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
正是五日一朝的朝會,周昭武即位之前,常朝十日一朝,自他即位之後,朝會的時間也由原來的十日一朝改為五日一朝。
除了常朝,還有內(nèi)朝和大朝會,內(nèi)朝時間不固定,參加內(nèi)朝的多為大將軍、侍中、常侍、散騎等加官。
這些能取得加官身份的成員都是在周王身邊比較受寵的人,主要是周王身邊的侍從官,他們不屬於三公九卿係統(tǒng),也不同於為周王日常寢食服務(wù)的仆役。他們本職主要是議論政事、諫諍拾遺、作為周王顧問、宿衛(wèi)皇宮保護周王安全等,與周王關(guān)係密切。
相比於常朝和內(nèi)朝,大朝會召開規(guī)模最大,主要是彰顯國家威儀。參加人員龐大,一部分是兩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員,還有部分是臣服大周的周邊少數(shù)民族代表。他們都有資格參加大朝會。
武德殿。
一直以來都是常朝地點,辰時剛至,也就是早上七點,朝中二千石到六百石的官員全都到齊。
所有官員分成兩排而站,其中右邊官員官帽上清一色地插著羽毛,左邊則沒有。
顯然,右邊站著的都是武官,左邊站著的自然是文官。
大周以武立國,所以在大周武人的地位一直都高於文人,故而在站位上武人站在更為尊貴的右邊。
兩排官員相隔了數(shù)米,誰也不去搭理誰,可謂涇渭分明。
大王還未上朝,兩邊的官員都在跟自己熟悉的同僚小聲議論。
“衛(wèi)大人,你聽說了沒?咱們剛收迴來的箕縣又丟了!”
“確有此事!本官還聽說,朱邦國將軍戰(zhàn)死,可惜了朱將軍!
“據(jù)說是夏人出了位絕世猛將,朱邦國將軍就是死在此人手上!
“我得到的消息是,夏國那位絕世猛將是當今夏王第六個兒子!
“這下麻煩了!夏人本就好戰(zhàn),如今出了位絕世猛將,西麵將再無安寧!”
……
眾人議論的還是十日前的事,因為京都地處大周東麵,與大周西麵邊境相隔上萬裏之遙,消息非常滯後。
這還是最緊要的軍事消息,換做其他事情,往往一兩個月後,京都方麵才能收到。
當然,朝廷自然還掌握聯(lián)係西邊更快的途徑,但是一般不會輕易動用,除非萬分緊要之事。
“王上駕到!”
隨著宦官一道尖銳的聲音響起,所有人立刻停止議論,挺直腰杠,神色嚴肅。
一名中年男子從大殿一側(cè)走了進來,身後跟著兩隊近侍。
這人穿著一襲明黃色龍袍,頭上帶著天子才能佩戴的冕冠,冕前後分別垂著12道旒,每道旒上有紅黃青白黑共12顆玉珠。
他身形偉岸,比身後的近侍高了將近一個頭,頜下留著長須,劍眉英挺,目光堅定,神情肅穆,有如天神下凡。
此人正是這片土地上身份最尊貴、權(quán)勢最大之人——周王周昭武。
他邁著堅定的步伐,走到黃金打造而成的龍椅上坐下。
大殿內(nèi)的所有文臣武將立刻行禮:“拜見大王!”
“平身吧!”
得到周昭武這句話,一眾文武大臣才挺直腰桿。
周昭武目不斜視道:“剛才寡人進殿之前,諸卿似乎在議論西邊的戰(zhàn)事。寡人也不瞞著諸位,箕縣丟了,朱將軍戰(zhàn)死!”
殿內(nèi)立刻變的嘈雜,因為還有不少大臣不知道這件事。
見殿內(nèi)的議論聲越來越大,內(nèi)官立刻提醒一聲“肅靜!”
眾人這才停止議論。
“夏國假借送還我大周之寶,派兵偷襲箕縣,朱將軍戰(zhàn)死,箕縣守軍死傷過半,今日朝會便是議一議此事。”周昭武道。
“沒什麼可議的!”
一名身材魁梧的中年男子從武官那一排走出,大著嗓子道:“夏人背盟在先,我軍自當出兵討伐!”
“不錯!”
又是一名武官走了出來,激憤道:“夏國背棄盟約不是一次兩次了,跟這種蠻夷小國用不著講規(guī)矩,殺過去就是!”
“臣附議!”
“臣附議!”
……
幾乎所有的武官都走了上來,唯有那批文官依舊不動如山。
周昭武看向站在文官最前麵一名老者,道:“許相何意?”
