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半夏和馬珊當(dāng)即默契地翻了個白眼,馬珊更是緊接著抬下巴斜眼的來一句,這還用得了你說?
就是!
周大丫訕笑,“不是,雖說我爹沒收下,可要被我姑婆家得知我大妮姑連堂兄弟都貼補有些不好。”
“知道了,快說你的。”
就是!
“大妮姑就讓我爹啥都不想,先去找孩子,家裏頭她娘,就是三奶奶會搭把手瞅著不會讓我和大江餓著。
三奶奶也在邊上說你剛生下淘氣的都能養(yǎng)大,福氣大著了,一準不會有事兒,讓爹放寬心,一準能找著你和二丫。”
這話是那位慈祥的老太太會說出口的,要不是確定她爹和三奶奶兒子沒有一個同歲,不存在抱錯可能?
她都懷疑她爹才是三奶奶生的兒子,不然三奶奶怎麼比親娘還更心疼她爹這個隔房侄子,像她爹這樣沒有父母緣分的夫家侄子多了,不是隻有她爹一個可憐人的,隻可惜不是就是不是,三奶奶覺得她爹可憐。
隻可惜不是就是不是,是三奶奶眼裏容不下沙子,還連累三奶奶沒少被那死老太婆詛罵,害得三奶奶都不能被兒媳理解。
好在再不理解,三爺爺那一脈兒孫孝順,兒子兒媳再不樂意三奶奶為她爹這個隔房兄弟去得罪人也不敢不孝。
據(jù)她娘所說,三奶奶幾個兒媳頂多不搭理,可等她家搬去三奶奶那頭挨著住著,有啥事兒還是她們妯娌來搭把手。
關(guān)係說很好嘛,沒有;說多壞,又不是,隻能說窮害的,害得再善良的人都不敢多管閑事,但也不至於落井下石。
倒是三奶奶生的大妮姑,女隨母,也是個熱心腸的,從不曾看不起她爹,反而暗助不少,合該這位堂姑有好報!
“……要是大妮姑兩口子一起來,我爹一準會先都借了,可單單隻有大妮姑迴娘家,我爹哪能收下。
不說婆家一個村子住著,一準有人猜著大妮姑是為我家從城裏趕迴來,大妮姑她自個還有親哥親嫂呢。
加上長根叔前腳已經(jīng)趕迴來把家底都掏給我爹了,我爹怕大妮姑難做人,就讓大妮姑先帶迴去,等明兒進城再找姑父借……”
這樁往事即使周大丫不提,周半夏也有聽她爹提起過,她爹次日出發(fā)經(jīng)過縣城的時候還被大妮姑拽進大車店。
顧揚青這個姑父也很好。
不單單很有心的碎銀歸碎銀,銅錢歸銅錢,還有兩張麵值五兩銀子的銀票,又給她爹介紹了住在大車店的常客。
這也是她爹找著她之後歸還銀錢,平日裏無大事都不敢去大車店歇腳的緣故。
用她爹的話來,大妮姐給他這個堂弟撐腰,他反而讓大妮姐沒臉了,再去大車店蹭吃蹭喝,他自個都瞅不起自個。
這世間,好人還是很多的,像堂姑兩口子,像長根叔兩口子,尤其是長根叔,連她爹都沒想到第一個雪中送炭的居然是長根叔。
長根叔常說她爹把拜泥瓦匠為師的機會讓給他了,其實哪能算讓,隻不過他們年輕那會兒,她爹還算家境殷實。
那時還未娶妻,某些當(dāng)父母的還未露出本性,她爹覺得長根叔家裏太窮,一準娶不上媳婦,就和有意找女婿的泥瓦匠師傅誇了長根叔比他還勤快罷了。
主要還是靠長根叔自己表現(xiàn)好,好到泥瓦匠師傅也動心收他為徒,又足夠優(yōu)秀到泥瓦匠師傅安心把閨女許配給長根叔。
用她爹的話來說,爹早前其實也有幾個交情不錯的兄弟,隻是做夢都沒想到那個時候隻有一個長根雪中送炭。
在外麵幹了個把月忙得迴不了村的長根叔就還不等她爹找上門,他就主動趕迴來了,一迴來就掏錢。
掏光了不知在外麵湊了多少銀子的一包碎銀子,最後還跑迴家把長根嬸的陪嫁壓箱銀都塞給他爹。
這還不算,還讓他爹別擔(dān)心還不上他兩口子手頭緊,說長根嬸還有陪嫁的銀簪子銀手鐲,隻是那個他不敢要了。
關(guān)鍵是長根嬸人也很好,半點都不怕她爹還不起,後腳趕過來還問缺多少,她上娘家最少能湊個二十兩銀子。
是二十兩啊。
她姐妹倆賣身銀不過是十兩銀子,長根嬸她爹雖說蓋房子的老師傅,可鄉(xiāng)下泥瓦匠再是老師傅能有多少家底。
還不如木工師傅。
好不容易在城裏找著蓋房建院的活計,還要給中間人抽份子,帶兒子帶徒弟的忙死忙活也就賺幾個辛苦錢罷了。
可就是這樣的人家,還能施恩不求迴報,她爹想大江娶長根嬸娘家姑娘,長根嬸還說亂了輩分給推了。
其實哪是輩分問題,隻不過見大江過了縣試怕高攀大江罷了,找三妞當(dāng)兒媳不就痛痛快快應(yīng)下了。
其實論家境殷實,論孩子個人條件,長根叔家就無疑是村子裏數(shù)一數(shù)二的好人家,三妞還算是高嫁了。
好在她公爹兄弟姐妹幾個,拋開人品不說,長相個子都不賴,哪怕是老嬸長相一般,孩子倒是個個長得很不錯。
雖說和她大姐外在條件無法相提並論,但幾個姑娘長相還算清秀的,即便是甜丫,也遺傳了其父大濃眉高鼻子。
當(dāng)然,長相最好的姑娘,毫無疑問的是寶丫,就像顧家?guī)讉郎裏麵長相最好的是大伯子顧二郎一樣。
她公爹的親事雖說沒有被老太太賣出個好價,但也不虧的,她婆婆長得好啊,這不生的孩子都男俊女俏得咧!
“……講良心話,那天我爹拉我走,大舅倒有讓我爹在他們村口等一下,說他先去找我大舅娘。
可我大舅娘起先就哭窮了,連帶著後頭幾個舅娘都唧唧喳喳說啥閨女大了嫁出去都是別人家的人。
兒媳沒點規(guī)矩,當(dāng)婆婆的躲屋裏不出來,當(dāng)公公的裝死不吭聲,我爹才惱了,如今倒是想賴上來了!””
嗯?
怎麼說到這兒了?
“太不要臉了。”馬珊感概搖頭,“老太太和她大兒媳已經(jīng)夠不要臉了,也沒像你姥姥娘倆這樣子。”
周半夏一個走神就錯過了周大丫之前還說了什麼,但有一點,她可以確定了,她大姐如願讓馬珊同仇共氣了。
聽聽?
可滿意?
這一下子連咱們姥家那些人可能還有機會,借著馬家人來此一起上門見著我的後路都被你斬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