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高通公司推出了用於無線和數據產品的碼分多址(cdma)技術,它的出現永久的改變了全球無線通信的麵貌,並在1993年成為行業標準,到了2000年,國際電信聯盟(itu)把cdma2000選為3g三大技術標準之一,高通公司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為了配合推進cdma網絡建設,高通在聖迭戈的工廠生產cdma手機,然後將其銷售到全球各地去,同時還生產芯片和係統設備,在這種“軟硬結合”的推廣方式下,到1996年底,全球cdma用戶規模超過100萬。
1999年,避免同那些獲得了高通授權的手機廠商和設備廠商競爭,董事長兼ceo雅各布毅然決定,出售高通手機業務和係統設備業務,專注於cdma技術的研發、半導體芯片的研究,以及軟件的進步等。
雅各布當時並不知道高通公司和聯通公司簽署的cdma知識產權框架協議沒有得到信息產業部及國家計委的支持,還違反保密協議,私自將協議內容向華爾街透露,造成高通股價從每股100美元,最高漲到180美元,當天以150美元收盤,暴漲50%。
聯通公司當時正在緊張籌備在海外上市,並不希望因為cdma知識產權框架協議而影響其上市籌錢的計劃,所以把cdma的事情擱置下來。
聯通公司在其上市的文件中宣稱“聯通不會采用cdma技術”。
華爾街聞訊,高通股價一天暴跌50%。
2000年11月29日,信息產業部同高通公司簽署有關cdma的備忘錄。
一、信息產業部表示支持聯通公司作出短期內建設以is-95a cdma技術為基礎的全國性cdma的決定。
二、高通公司將致力於設計出可支持cdma\/gsm雙模手機的芯片,並同意與合適的中g企業合作,開發生產這種芯片。
三、高通公司將積極在中g尋找合適的企業為高通生產cdma芯片,並積極考慮投資中g的芯片產業,高通公司將繼續承諾向中g製造商提供世界最優惠價格的cdma芯片。
四、高通同意與受許可的中g廠商在中g合作並生產cdma芯片。
中美合資企業pgca半導體公司不出意外的成為高通在中g生產cdma芯片的合作廠商。
高通公司1991年11月在納斯達克上市時,總股本是4400萬股,通過多次拆分、迴購注銷和發行股票期權等,截止2001年12月31日,總股本變成了.91萬股,增加16.37倍;atic持有的股份從495萬股(占股11.25%),變成了8446.8311萬股(占股11.05%),第二大股東;雅各布及合夥人持有的股份從700萬股(占股15.9%),變成了9272.4037萬股(占股12.13%),第一大股東。
高盛集團早已從高通公司前十大股東中退出,前十大股東中,除了第一、二大股東外,多次更迭。
隨著2000年網絡科技股泡沫破裂,網絡和通訊設備需求銳減,高通股價暴跌,9**事件後,隨著納斯達克指數大幅反彈,截止2001年12月31日,收盤38.56美元。
上市10年過去,無論高通股價暴漲暴跌,atic沒有買賣1股高通股票,作為戰略投資者,按照昔日的承諾,atic不參與高通公司的日常管理,看好高通公司的長遠發展,餘建國作為高通公司的董事之一,長期支持董事長兼ceo雅各布在董事會上作出的任何決策和決定。
雅各布對隱藏的世界首富十分感激。
“孫先生,我聽說中g到如今建設的2g和2.5g基站不到一萬座,明年底能開通3g商用服務嗎?”
雅各布看好cdma2000在中g的長遠發展,這是一塊數千億元的大蛋糕。
“雅各布先生應該知道,中g開通3g商用服務采用地麵3g基站和衛星通訊網絡結合的方式;據我所知,到明年底,中g網絡公司計劃建成30萬座3g基站,以後每年建成20萬座3g基站,用於電視轉播和手機通訊的‘對稱計劃’也會按照計劃建成。”
前世沒有中g網絡公司和中g衛星通訊公司,也沒有“對稱計劃”,重生前,中移動、中聯通和中電信等三家電信營運商花了32年的時間,投資多億元,一共建設了640多萬座移動通訊基站(包括4g)。
國內地域遼闊,高山峻嶺,沒有3g基站,就沒有3g信號,這也是前世3g商用推遲到2008年4月1日才試營運的主要原因之一。
孫健還是中g衛星通訊股份公司第二大股東、星辰商用衛星公司的法人兼董事長。
1998年9月29日,經國w院同意,由中g網絡公司、星辰商用衛星公司、中g通信廣播衛星公司和鑫諾衛星通訊公司聯合組成中g衛星通訊股份有限公司(cscl,簡稱中g衛星通訊),在京城注冊成立,注冊資金10億元人民幣,由信息產業部領導,中g網絡公司出資5億元,持股50%,第一大股東;星辰商用衛星公司出資4億元,持股40%,第二大股東;中g通信廣播衛星公司和鑫諾衛星通訊公司各出資5000萬元,各持股5%,並列第三大股東,
經過二次增資擴股,中g衛星通訊公司的注冊資本金增加到50億元,股東和持股比列沒有改變,計劃在2003年10月底前發射54顆低軌道小型通訊衛星,完成在亞洲地區的電視轉播和移動通訊衛星網絡的建設,在美國之後開通3g商業服務。計劃於2005年10月底前完成發射108顆低軌道小型通訊衛星,同地麵服務站結合,把地球罩起來,涵蓋全球南北85度以內任何一個點的無線網絡,完成全球移動通訊衛星網絡的建設,完成“對稱計劃”。
如今正在建設的“對稱計劃”是在牟大中提出的“對稱計劃”的基礎上改進的,由空間段、地麵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空間段由88顆增加到108顆低軌道小型通訊衛星,地麵服務站同比例增加,用戶設備上安裝由曙光通訊技術研究院和中k院無線通信技術研究中心聯合研發的“對稱計劃芯片”,總投資由110億元增加到240億元,衛星設計使用壽命10年。
當初,宋院長組織中k院、中g空間技術研究院、華清大學、燕京大學、京城航大、京城郵電大學等科研院所的院士和專家教授對“對稱計劃”進行了充分的論證,一致認為隻要資金有保證,“對稱計劃”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