老者一襲紅色官袍,頭發(fā)花白,留著山羊胡,目光深邃,如同兩口深淵,手持笏板,不動如山。
正是當朝左丞相許昌。
許昌走上前,行了一禮後,道:“臣讚同出兵!”
“哦?”
周昭武有些意外,道:“那方才丞相為何不說?”
許昌道:“臣方才在想,朝廷該出多少兵馬?是奪迴箕縣還是攻打其他地方?會不會就此引發(fā)兩國大戰(zhàn)?”
“許相這是怕了嗎?”
說話的同樣是一名身穿紅色官袍的老者,站在一眾武官的最前麵。
他須發(fā)皆白,年歲比許昌還要大,但身材魁梧,精神飽滿,說話之間雙眼瞪得跟銅鈴一般,猶如一頭噬人的猛虎。
老者正是當朝右丞相,世人尊稱太尉的武安侯——程知進。
許昌看著程知進道:“許昌的意思是,京都離西麵邊境相隔上萬裏之遙,邊境究竟是何情況,已是十來日的事情。是否出兵,當問明情況再做決定!
“許相沒有領(lǐng)過兵、打過戰(zhàn),可能不知曉戰(zhàn)場局勢瞬息萬變,等你查明情況,黃花菜都涼了!”
程知進冷哼一聲,抬頭看向高坐在龍椅上的天子,道:“大王莫非忘了不久前夏人的黑鷹軍偷襲我陰山馬頭鎮(zhèn),密謀奪取我軍上萬匹馬,後又屠殺陰山郡多個村子,如今又是偷襲箕縣,我軍死傷慘重,這累累血債怎能不報?”
他陡然提高聲音:“大王,老程以為沒什麼好議的。夏人都是喂不熟的狼崽子,不打他們是不知道痛的。”
“臣有奏!”
就在這時,一名身著紅色官袍的中年男子從文官隊伍中走出。
周昭武一見是新任的光祿大夫魏諍,示意他繼續(xù)說下去。
魏諍道:“大王已經(jīng)準備好與南麵的百越,西南的高山,西北的夏國,北麵的蒙兀、鄭國、魯國開戰(zhàn)了嗎?”
此話一出,大殿內(nèi)頓時噤若寒蟬,便是周昭武也是皺起劍眉。
“一國對六國,大王能敵否?”魏諍又是問道。
緊隨其後,又是幾名文官走了出來。
“大王,戰(zhàn)無小事,一旦我大周主動派兵攻打,勢必會挑起兩國大戰(zhàn)。北麵的鄭國和魯國絕對不會安安靜靜地看著,他們一定會出兵。”
“是。〈笸!若是一戰(zhàn)能滅了夏國,此戰(zhàn)可打?上膰缃駬(jù)有二十八州之地,滅不了它勢必會引起它瘋狂報複!
“臣以為妄言刀兵者該殺!”
……
右邊一眾武官見都上升到要殺了他們的高度了,哪還能忍住。
“我看你們這些人就是沒卵蛋的慫貨!人家都打到咱們頭上了,你們還不敢還手!”
“呸!他們中一定是有人收了夏國的好處,要不然怎麼替那些夏人說話?”
“大王!臣請大王徹查!找出奸細,誅他們九族!”
……
兩邊人一邊喊著對方不顧大局誤國誤民該殺,另一邊喊著對方混進了夏國奸細該株連九族。
“你們這些莽夫,整天就知道打打殺殺,打戰(zhàn)不要錢嗎?打戰(zhàn)不死人嗎?”
“我呸!腐儒!沒卵子的慫貨!聽到夏人殺過來是不是褲子都尿濕了?”
“你們才尿濕褲子呢!我雖是文官,但也是習(xí)武之人,有種的咱們比劃比劃!”
“喲!還敢跟老子叫板?就你那小身板,老子一拳能把你屎都打出來!”
“打就打!當老子怕你啊!待會兒打殘了,有種地別找大王哭鼻子!”
“來啊!孫子!”
……
周昭武高坐在龍椅上,看著手底下人在那兒爭吵不休,吐沫星子橫飛,一隻手忍不住扶在額頭上。
腦仁疼。
眼見兩邊就要動起手來,內(nèi)官再次喊道:“肅靜!”
眾人聞言,才“戀戀不舍”地分開,重新迴到自己的位置上去。
“諸卿所言皆是有理,是否出兵,此事容寡人再想想,退朝!”
