌才、文若、長文,走,咱們出府去迎迎他。”
荀彧笑道:“聞陳/元龍至,君侯何其喜也!”
“文若啊,要想在徐州穩(wěn)住腳,隻打下徐州是不行的,還得需要徐州本地的士人支持啊。陳氏本徐州冠族,陳/元龍又有大名於徐州,此人,我如能得其真心,必成我一臂助也。”
戲誌才是荀貞最信任的謀士,荀彧是荀貞的族弟,陳群是荀貞的妻弟,此三人都是自己人,故此當(dāng)著他三人的麵,荀貞沒什麼可隱瞞的,直接就道出了自己出府門迎接陳登的緣故。
戲誌才點(diǎn)頭說道:“君侯所言甚是。陳/元龍不但有高名,且有幹才,如能得此人真心效力,來日取下徐州後,他確能助君侯盡早定住民心。”
荀貞與戲誌才等人出了大堂,來到府門,等候陳登。
等了會兒,數(shù)騎來到。
當(dāng)先一人,雖著便服,不掩英氣,正是陳登。
荀貞大笑迎上,說道:“侯君之來,我已望眼欲穿了!”
陳登慌忙下馬,就要行禮。
荀貞一把扯住,上下打量,笑道:“吾得下邳,不喜得數(shù)縣地,唯喜得你陳/元龍!”問道,“路上辛苦了吧?”
陳登恭謹(jǐn)答道:“將軍錯愛,登不敢當(dāng)。勞將軍過問,不辛苦。”
“走,跟我入府中敘話。”
荀貞握著陳登的手,兩人走在前頭,戲誌才等三人隨在其後,迴到堂上,分主次落座。
陳登與戲誌才等人有沒見過麵的,荀貞給他們彼此介紹。
等都認(rèn)識過了,陳登離席,來到堂中下拜,對荀貞說道:“登本該早來廣陵,拜謁將軍,隻是淮浦、淮陰初平,需登安撫民心,以故拖延至今,才來拜見將軍。萬請將軍勿怪!”
“若非卿與卿父,吾亦難不戰(zhàn)便得淮浦與淮陰,此皆卿與卿父之功也。既使我不戰(zhàn)得城,又為我安撫百姓,我給你記功還來不及,又怎會怪罪於你?卿快請起入座。”
“是。”
陳登起身,迴到席上坐下。
荀貞問道:“淮浦、淮陰二城的士人、百姓現(xiàn)下如何?”
“士豪歸心,百姓皆定。”
“好!我就知道有你陳/元龍?jiān)冢硕h必易定也。”
“君侯謬讚,登鬥筲之才,慚愧不敢當(dāng)。”
“我聞你陳/元龍湖海豪氣,今卻為何如此拘禮?”
“非登拘禮,實(shí)將軍天威,使登戰(zhàn)戰(zhàn)兢兢,不敢多言。”
荀貞哈哈大笑,說道:“什麼將軍天威,你就不要奉承我了。……這也不是你陳/元龍的為人。”
笑談多時,荀貞麵色一轉(zhuǎn),正色對陳登道:“元龍,我有一事交你去辦,隻不知你敢不敢應(yīng)?”
“將軍請吩咐。”
“我欲請你入郯縣,為我勸降陶恭祖。……你可敢去?”
陳登從容說道:“既是將軍命令,登豈不奉從?”
荀貞目注陳登,見他坐姿安然,若無其事,不覺讚道:“好!這才是湖海豪氣陳/元龍!”
陳登本是陶謙的臣吏,不但降了荀貞,而且獻(xiàn)了淮浦、淮陰兩城,想來陶謙對他定甚是記恨,而如果在這種時候,他再為荀貞去勸降陶謙,說不得,陶謙一惱,會當(dāng)場斬了他,而麵對可能會存在的這樣的危險,陳登卻麵色如常,果是英雄豪氣。
荀貞喟歎一聲,說道:“元龍,我知你如去勸降陶恭祖,或會遇到危險,可為何卻仍對你有此一請,你可知緣故?”
陳登答道:“不知,請將軍示下。”
“新得的消息:袁本初表周昂為豫州刺史。我料周昂不日就會提兵南下,到時,孫豫州或會向我求援,我當(dāng)救之。是以,我急著想要把徐州的這場戰(zhàn)事結(jié)束掉,以解我後顧憂也。”
陳登極其聰明,聽了荀貞此話,不但馬上就明白了荀貞急於勸降陶謙的原因,而且觸類旁通,想到了另外一件事。
他說道:“當(dāng)周昂提兵南下時,將軍如欲援孫豫州,卻不止是需要先把徐州的戰(zhàn)事結(jié)束,還需要提前做好另一件事啊。”
<a id="wzsy" href="
http://m.1200ksw.net">零點(diǎn)看書網(wǎng)</a>
“何事?”
“便是臧霸和薛禮。此兩人如不早作預(yù)備,妥善處理,將軍遣兵出援孫豫州時,他二人或會在內(nèi)生亂。”
“卿有何良策?”
“以登陋見,似有三策可行。”
“快快請講。”
“擇一能吏,治瑯琊,斷絕泰山,以弱臧霸,此一策也。”
陳登的這第一策,卻是與陰德不謀而合。
荀貞頷首,問道:“第二策呢?”
“表舉臧霸,遷授高職,以羈縻之,此二策也。”
臧霸降了之後,肯定是要給他升官以籠絡(luò)之的,此乃題中應(yīng)有之意。
“第三策為何?”
“設(shè)瑯琊及彭城都尉,置上將入鎮(zhèn),抑臧霸、薛禮之勢,此三策也。”
“元龍高策,我當(dāng)按此行之!”
堂上對談甚歡,不覺入暮。
陳登欲待告辭,去府外別館居住,荀貞把他留住,笑道:“元龍,可知我久盼卿來!為候卿來,我特地為卿備了一榻,懸之不用,隻等卿來了再放下,好與卿同榻共寢,徹夜暢談!”
荀貞這卻是在效仿陳蕃當(dāng)年對待高士的故事。
陳蕃當(dāng)樂安太守時,郡中有一個叫周璆的,高潔之士,前後的郡守召請他,他都不理會,隻有陳蕃能請動他。為表示對周璆的尊重,陳蕃唿其字而不唿其名,並且特地給他備了一個榻,由他專用,當(dāng)他離開的時候就把這個榻懸起來,——此即是為“懸榻”這個典故的來曆。
陳登也是這個知道陳蕃的這個故事的,見荀貞把他比作周璆,特懸榻以待之,情意實(shí)不可謂不厚,甚為感動。他本是豪邁之士,當(dāng)下也就不再推辭,晚上和荀貞、荀彧、戲誌才、陳群等一起吃過飯,與荀貞同到後宅,共入室中,同榻而寢,竟果是暢談?wù)梗钡诫u叫天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