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顧和薑旗互相對視了一眼,似乎是他們也早就發(fā)現(xiàn)秦震所說的這個問題了。
這碣石先姑且稱它為一座山吧。那這座山也實在是太禿了……整座山除了石頭,還是石頭。不知道這是不是就是它名為碣石的根本原因?
不過羽東和墨裳這時卻往前走了兩步,抬頭看向高處,然後羽東便輕聲說道:“也不是什麼都沒有,說不定,這裏的建築遠遠超過了亭臺樓閣呢……”
說完,也不等秦震他們反應(yīng),直接就又向上走去了。
秦震自然知道羽東說的是山頂上的那堆石頭建築,可是就那片石頭,看起來就好像是一片快被侵蝕幹淨了的遺跡一樣。這遠看根本就看不出來那是什麼!真是很難相信那東西會有什麼特別的意義。
好在上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為這巨石甬道仿佛就是為了來者準備的。隻要看準了腳下,他們到達山頂需要的僅僅是時間而已。
在前往山頂?shù)穆飞,老顧還心心念念的想著那位安期生老神仙。這會兒沒心沒肺的對羽東說:“東少啊,你看上麵的那片石頭,就好像是山頂洞人的住處一樣!你說那個叫安、安什麼生的老神仙,會不會就住那裏啊?誒誒,你說咱們這一趟會不會也能碰著神仙?”
也不知道是什麼怪原因,老顧倒現(xiàn)在也沒辦法記住安期生的名字。大概,是他潛意識裏,一直都有一個“安徒生”在興風作浪吧……
羽東還沒說話,秦震就在一旁笑道:“你連他名字都記不住,還想遇上他?用你自己的話來說,你頂多也就認識個安徒生。不過哥們兒奉勸你一句啊,老顧,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少他娘的跟我整歌詞!一個人吃飽了全家不餓的主兒,還有臉唱情歌!”老顧毫不客氣的直戳秦震的痛楚。並且給了秦震一個大大的白眼。
沒等秦震發(fā)作,走在前麵的羽東就忽然開口說道:“我們?nèi)缃衤牭降拿利惿裨、動人傳說,都是被世人淨化了之後的版本。包括那些童話,其實大部分都是與真實的曆史背道而馳。”
老顧不服氣的撇著嘴瞪了秦震一眼,因為羽東的話,等於是在間接的讚同了秦震的那句“童話裏都是騙人的”……
一直沒怎麼說話的墨裳這時候也笑著說道:“是啊,往往傳說隻保留了最美好的部分,或者直接扭曲了最醜惡的部分,將之化醜惡為神奇;蛟S……這碣石也是如此!
唐太宗李世民曾說過“芝罘思汗帝,碣石想秦皇”。曆代君王都把這裏當成了一處傳說之地。這裏似乎承載了帝王們“東臨碣石觀滄海”的豪情,也寄托了他們夢想成仙,千秋萬代的願望。
可實際上,當碣石拋卻了帝王們強加的光環(huán)之後,這裏說不定有著不為人知的險惡和秘密。
對於這一點,秦震非常讚同墨裳的說法。
幾個人各自說著對碣石的觀點和看法,不知不覺間,他們就已經(jīng)來到了山頂。
第四十七章海上長城
之前大家一直都在討論著碣石和驅(qū)山鐸的事情,誰都沒有注意到那片光禿禿的石頭建築已經(jīng)越來越近在眼前了。
現(xiàn)在,他們已經(jīng)完全的站在了山頂上。與此同時,他們也都十分清晰的看清楚了這一大片石頭遺跡的真實輪廓。
這片巨石遺跡依山就險、因坡取勢。方形巨石壘出的外壁將近4米以上的高度,底基的寬度差不多也是4米左右。牆體多由黑褐色的厚大石塊交錯疊壓壘砌而成,有一種說不盡的雄渾氣勢。
他們甚至都能在這些光禿禿的石頭上看出來,這些巨石是由無數(shù)的奴役百姓和工兵們將這附近入海石柱上麵的山石一塊一塊的切割下來,再磨平後背上這裏幹砌成牆的。
這每一塊巨石的重量少說也得有個六七十斤,雖然已經(jīng)被歲月風霜刻滿了滄桑的印記,但是它們卻曆經(jīng)千年而不塌,依舊毅然的挺拔佇立於這渤海之濱……
他們大家不得不由於震撼而僵在了原地。
看著這些在曆經(jīng)了2200多年的風吹日曬、海枯石爛的雕刻之下,巨石石塊已經(jīng)改變了它本來的顏色?吹贸,這裏所有的巖石在最初都是青色、或者半黃色的石料。而現(xiàn)在,石頭的表麵都已蒙上了一層黑色、棕黑色的氧化物。
一如人類的老年斑或者皺紋白發(fā),那都是歲月的痕跡。
可即便如此,站在高處。也依然可見這些巨石順勢上下,狀若遊龍!每隔一段距離甚至還有尚能辨清的古代烽火和障城遺跡……
沒錯。
這裏竟然是一段長城……
這些巨石所砌的建築物……竟然是秦長城!
