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好看的網路小說排行榜推薦,免費小說在線閱讀網

    第一百九十章述職


    在和談瑋蒔談了幾次都沒什麼結果的情況下,葉韜也就接受了談瑋蒔不得不跟著自己一行迴雲州去的事實。在葉韜看來,談瑋蒔雖然有些不快,但還是極為平靜地接受了這個事實。


    而接下來發(fā)生的事情可就有些不妙了。聽得談瑋蒔要去雲州“遊玩”,雖然已經成為談瑋然的妻子,卻一點沒有稍減其灑脫率性的個性的戴兮,自告奮勇地表示可以給談瑋蒔當向導,並且立刻開始安排起迴雲州的各種事宜。談瑋然對於這個美麗的妻子,是十分寵溺的,由於他現在身上並沒有什麼別的職務,他猶豫了一陣,表示也想去雲州看看。而談曉培居然一口答應了下來。


    不管是談瑋然和戴兮夫婦,談瑋蒔還是葉韜、談瑋馨等人,都在積極地準備去雲州,但何時啟程,卻還沒有定下來。他們都在等待,等待徐老將軍的歸來。就在葉韜迴到丹陽的那天,談曉培就發(fā)出了信,召雲州經略使、左將軍徐景添迴朝述職。


    老將軍已經十分完美地完成了東平的雲州戰(zhàn)略的第一階段,他整頓了雲州境內的全部武裝力量,將原先鐵雲騎、各族族兵、各地駐防軍和那些屯田軍、按照服役年限退伍但隨時等待臨時征召的各級軍力進行了完整的整編,並且開始在雲州的軍力體係裏融入雲州部族的騎軍力量。


    按照戴雲原先的說法,雲州的確有隨時召集二十萬都不止的各級軍力,但經過老將軍的整頓,將這個數字削去了一半都不止。老將軍將那些在雲州戰(zhàn)役前後,被戴家順手消滅掉的那些投降派騎牆派的家族所擁有地田產,全部收歸雲州經略府,然後一道“頒田令”。將這些產業(yè)交給了裁汰下來的士兵。士兵們和士兵們的家庭暫時實行的是準軍事的屯田方式,他們組成了數十個大小不等的軍事農場和軍事牧場,所有農場都保持三分之一以下的人進行低強度的軍事訓練,側重於物資輸送配給方麵地訓練。這些分散在雲州各地的農場和牧場的所有權,將在之後十年到二十年內逐步交給雲州榮軍會,這些軍事產業(yè)的人口總體規(guī)模將保持相對穩(wěn)定,在這些農場和牧場裏生活的人,將來的生活都會有農場和牧場。由雲州榮軍會來保障。而在這些產業(yè)裏長大的孩子,從小就接觸比較濃厚的軍事和準軍事環(huán)境,熟悉軍隊地製度和生活方式,會是相當不錯的兵源。這些孩子長大之後,如果選擇從軍的道路,他們以後也可以將自己的家庭帶入農場或牧場,而從事其他工作的,則需要離開。離開也隻是一種選擇而已。雖然雲州目前仍然是一個準軍事地體製,但葉韜那天馬行空的布置之後,雲州經濟已經在各地客商的各種采購,投資興建產業(yè)的過程裏,顯示出生機勃勃地態(tài)勢。隻要肯賣力氣。肯吃苦耐勞,肯專心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就不會有餓死的可能。暫時由戴世葵在掌管著的雲州榮軍會,對這部分從軍事體係中分流出去的人員給予了極大的關注。為其中不少人都推薦了相當不錯的工作。由於雲州今後將在非戰(zhàn)時情況下嚴格實行獨子免征的情況,實際上相當多人都會流入各種產業(yè),其中不乏心靈手巧的人,光是戴世葵前後推薦給錢順,參與到葉氏工坊雲州分部地廠房建設和開始接受初步培訓,準備以後轉行當工匠的人,就有不下千人。


