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這場三方甚至四方交易,吸引了好萊塢的目光。
收購案本身持續了數年之久,形成了一場漫長的拉鋸戰,自然也引起其他好萊塢公司的窺探。
但好在喬治·盧卡斯本人的意願足夠堅定,這才使得其他公司沒有可乘之機。
之前這筆收購案的難點是華納影業,因為華納還持有部份香瓜工作室的股份,擁有相應的決策權。
華納影業ceo琪麗·羅斯本著我得不到你也別想好的想法,使勁哄抬股價。
而喬治·盧卡斯雖然意屬小吉伯特,但這種好事他也不可能拒絕。於是盧卡斯影業的打包收購價一路上漲,最近報價已經來到四十三億美元。
麵對華納無恥的哄抬股價的行為,伊萬卡和卡梅隆·迪亞茲以及小吉伯特商議過後,做了兩手準備。
第一就是盡快催促華納影業完成香瓜工作室的股份迴購,第二就是通過小吉伯特的影響力,對華納施加壓力。
於是在接受法國國家電視臺電影頻道專訪的時候,小吉伯特就透露因為檔期緊張,他考慮放棄執導一部分原定計劃中的電影。
而這部分不用說,就是和華納息息相關的《黑暗騎士崛起》。
這招敲山震虎果然起到了作用,華納影業董事會很快給琪麗·羅斯施加了壓力,董事會不希望係列影片換導演。
還別說,琪麗·羅斯未必沒有換導演的想法。但在前作《黑暗騎士》做出巨大成績之後,再換個導演風險極大。
於是乎,在《盜夢空間》全球大賣期間,華納手中持有的香瓜工作室股權跌落到個位數。
而除了多幾個小股東之外,大部分股權又迴到小吉伯特手裏。
自然,小吉伯特手裏的華納股權也下降了不少,其董事會的席位雖然還得到保留,但影響力已經弱了不少。
而琪麗·羅斯這邊也停止了哄抬股價的做法,使得這筆收購案得以進行。
目前幾方已經進入到細節的談判當中,相信在這一兩年內就會出結果。
對迪士尼來說,這是一個相當利好的消息。
這些年憑借羅伯特·艾格精明的經營,加上迪士尼不斷的擴張,目前迪士尼市值已經來到六百五十三億美元。
因為收購案的利好消息,迪士尼股價再次達到新高,來到六百七十億美元的市值,坐穩了好萊塢電影公司的頭號交椅。
不過羅伯特·艾格並不滿足,他的目標是把迪士尼帶到世界第一傳媒娛樂集團的位置,超越索尼娛樂,超越康卡斯特等大型傳媒集團。
在董事會上,羅伯特·艾格激情滿滿的向股東們描繪公司未來美好的景象、.
“我們擁有了皮克斯,我們即將擁有盧卡斯影業和工業光魔。我們還會擁有漫威影業,我們會拿下全部香瓜工作室大部分股份。
我們會收購夢工廠的優質資源,我們會成為世界第一電影公司,集合電影線下娛樂電子遊戲劇集製作為一身的超級傳媒集團。
我們,會統治世界……”
不得不說,羅伯特·艾格所描繪的前景很能打動迪士尼董事會。哪怕是內部羅伯特·艾格和小吉伯特的反對者,也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畫麵實在太美妙了。
不過這些交易一旦成真,迪士尼就再也和迪士尼家族無關了,從此以後改叫蘭德裏尼了。
雖然都是尼,但換了姓的尼還是從前那個尼嗎?恐怕誰也說不好。
迪士尼野心滿滿的開始大動作,電影市場也不消停。
截止五月二十三日,2010年暑期檔的第三個周末,《阿凡達》已經在北美砍下7億4882萬美元,繼續自己創紀錄的表現。
如今這部電影還在少數的3d院線不斷的放映,在新的3d電影出來之前,影片還是有一定的市場的。
最讓人震撼的是全球票房,《阿凡達》截止這個周末,已經在全球砍下27億1048萬美元,震撼全球。
這中間還夾雜著一個令人啼笑皆非的新聞,著名蛇類學家史蒂夫·奧古斯汀去太平洋某島國的一個有原始人部落的島嶼上尋找一種蛇。
為了取得當地土著人的信任,史蒂夫·奧古斯汀給原始部落的居民放映了《阿凡達》,當然是普通的露天電影2d版本的。
但土著部落驚為天人,他們把原本信仰的圖騰給扔一邊去,轉而信仰《阿凡達》裏的納美人。
而史蒂夫·奧古斯汀也成為神的使者,在土著部落享受了很好的待遇,包括兩個在土著人看來如花似玉的美女侍候。
這個故事證明,《阿凡達》已經出名到遠在天涯海角的太平洋島國土著都知道了。
全世界都掀起了3d電影的浪潮,懂電影的都知道,《阿凡達》充其量就是一部合格的商業電影。
能夠在全世界流行,正是因為其集大成的好萊塢特效技術,以及令人震驚的3d效果。
而作為影片導演的詹姆斯·卡梅隆再度封神,作為投資者的小吉伯特也再次被人誇讚好眼光,和大衛·埃裏森形成鮮明對比。
同樣是投資電影,大衛·埃裏森整出《創·戰紀》這種爛活,但小吉伯特投資的都是《阿凡達》這種電影。
這簡直沒法對比,小吉伯特完成單方麵的吊打。
而關於《阿凡達》的各種討論就沒有停止過,迴到中國的郭凡在做客京城大學生電影節的時候就談到了《阿凡達》,或者說談到了好萊塢和華語電影的差距。
和他一起坐而論道的導演是陸釧,如今還沒有被人送上陸釧太郎外號的陸船,是華語電影導演中生代備受期待的一個。
其家庭背景也是杠杠硬,如果郭凡沒有出國學習還執導過好萊塢電影的經曆,都沒資格和人家坐而論道。
陸釧首先談到華語電影和好萊塢電影的差距,他認為是全方麵的差距,尤其是成體係的電影工業實力上。
“全世界最好的特效公司都在好萊塢,最好的電影行業從業者也在好萊塢。”
陸釧舉著話筒,語氣激動:“千禧年初《魔戒》劇組來到中國,有不少從業者加入《魔戒》劇組工作,學習很多東西。
但類似的行業從業者,在好萊塢數以十萬計。
再比如投入規模上,如今大賣的《阿凡達》,投資五到六億美元,華語電影圈哪家電影公司能掏出這麼多的錢?
就算能掏出這麼多的錢,有這麼大的市場來承載大製作大投資的電影嗎?”
陸釧估計是最近拉投資不太順利,於是抱怨電影公司的保守,從業人員的不專業,也屬於正常。
摸爬滾打幾年,郭凡還是有點情商的,他沒有駁斥陸釧的言論,而且陸釧說得也不無道理。
不過郭凡有自己的看法,他也認為人是關鍵。
不過不是從業者,而是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