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為什麼?」
林覺雖然自認(rèn)和他有緣,卻也依然問了一句。
「因為、因為我想變得厲害,想要長生不老,想、想像神仙一樣,能在天上飛,能除掉妖魔鬼怪!」
是這年頭的人常有的想法,也是常見的迴答。
去京城街頭、山下村莊隨便找個人,問他想不想修道成仙,十有八九都是想,問他緣由,十有八九都是這些。
最多少了一個「逍遙自在」罷了。
也許是這年紀(jì)的少年,還不知道什麼是逍遙自在。
可是許意說著,將頭一低,卻又多了一句:
「還有,我家裏已經(jīng)沒有糧食了,野菜也沒有了,什麼吃的都沒有了。我、
我可能要被冷死和餓死。我的叔叔給我說,讓表哥來和我一起住,我的姑姑又告訴我說,那是想把我趕出去,搶我家的房子,我想學(xué)法術(shù),學(xué)了法術(shù),走到哪裏都不會被冷死,也不會被餓死。」
一句很普通的「我可能要被冷死和餓死」,是這亂世很多人麵臨的困境。
是了一少年雖然沒有成人那麼多憂愁,沒有那麼多牽絆,因此不知逍遙自在是什麼,可他卻正被饑寒所困,麵臨的是最基本最大最直接的困境。他想超脫它的心情無比強(qiáng)烈,相比起來,文人墨客吃飽喝足後想拋掉的憂愁,想擺脫的牽絆,反倒顯得綿軟無力。
前一句不足為奇。
後一句卻很不一般。
看似極度真誠樸實,其實不是尋常的十歲少年能想到的,也不是尋常的十歲少年能說得出口的,可他既想到了,又說出來了。
雖然低頭紅麵,滿臉窘迫自卑。
真誠永遠(yuǎn)勝過一切。
就如前段時間的師妹一樣。
當(dāng)你不在那個角度的時候,你可能覺得不合理,為什麼神靈會因為你品性好,夠真誠,就願意和你交換千年雪蓮。可當(dāng)換了一個位置後,你才能夠完全理解天山上的神靈,神仙是真的會這樣做。
不然神仙還圖你什麼呢?
而在此時,少年埋頭不敢抬起,怕極了被拒絕,亦不知該如何麵對那般拒絕。
雪中其餘人也屏住唿吸,不敢開口,既看向林真人,也看向此少年。
他們好似都看出了什麼。
林真人是位仙人。
若林真人答應(yīng)收他為徒,他便將成為林真人收的第一位弟子,仙人座下門徒,此地仙家洞府的大弟子。
此時此刻並不簡單。
而這也將是他們?nèi)松械谝淮我娮C仙人收徒。
卻聽一道溫和聲音響起:
「我與你相逢山間,就是有緣,相遇多次,緣分不淺,恰好,我觀你有修道天資,願意和你結(jié)下一段緣分。」
光是聽見這句,萬新榮等人便暗自吸了口氣,互相對視,又看那名少年。
少年則是全身一下僵住。
又聽道人的聲音響起:「不過我收弟子,可沒有那麼容易。」
低頭的少年再度一顫。
是啊-
一這可是京城中的神仙!
若是他要收徒,山下縣城裏,遠(yuǎn)方京城中,不管再聰明的學(xué)生,再大的官再有錢的人家裏的子孫,不知要排多長的隊,自己又憑什麼呢?
世間傳聞故事頗多,故事中的神仙但凡收徒,除了緣分,也往往有不一般的考驗,自己又如何能行?
「為何這麼緊張?我們往日相處得不是很輕鬆嗎?」林覺笑著搖頭,繼續(xù)說道,「我是個愛花的人,剛剛搬來這裏,覺得這裏什麼都好,就是山中少了一些色彩點綴,顯得太單調(diào)了。若你要做我的弟子,須得先去這方山中各處,去遠(yuǎn)方各地村落,或者去集市上買,總之尋得樹苗來,不管你是栽種也好,扡插也罷,
反正要種滿附近青山。山頭山尾,河溝林間,等到開花季,都要色彩斑斕。」
「啊?」
少年驚異的抬起頭,沒有想到這麼簡單。
「不要驚異,也別覺得容易。這片山並不算小,我要種的花也不算少,蠟梅山茶,桃李杏梨,辛夷杜鵑,流蘇苦楝,櫻花玉蘭,槐花欒樹,要錯亂的種滿這附近的山。」林覺對他說道,「不必選大樹,小樹即可,樹苗也行。不必種的太密,不可砍伐原有的樹來騰位置,隻在那些原先沒有長樹的空位處種下一棵就是,但也不可偷懶,不可馬虎,不可敷衍。」
「我—我一定!」
「既然你答應(yīng)了,這裏有間空的屋舍,你可以暫且住在這裏。」林覺又指著旁邊的方新榮等人,「這些是我成真得道時曾為我護(hù)法的人,你須得對他們多些恭敬,他們每日會煮飯菜,你可以跟著他們吃,有空就去找樹。」
「好!」
少年雖然有些不敢置信,但也答應(yīng)了下來。
這倒是和他砍柴的活兒差不多。
少年扭頭看去。
這座山確實很高,山下森林也廣,可是隻要不去想這一座山,不想這大片土地,隻想那一棵棵樹,便也總會將之種滿的。
就像是外麵的那座山,那麼大一座山,不也被自己將側(cè)枝與小樹都砍光了嗎?