縱然如今它已經(jīng)被曆史的風雨剝蝕成了斷垣殘基,但是它卻仍然以其蒼蒼莽莽的氣勢,威武雄渾的壯闊,迸發(fā)著一種震人心魄的磅礴和壯觀!越是曆經(jīng)了滄海桑田之後的奇跡,才越是有了一種永恆的蒼涼和悲壯。
羽東他沒有說錯……這裏果然有著遠遠超出了那些什麼亭臺樓閣的建築!而秦震也沒有想錯……秦始皇對他所鍾愛的一切,絕對會不惜血本的去創(chuàng)造出各種奇跡!
當他橫掃八荒,一統(tǒng)華夏了之後,人世間的他便已經(jīng)到達了人生頂峰。而碣石,就是他另一段夢想開始的地方。對於這樣重要的一個地方。他怎麼可能會視而不見?他當然會以他一生最具代表性的方式。在這裏留下專屬於大秦、專屬於始皇帝的痕跡!
於是,這神出鬼沒如同幽靈一般的碣石上,便有了專屬於秦始皇的建築---長城。
所有人在這時候都是感到無比的震撼!這確實是他們不曾想到過的結(jié)果?v然碣石的意義十分重大,可是他們也怎麼都沒想到秦皇竟然能在這上麵造長城!
信步走到滄桑的殘基烽火臺前。遠眺渤海。有一種無以言表的壯誌豪情!不知道。這是不是被始皇帝的足跡所感染了呢?
在崖邊的最頂端,也不知道古人是用了什麼樣鬼斧神工的方式,竟然能在一根巨大的尖聳石柱上。雕刻出了兩個蒼勁古樸的巨大篆字---碣石。
這似乎是一種極致的身份象征,毋庸置疑,這裏一定就是他們要找的地方了。
眾所周知,秦始皇酷愛篆字。在他統(tǒng)一了華夏之後,當機立斷要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tǒng)一度量衡的政策。這也是法家中央集權(quán)的一種的表現(xiàn)吧。文字在秦國原本使用的大篆籀文的基礎(chǔ)上,進行簡化,取消其他六國的異體字,創(chuàng)製了中國第一次統(tǒng)一文字的漢字書寫形式。
由於篆體字過於複雜,所以到了西漢末年的時候,才逐漸被後來的隸書所取代。
無論是禹所積石山的銘文,還是這裏的刻著巨大的“碣石”二字的山石,無一不是秦皇鍾愛的篆體。
望著那四五米見方的篆字,羽東這時清冷的開口說道:“秦皇做的每一件事,都有著特殊的作用和意義。當年築長城的起因是亡秦仙書,後來長城就變成了抵禦外敵,守土護國的天然屏障。這碣石遠在渤海中,長城怕是起不到什麼軍事作用。我想……那驅(qū)山鐸就在長城裏!
“你是說這長城裏有暗道之類的?”秦震詫異的問著。因為這片山石怎麼看都不像是能有暗道的樣子。它的麵積太小了,和珠峰或者洛子峰那些山比起來,這不過就是個土丘。而且它還沉於海中。這樣的地方,內(nèi)部也能有空間??
羽東緩緩轉(zhuǎn)過身,指了指腳下說道:“長城也是有固定規(guī)模的,戰(zhàn)士們休息的地方,就在下麵。這上麵的城牆不過是長城的一部分而已。”
老顧這時候急躁的接話道:“這片山一直在海裏泡著,下麵要真有空間,也一準兒早就被淹了!那趕山鞭要真是在這下麵,不也早就給爛沒了??誒誒,還有還有!東少啊,那亡秦仙書又是個什麼玩意兒?值錢不?是不是也在這下麵?要是在的話,咱們順手就給它下了吧……”
秦震不耐煩的瞪了老顧一眼!這個財迷心竅的貨一提錢就算是徹底沒智商了。他自己都說了,趕山鞭都能爛沒了,那要是有本書不更爛沒了??說的淨是些沒有腦子的話!秦震的聽的都覺得隱隱有些頭疼。
不過老顧說的這也是個問題,兩千多年過去了,不管那趕山鞭用如何完善的方式保存,按理說可能都該化為塵土了。他們千辛萬苦的到這裏來,真的還能找到那寶物麼?
老顧不依不饒的追問著仙書的事,羽東被他纏的沒辦法,這才略有些無奈的說道:“那所謂的仙書並不是一本書,當年秦始皇派盧敖去東海尋仙。神仙沒尋迴來,但是卻給秦始皇帶迴來了一本仙書。說是書,其實就是一張紙,據(jù)說上麵的字根本沒人看得懂。最後在秦始皇滿朝文武的鑽研下,才勉強看出了五個字---‘亡秦著胡也’。秦始皇以為那五個字的意思是說他的江山最終會斷送在北方匈奴的手上。於是,為了防禦胡人,他這才大興建築長城!
“哦……原來還有這麼迴事啊!”老顧一臉勤學好問的表情。
倒是秦震忽然苦笑著搖了搖頭說:“可憐的始皇帝,他大概怎麼都想不到,那仙書所說的‘亡秦者胡也’是指他的兒子胡亥……”說完,秦震不禁又深深的歎息了一聲,為這千古一帝不禁感慨。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xù)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