    這部分隻是退伍軍人而已,徐老將軍考慮了雲州各方麵在為軍隊提供各種服務的人。采取了不同的措施。那些提供糧食、藥品、木材等等基本物資的機構,老將軍征詢了那些家族或者村落的負責人的意見之後,一刀切地實行了向“市場經濟”的轉軌,大家以後都可以平等地參與雲州軍事采購地競標,但雲州軍方不再向他們承諾購買額度。雖然聽起來有些可怕,但這些基本資材中間有相當多地雲州特產,到了東平的其他地方,哪怕到了天下任何地方。都不愁銷路。至於那些一直以來兢兢業(yè)業(yè)種糧食賣給戴家。讓戴家有糧食養(yǎng)軍隊地農民和村落就更不愁了,雲州在戰(zhàn)後。在努力裁軍的時候卻因為大量的客流湧入,糧食需求量增長了大約一成,價格則上浮了約百分之三……那些和軍隊掛鉤的工匠,徐老將軍則分不同情況進行了處理。那些軍械工坊全部停產,由工部派出官員進行清點核查,檢視各個公有或者私有的工坊的生產水平,而這些軍械工坊的工匠們則由雲州經略府暫時發(fā)給補貼,進行超大規(guī)模的培訓……而這部分的培訓,已經成為正在轉軌中的葉氏工坊培訓部有史以來最大的一張單子。那些皮具、軍服之類的作坊,如果能夠通過核查,質量合格的將很快拿到來自東平兵部的訂單……東平的軍隊也有大量的換裝需求,而東平雖然在其他方麵的工藝相當精湛,但在皮革鞣製,在皮具製作方麵畢竟因為缺乏大規(guī)模的畜牧業(yè)的支持,水平很成問題。雲州生產的以馬具、皮甲為主的產品,將很快用來武裝東平的軍隊。雖然東平的主戰(zhàn)軍隊已經決定將來盡可能采用金屬為主的護甲,但各地城防軍卻還是需要大量皮甲之類的東西的。隨著老將軍玩了這麼一手,裁軍不但沒有讓雲州的生產陷入蕭條,反而越發(fā)地紅火起來。光是兵部的大批訂單就足夠雲州現在還是以中小作坊為主的生產體係忙活上半年一年的。


    其實,這些安排和老將軍整備軍隊,保障雲州安全的核心責任沒有什麼太大的關係。但老將軍卻采納了多方建議,讓這些有利於雲州安定的舉措一項項落實,不但保證了雲州百姓的安居樂業(yè),保障了退伍軍人和他們的家庭的生活,還為將來留下了極大的改革餘地。老將軍不太懂經濟,也不想裝作很懂,他要做的就是暫時保障而已。之後自然會有合適地第二任雲州經略使來處理這些問題。


    而老將軍在他的核心任務上的表現,則更讓人刮目相看。他認為。雲州麵積廣大,幾乎頂得上東平原有疆界內兩個州多、三個州不到的麵積,人口顯得稀少,城鎮(zhèn)也不密集,在這種情況下,一旦出現戰(zhàn)事,組織大量軍隊步步抵抗不符合雲州現狀。他將雲州軍隊的發(fā)展方向定在了兩個方向:首先是強大的偵查和威懾能力,其次是強大的機動力和戰(zhàn)役組織能力。在老將軍看來。假如雲州能夠有十萬有足夠機動力的軍隊,之前地雲州戰(zhàn)役就完全可以換個打法,比如放空奔狼原,以滌河為界和北方部族對峙,全軍集中和西淩進行決戰(zhàn),在戰(zhàn)而勝之之後,全軍北上直取奔狼原或者繼續(xù)在奔狼原和北方部族對峙,先去和北遼打一仗都是可以選擇的。在有部族騎兵的支持下。雲州需要的隻是精兵兵團而已。老將軍將血麒軍留在雲州的軍官們抽調出來,除了少部分人繼續(xù)參與鐵雲騎的整訓之外,以血麒軍軍官為班底,組建了暫時隻有四千來人,以後將逐步擴充到三萬人。和鐵雲騎規(guī)模保持齊平的景雲騎,在景雲騎班子搭起來以後,在訓練上了正規(guī)之後,將不斷吸收雲州部族青年來擴充。以血麒軍軍官已經形成習慣的精益求精和開拓進取精神來讓強大地部族騎兵更加強大。除此之外,老將軍還組建了三支規(guī)模小一些的騎兵部隊,分別是編製五千人的雲州經略府直屬部隊雷騎,和各有六千人編製的銀翼前哨軍、霜狼前哨軍……


