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父當(dāng)真看的是醫(yī)書?”毛三裏有些不信。
“廢話!不是醫(yī)書還能是什麼?”殷陵遊怒喝,但聲音卻不大,片刻後又補(bǔ)了一句,“若是不信,就進(jìn)屋來瞧一瞧!”
“那徒兒進(jìn)屋了哦。”
毛三裏一邊說話,一邊推了門走進(jìn)屋。
此時(shí)的殷陵遊因?yàn)殚L時(shí)間對著燭火的緣故,雙目已是有些發(fā)紅,但手中的確正捧著一本醫(yī)書,看的聚精會神。
“看吧,我都說是在看醫(yī)書了。”殷陵遊白了毛三裏一眼。
“可是……”毛三裏撓了撓後腦勺,表情尷尬無比,“師父,你書拿倒了……”
殷陵遊,“!!!”
將毛三裏攆了出去之後,殷陵遊從旁邊的被窩裏將話本重新拿了出來,繼續(xù)閱讀。
別說,這話本寫的真不錯(cuò)。
有仇報(bào)仇,有怨報(bào)怨,絕不拖到明日。
比先前他親眼看到的那些後宮爭風(fēng)吃醋,明刀暗箭還要精彩幾分,尤其是看到話本中男主吃癟時(shí),更是痛快。
渣男,偽君子,丟盡全天下男子的臉麵,不配活著!
該虐!
翌日,殷陵遊如往常一般和毛三裏一起去夏明月院子裏頭吃早飯。
但眾人瞧見殷陵遊糊了滿臉的灰色藥膏時(shí),皆是嚇了一跳。
“殷大夫這是怎麼了?”夏明月詫異且擔(dān)憂,“可是臉上受了什麼傷?”
“昨晚鑽研一本古醫(yī)書,其中記載了一個(gè)適合女子所用的美容養(yǎng)顏的方子,我瞧著有些新奇,便製了出來試一試,大約是這方子不大對,臉上起了許多的紅疹,便塗了些消炎止癢的膏藥。”
殷陵遊一本正經(jīng)地解釋,更道,“這紅疹來的又急又兇,估摸著還得再塗上兩日才能好。”
兩日的時(shí)間,他的黑眼圈大約也就徹底下去了。
“原來如此。”夏明月點(diǎn)頭,“不過既是如此的話,殷大夫大約是得忌口了,今日羊肉和河蝦極為新鮮,我正想著晌午做羊肉燴麵,晚上做鮮蝦小餛飩來吃,殷大夫是不是都不能吃?”
羊肉和蝦皆是發(fā)物,對於傷口愈合皆是不利,紅疹也算的上臉上的細(xì)小傷口,需得注意為好。
羊肉燴麵,鮮蝦小餛飩!
殷陵遊一想到這兩樣吃食,便覺得口中唾液激增,也顧不得其他,隻將頭點(diǎn)的如同小雞啄米一般,“能吃,能吃的。”
“不但能吃,還能再來點(diǎn)蔥爆羊肉,烤羊排,羊肉湯啥的,都可以的!”
殷陵遊話說的肯定,夏明月卻是滿臉狐疑。
因考慮到殷陵遊素日便是個(gè)十足的吃貨,這會兒很有可能根本不在意臉上的紅疹,在做晌午飯時(shí),旁人吃的都是羊肉燴麵,夏明月特地給他做上了一份素燴麵。
也不敢用羊肉湯,隻用了雞架子和豬骨熬煮成的湯,配上豆腐絲,鵪鶉蛋等做的清淡可口的素燴麵。
而晚上的小餛飩,夏明月給殷陵遊準(zhǔn)備的也是大蔥豬肉的小餛飩,不曾加了蝦仁。
雖然即便沒有羊肉,沒有蝦,因飯食皆是出自夏明月的手,也是格外的清淡美味,好吃無比,但瞧著旁人在那大快朵頤,殷陵遊的淚水不自覺地從嘴角流了出來。
都是熬夜看了話本,玩物喪誌的,為何隻有他這般可憐?
隻有他一個(gè)人受傷的世界最終還是達(dá)成了……
翌日,趙三林登門。
“早就知道夏娘子從長洲府城迴來,奈何忙的腳打後腦勺,一直不得空,今日才來看望夏娘子。”
趙三林滿臉慚愧,急忙將帶來的東西從牛車上往下搬,“新曬的粉條,父親讓我專門給夏娘子送來一些,我還一並帶來了許多紅薯芡,夏娘子素日做菜煮湯的,大約用的上。”
送給夏娘子的粉條跟外頭賣的那種直接保持晾曬形狀的粉條不同,而是剪成了長短合適的段兒,外頭拿紙圈環(huán)住封好,看起來十分整齊。
紅薯芡保持著曬好後取下來時(shí)一塊一塊的模樣,放在罐子裏頭,用的時(shí)候,直接用水融了或者搟碎成粉,皆是十分方便。
“勞煩趙裏正和趙大哥惦記。”夏明月對於趙三林送來的東西沒有推辭,道了謝後讓人往裏搬,卻也道,“都不是外人,不必將粉條做的這般精細(xì)。”
晾曬好的粉條因?yàn)閽煸谥窀蜕鲜苤亓τ绊懙木壒剩瑫纬傻怪膗型,雖然不大好看,顯得有些粗糙,但不耽誤吃。
“這也是父親的主意。”趙三林嘿嘿笑了笑,“現(xiàn)如今粉條往外賣的多,連府城那邊也從我們趙家莊進(jìn)貨,父親說將粉條包的精細(xì)一點(diǎn),也能賣個(gè)更好的價(jià)錢。”
“現(xiàn)如今已是有一些商號從我們這裏進(jìn)貨往旁的地方運(yùn),這樣的粉條好堆放運(yùn)輸,剪下來的零碎也都沒浪費(fèi),我們自己村子裏頭的人分上一分,或者低價(jià)往外賣,都不浪費(fèi)。”
“趙裏正這法子好。”夏明月頗為認(rèn)同。
有極具頭腦的人主持大局,不愁這生意做不好,做不長久呢。
趙三林嘿嘿笑了笑。
旁的不說,自家老爹這腦袋瓜子屬實(shí)是好使的很。
隻可惜,自己沒有遺傳到……
又說了一陣子的話,夏明月得知現(xiàn)如今趙記粉條鋪?zhàn)由鈽O好,各處都無任何問題,心中也是頗為喜悅。
待趙三林告辭離去後,夏明月看著那一捆一捆的粉條,不住地琢磨。
冬日裏頭日常吃的菜也頗為單調(diào),加上天氣一日冷過一日,尋常人家漸漸摒棄炒菜,改為帶湯的燉菜。
白菜、豆腐、蘿卜丸子配上粉條,家裏日子寬裕的再來上些肉厚油多的五花肉,熱氣騰騰地咕嘟咕嘟燉上一整鍋,趁熱來吃最是合適。
又或者用粉條配上豆腐、黑菜一類的做成包子,連麵帶菜的都有,再來上一碗湯,一頓飯便吃的肚子裏頭暖和舒坦。
因而冬日裏對粉條需求量變大,這粉條生意的確是不必愁的。
而趙裏正的主意也沒錯(cuò),這般包裝的精致,利於儲存運(yùn)輸,十分不錯(cuò)。
唯一需要解決的是被剪下來的碎粉條。
分給村子裏頭吃自然是好,但這粉條銷量越來越大時(shí),碎粉條的數(shù)量必定會超過正常的消耗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