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見到孔家的後人,依然禮敬有加,不敢造次~~
歲月變遷多少代了,這個家族依舊屹立在滔滔洪流中,長達3000餘年。
所有華夏人都知道,孔子的儒家思想已經(jīng)滲透在了中國人的骨子裏麵了。
這不僅僅是山東屹立著恢宏壯觀的孔廟,祭孔儀式的繁華,而是華夏人心中的烙印。
如果那顆雮塵珠真的在孔府裏,那可真的比大海撈針還要難上三分~~
當然,這隻是一個調(diào)查推斷性的猜測,想要確定是否真實,不能光靠猜測,而需要絕對性的證據(jù)!!
而這個證據(jù),在三天之後也被陳逸揚找到了!!
陳逸揚找到了一份早些年文革時期的文書照片,其中有一張孔府二當家的私人筆信,是被寄到當時部隊內(nèi)部一個軍官手中的。
內(nèi)容大概的意思,是托私人的關(guān)係,幫助保存貴重的物品。
那張文書全部都由毛筆書寫,字跡剛韌有力,而其書法造詣堪比大師。
上麵寫的內(nèi)容是:
【兄如麵~~
我家之內(nèi)所藏之珍品,已盡歸一類,托兄保管。
其他尚且罷了,唯其中之鳳凰膽珠,乃祖先遺物,萬分珍貴,如若丟失,百死莫當!!
望兄切以其命為重,務(wù)必務(wù)必~~】
這封信寄出之後並沒有達成目的。
因為他所托的這個軍官,很快就因為違反軍紀被查處了。
所以這封私筆信也被查收了過去,看來托人保存物件的這個事情,也沒有成功。
因為當時這種事情很多,所以沒引起人注意!!
可是現(xiàn)在……
第三百六十四章:孔府二當家
而現(xiàn)在,當鳳凰膽珠這幾個敏感的字眼,出現(xiàn)在陳智的麵前時,這封信的意義就變得不再一般了。
陳智仔細將這資料上的照片看了一遍,發(fā)現(xiàn)這封信的寫信人非常的謹慎。
正常信件的格式,前方都有尊稱,後麵都落有名諱。
比如敬兄某某,愚弟某某……
可這封信上既沒有前提,也沒有落款,整個文字連一個名字都看不見。
也就是說,這個寫信的人既沒有寫收信人是誰,也沒有寫自己是誰。
這種行為是很不正常的,但也不是不可理解~~
在那個敏感的年代,很多有名望大家族,都會被當時的紅衛(wèi)兵掃蕩,家之財物付之一炬。
為了躲避這場劫難,很多大家族會將自己的家底兒,存放在部隊中的親朋好友那裏。
部隊中的軍人,尤其是高級軍官,在當時還是很有地位的。
即便那些紅衛(wèi)兵在外麵無法無天的鬧,也不敢去找他們的麻煩!!!
寄信人沒有稱唿對方的名諱,證明是想保護對方,不想給人家添麻煩!
但是沒有留下自己名諱,這種事很少見。
這證明他的名字在當時很敏感,或者因為某種原因,無法說出口。
在這張照片上,這張信件的旁邊還有一個牛皮紙封套。
那個時期沒有電腦輸入,負責歸檔的老檔案人做事情還是比較謹慎的。
他們將這些信件用一張牛皮紙封著,外麵寫了個標簽,證明著信件大概的內(nèi)容身份。
然後蓋了一個查抄的紅章。
陳智仔細看了一下,上麵的日期是1969年5月4日,標簽兒內(nèi)容是:【孔府二當家私信】
估計這個標簽,應(yīng)該是當時審訊這名軍官的時候,問出來的口供,之後就被寫在那裏了。
因為事發(fā)突然,孔府的那些寄存品最終沒有送來,所以也沒被引起太大注意,封存了之後就扔在那裏。
這些古老的檔案,雖然已經(jīng)過去很久了,但是保密級別都很高。
沒有極高的層麵是沒有權(quán)力翻閱的的,更不會有人閑著跑去研究。
恰恰就是這個原因,才能讓這張薄薄的信紙最終保存下來,直到現(xiàn)在被陳逸揚挖出來。
有了這張白紙黑字的證據(jù)之後,這件事情基本上是確定八九分了!!!
所有人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的人。
他的兒子或?qū)O子在當時的地位已經(jīng)很高,得到這顆寶珠並不奇怪,甚至孔子本人得到這顆寶珠都有可能……
而最重要的是,鳳凰膽珠正是雮塵珠的別稱。
縱觀華夏曆史五千年,能被稱之為鳳凰膽珠的東西,除此之外再沒有其它,學識淵博的孔家人,更不可能將這名字寫錯。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