說完這話,周昭武走下龍椅,留一眾文臣武將在那兒幹站著。
一名年輕的文官湊到左丞相許昌近前,道:“許相,大王這是何意?是打還是不打?”
許昌目光閃動,沉吟道:“天威難測,大王也許在等什麼!
“等什麼?”年輕文官不解。
許昌道:“湟州離咱們太遠了,戰(zhàn)事傳到這兒已經(jīng)過去十來天了,湟州那裏肯定有所動作,不可能什麼都不做!
年輕文官忽然想到了什麼,道:“許相的意思是,大王在等鮑大人的消息?”
“哼!鮑正這老小子不是省油的燈,大王派他出任湟州刺史,就是將湟州一切都托付給了他,相信鮑正一定會處理好這事的!痹S昌撚須說道。
“這麼說,西麵一切都由鮑大人決定了,那還議什麼?”年輕文官迷糊了。
許昌看著他道:“你啊!多看、多聽、少說話,多學(xué)學(xué)!”
“不錯!你小子要學(xué)的地方還多著呢!”
這時,右丞相程知進走了過來,看著許昌笑道:“許相,去老程府上喝兩杯?”
“那就叨擾了!”許昌拱了拱手。
隨後,兩人並排著走出了大殿。
年輕文官看著剛才還針鋒相對的左右丞相,轉(zhuǎn)頭就結(jié)伴而行,頓時傻眼了。
他迴想著兩位老大人剛才的話,不知道這二人葫蘆裏到底賣什麼藥。
不過,有一點他看出來了,這兩位老大人十有八九看出了大王的意思。
“到底什麼意思?”
一頭霧水地走出了大殿,忽然想到這事還得問兩位老大人,可找了半天都沒發(fā)現(xiàn)他們的身影,好似憑空消失了。
他哪裏知曉,許昌與程知進剛出武德殿就被一名內(nèi)官請到太和殿。
天子周昭武已經(jīng)褪下了龍袍,換上了常服,慵懶地靠在木質(zhì)龍椅上。
左右丞相進來後,立刻躬身行禮。
“都坐吧。”周昭武很是隨意道。
二人依言跪坐在周昭武的左右下首,顯然已經(jīng)不是頭一次來這兒了。
事實上,太和殿便是周昭武內(nèi)朝的地方,作為左右丞相自然是經(jīng)常參與的。
“你二人對於今天的朝議有何看法?”周昭武道。
二人彼此看了對方一眼,都知道周昭武這是要聽他們講真話了。
“許愛卿,你先說!敝苷盐淇聪蜃笙率椎脑S昌。
許昌道:“老臣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戰(zhàn)爭,是國家的頭等大事,是關(guān)係民眾生死的所在,是決定國家存亡的途徑,不能不認真加以考察、研究!
“你這話是寡人那位新晉破虜將軍說的,他說得很有道理!敝苷盐涞。
許昌接著道:“老臣以為,戰(zhàn)爭的發(fā)起需要考慮多方的因素。第一條就是思想,民眾的思想能否與君王保持一致。如果臣子與百姓都不支持打戰(zhàn),君王一意孤行發(fā)起戰(zhàn)爭,這樣的戰(zhàn)爭必敗!”
“你說得不錯。”
周昭武點頭,之前他在朝堂上拋出這個問題就是想看看文武百官的意見。
他周昭武能在短短十幾年將大周從崩潰的邊緣拉迴來,並且國力蒸蒸日上,靠的就是他能處處為百姓著想。
“程老將軍的意思呢?”他又看向另一邊的程知進。
程知進道:“箕縣被奪已有一段時日,鮑正那老小子一定已經(jīng)做出了應(yīng)對,不妨等等鮑正的消息。如果夏人得寸進尺,老臣覺得此戰(zhàn)必須要打,還得大打!”
他殺氣騰騰道:“我大周在大王的治理下,國力蒸蒸日上,遠勝先王。可是從來沒有打過什麼大戰(zhàn),將士們的刀劍都生鏽了。大周如今正需要一場大戰(zhàn),一場立威之戰(zhàn),讓周邊那些蠻夷小國不敢在小覷我大周。”
周昭武微微點頭,隨即拋出了一個棘手的問題:“如果北麵的魯國、鄭國橫插一腳當如何應(yīng)對?”
“刷!”
程知進直接起身,斬釘截鐵道:“老臣願披甲上陣,替大王誓死守住北境!”
“老臣也願意走一趟北麵,為大王分憂!”許昌也起身說道。
周昭武聞言大喜:“好!好!君臣一心,我大周必勝!”
就在這時,殿外傳來一陣騷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