    銀翼和霜狼兩軍就是為了貫徹老將軍強大的偵查和威懾能力地思想而建立的。在先前的作戰(zhàn)中,老將軍是充分體會到了一支強大、專業(yè)、有多種技能、有專門的武器配備地斥候騎兵隊伍是多方便了。為此他不顧兵部、禁軍指揮使等等方麵來要人,堅決地把池雷這個現在可能是全天下最好的斥候騎兵統(tǒng)領留在了雲州,任命他為兩軍的統(tǒng)領,讓他按照自己的想法來組織部隊。而霜狼、銀翼兩軍還是所有部隊裏首先達到滿額。乃至於超額的部隊,因為老將軍讓池雷優(yōu)先選人,他淘汰下來的人再交給其他幾支部隊挑選。而這也形成了雲州軍隊的一個新的傳統(tǒng)。


    說起來,老將軍更擅長地應該是步軍才對。但是雲州原來的那些步軍讓他實在是太無語了,除了將以戴家的族兵為主,以從各級步軍部隊中挑選出來的精銳之士集合起來組建了兩萬人的步軍之外,老將軍實在是想不出還能做些什麼了。這兩萬步軍中間有一萬人駐紮在雪狼湖畔,一邊進行訓練一邊保障葉氏工坊的大規(guī)模的廠房建設。而另外一萬人則分散在各地。協(xié)助前後分成幾批進入雲州的總共兩萬來自丹陽地禁軍和城防軍維持各地地治安。


    雲州現在加上東平調入的軍力,也隻有十萬出頭地軍力。但是。這十萬多人的軍力和原來可以動員起來的二十萬大軍的戰(zhàn)鬥力是不同的。雲州並入東平,意味著兩地軍事製度上的並軌,雖然是軍閥起家,但談家向來非常嚴格地執(zhí)行精兵策略,很少隨意征召百姓入伍作戰(zhàn),哪怕是遇到特別緊急的情況,也有非常嚴格的三級征召體製。要知道,在血麒軍嶄露頭角的郇山關一役中,除了白石城寧石城臨時執(zhí)行了征召之外,東平其餘疆土並沒有進行哪怕一絲一毫地動員。而雲州,當按照老將軍的框架將這些軍隊整編訓練完畢,用精良的武器武裝完畢之後,那將是非常強勁的力量。


    正是因為這些艱難而繁重的工作,和這些工作被完美地完成,才讓老將軍能頗為誌得意滿地歸來。雖然在雲州折騰了那麼久,他甚至都沒輪上打上一仗,但這些紮實的工作卻同樣讓他很有成就感。也讓他能夠非常理直氣壯地進行述職。

章節(jié)目錄

閱讀記錄

時光之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lián)網,繁體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格子裏的夜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格子裏的夜晚並收藏時光之心最新章節(jié)

主站蜘蛛池模板: 耒阳市| 合江县| 海门市| 双江| 新野县| 攀枝花市| 佛坪县| 紫阳县| 斗六市| 定日县| 郎溪县| 佳木斯市| 梁平县| 汕尾市| 景德镇市| 安福县| 新民市| 镶黄旗| 西和县| 大渡口区| 垫江县| 屏山县| 丁青县| 长沙市| 呼和浩特市| 兰坪| 临高县| 阳高县| 华蓥市| 武强县| 公安县| 肇源县| 蓬溪县| 康马县| 班玛县| 宁都县| 凤凰县| 鹰潭市| 辉县市| 毕节市| 昌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