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清脆的聲音響起:“師妹,諸位師弟,師禮開始,一拜天道!”
鬼穀子緩緩起身,轉過身來,麵對陰陽八卦圖跪下,三拜九叩。童子、玉蟬兒及蘇秦四人亦緊跟先生,行三拜九叩大禮。
童子接著唱道:“二拜先聖、先師!”
鬼穀子與眾弟子再次叩拜幾案上的四個牌位。
拜完牌位,童子唱道:“三拜恩師!”
鬼穀子起身,正襟端坐於牌位前麵。
玉蟬兒五人叩拜於鬼穀子麵前,亦行三拜九叩大禮,禮畢,齊聲誓道:“先聖、先師在上,弟子願投鬼穀先生門下,拜先生為師。自今日始,拋棄一切雜念,隨先生修身養性,一意向道。若有背棄,天地不容!”
鬼穀子朗聲說道:“先聖、先師在上,自今日始,山人王詡聽從天命,收留玉蟬兒、蘇秦、張儀、孫賓、龐涓五人為弟子,敦促他們修身悟道,各成正果!”掃諸人一眼,“諸位弟子,禮畢了,你們這都起來吧!”
五人謝過,改跪姿為坐姿,學了鬼穀子的樣子盤腿坐下。
鬼穀子看他們一眼,微微笑道:“你們既來參悟大道,老朽就問一句,什麼是道?”
五人麵麵相覷,誰也不肯先說。
鬼穀子的目光轉向玉蟬兒:“蟬兒,你可知道?”
玉蟬兒拱手應道:“迴先生的話,先聖老聃有言,‘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強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先生所說之道,可是此否?”
“這是先聖所言,老朽想問的是,你可知道?”
玉蟬兒搖頭。
鬼穀子再次轉向蘇秦四人:“你們四人,可有知道的?”
張儀朗聲應道:“迴先生的話,道是混沌!”
鬼穀子微微一笑:“還有嗎?”
“道是陰陽!”
鬼穀子又是一笑:“還有嗎?”
張儀嘴巴張了幾張,又合上了。
龐涓眼珠兒一轉,接道:“道是恍惚,是若有若無!”
“還有嗎?”
龐涓也答不上來了。
鬼穀子轉問蘇秦:“蘇秦,你知道否?”
蘇秦囁嚅道:“弟——弟子不知!”
“孫賓,你可知道?”
孫賓沉思有頃,搖頭:“迴稟先生,弟子不知!”
鬼穀子嗬嗬一笑:“你們五人為悟道而來,卻有三人不知什麼是道,兩人妄稱知道,卻也隻是表皮,且拾人牙慧,非體悟所得!”
鬼穀子一番話說完,張儀、龐涓俱自僵了臉,垂下頭去。
玉蟬兒抬頭問道:“弟子愚笨,請先生開示!”
“道乃天地玄機,萬物終極之源,先聖稱之為無。”
張儀問道:“請問先生,道既是無,弟子又從何處感悟它呢?”
“問得好!道雖是無,卻能生有。萬物皆由道生,此所謂先聖所言之‘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理。”
龐涓插道:“請問先生,道既然是無,我們何處尋找它呢?如果尋找不到,又如何感悟它呢?”
“問得好!”鬼穀子答道,“宋人東郭子遇到莊子,東郭子說,‘請問先生,道在哪兒?’莊子說,‘道無處不在。’東郭子定要莊子說個實處,莊子指著一群螻蟻說,‘道在這兒。’東郭子驚訝地說,‘道怎會如此卑微呢?’莊子指著旁邊的雜草說,‘也在這兒。’東郭子正在驚異,莊子指著旁邊的瓦礫道,‘這兒也是。’東郭子難以置信,極力抗辯說,‘先生怎麼越說越過分了呢?’不待他的話音落地,莊子就又指著旁邊的一堆糞便說,‘看,道在這兒!’”
玉蟬兒恍然有悟:“先生是說,萬物皆由道生,道亦在萬物之中。萬物無處不在,道亦無處不在,我們若要悟道,就要從感悟萬物開始!”
鬼穀子讚道:“說得好!世間萬物皆由道生。既為道生,內即有道,因而萬事萬物之理,亦為道之理。所謂悟道,就是修煉一雙慧眼,經由此事之理,見出此道之理,再由此道之理,見出彼道之理,層層上推,終至見道。修煉越深,慧眼越銳,穿透力越強,距道亦越近。”
龐涓若有所悟,不無興奮地一拍大腿,朗聲叫道:“先生,弟子知道了!”
龐涓這麼快就已經“知道”,眾人皆是一驚,詫異的目光紛紛射向龐涓。
鬼穀子的眼睛轉向龐涓,微微一笑,緩緩說道:“悟道可有四重境界,初為聞道,次為知道,再為見道,終為得道。春秋魯人仲尼聞道,但不知其所以然,於是不辭勞苦,趕赴洛陽,問道於先聖老聃。先聖論道三日,仲尼由是知道,大悟人世之理,遂立儒家之言。由此可見,‘知道’二字,甚了不起!”
鬼穀子雖無一字責怪,龐涓卻是臉上發燙,垂下頭去。
孫賓問道:“請問先生,世間萬物繁紛複雜,弟子當從何處開始感悟?”
鬼穀子點頭道:“嗯,問得好!依老朽的體悟,你們可從最樂於去做的事情開始。隻有樂意去做,才能悟得深刻。說到這兒,今日倒是機緣,你們可以各述己誌,選定最喜愛的入道法門,為師也好因材施教,推助你們早日悟道。蟬兒,你先說吧。”
玉蟬兒脫口說道:“迴先生的話,弟子甚愛醫學,願由醫入道,求先生成全。”
鬼穀子點頭道:“甚好!蘇秦,你欲由何入道?”
蘇秦似乎從未想過這個問題,一下子怔了,沉默半晌,方才吟道:“弟——弟子不知,請先生指點!”
“你偏愛什麼?”
蘇秦愈發遲疑:“弟——弟子——”
鬼穀子見蘇秦支吾不出,換個方式問道:“你可有願望?”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