「須知,草木也有生命,萬物皆有靈性,砍樹和種樹截然相反,將之砍掉容易,將之種活卻難,須得小心,須得用心。」林覺說道,「否則隻要有一棵樹沒有種活,輕則要等許久才會發(fā)現(xiàn),浪費(fèi)很多時間,重則平白害了一棵樹的性命。
既不再是砍柴郎,不以此為生了,便該對它們敬重幾分。」
「我記住了。」
「你既讀過書,會認(rèn)字,我便再給你一本書。」林覺對他說著,拿出一本書,「每日誦讀一遍,會背之後就改為每日抄寫一遍,不管再熟練,每次背誦抄寫的時候都不可以敷衍。」
少年拿過一看,書上三個大字一《陰陽經(jīng)》。
身邊連續(xù)響起幾人的聲音:
「貧道姓陶,若是沒有紙筆,可在貧道這裏來拿。」
「我姓萬,名新榮,今日輪到我做飯,你喜歡吃些什麼,盡可給我說。」
「我名蔡靈玉,你可帶了被?」
「小郎君,給,鋤頭。」
幾人都已看出,真人雖是要他種花,可其實隻要不出意外,麵前這人便已經(jīng)是林真人的弟子了。
隻有少年不知,一一與他們答話,接過鋤頭,一邊思索一邊往山中走,口中喃喃念叨。
要各種各樣的花?
要錯落的種,就是混著來種?
所以必須要分辨什麼樹是什麼樹,什麼花是什麼花,不能種到一起去了。
這有些難.·
不過這些是後麵的事了。
現(xiàn)在要緊的,反倒是找到花樹。
山中定然是有很多野果野樹的,不乏山花,可是眼下天寒地凍,山中少有花開,那些樹要麼光禿禿的,要麼落著雪掛著冰晶,他一個小樵夫,最多也隻分得出枯樹和活樹,哪分得出是不是花,又是什麼花?
唯有來的路上,見了一棵蠟梅。
他記得那種花。
決定先去找它。
沒有多久,少年便已走遠(yuǎn)。
不知不覺,林覺身後又出現(xiàn)了一人,是一個穿著道袍的女道人:
「這孩子不錯。」
「嗯。」
「師兄你說,是我家紫雲(yún)先把路修到這裏來,還是你那弟子先將這裏種出一片山花?」
「猜這些做什麼?」
「那換個猜的。」小師妹走到他身邊,「是我家紫雲(yún)先將‘石之法’修到大成,還是這小孩兒先將‘花開頃刻」學(xué)入門?」
「哈哈!師妹教徒弟很有一手啊!」
「師兄不也一樣以種樹為修行?」
「哈哈——」
「師兄覺得呢?」
「弟子有弟子的緣。」
林覺盤膝坐下,笑著說道。
多聊幾句,便不說了,繼續(xù)與眾人講解起法術(shù)來。
術(shù)是道的延伸,林覺授法之餘,旁征博引,也講著背後的大道真理。
聲音在大雪天裏傳遠(yuǎn),自有幾分玄妙,有山中精怪聽見,雖不敢靠近,卻也遠(yuǎn)遠(yuǎn)現(xiàn)身,認(rèn)真聽著,鳥雀小獸也被吸引,它們則要單純許多,居然大膽的到了這邊來,停在雪地邊,落在樹枝上,側(cè)耳聆聽。
許意踏實而又專注。
仙人叫他每日讀經(jīng),他就每日讀經(jīng)一遍,仙人叫他尋樹栽花,他就每日去山上尋花,哪怕尋不到也去,風(fēng)雨無阻。
於他而言,這裏有個小屋給他住,雖然小但不透風(fēng),已經(jīng)比家中更暖和了。
早上起來就有吃的,不僅不必?fù)?dān)心餓肚子,每頓還有肉有飯,這樣的日子已經(jīng)是他以前要靠做夢、幻想才能得到的了,如今卻來得輕鬆,有時真讓他覺得自己是不是在做夢,或者像是故事裏說的一樣,在山中砍柴不慎遇到了妖怪和神異,被迷住了,產(chǎn)生了幻覺。
哪怕每天去山上找樹,挖樹、移栽,也不比砍柴更累,就是要多費(fèi)些心罷了。
幸好,他做一件事,就是一件事,專心致誌。
楓山內(nèi)外,各個山村,四處尋找。
尋遍了梅花,又找山茶。
時常不慎踩空摔跤,不慎自雪坡上滾落,時常撞上山中猛獸,與猛禽四目相對,有時甚至遇到妖怪,嚇得連忙跑迴來,大口猛喘氣。
有時停在村舍前,彎腰俯首,靜聽村中長者講著麵前的樹,如何分辨,有什麼特征,怎麼栽種,對土壤溫度水分有什麼喜好,會長什麼蟲。有時也坐在雪中蒲團(tuán)上,聽方新榮等人給他講山中哪裏哪裏有棵什麼什麼樹,某種樹冬天又長什麼樣子,聽得認(rèn)真。
慢慢覺得,這和他砍柴的活兒完全不同。
林覺則常在閣樓上看他。
對於這個第子,他越發(fā)的滿意。
而這其實與天資無關(guān)。
空閑的時間他便打坐修行,飲茶祭煉,或是睡個午覺,或是什麼也不想的枯坐,又或是乘雲(yún)去拜訪別的仙人,好不自在。
忽有一日,住在南山上的青霞道人來訪,邀請他一起去看熱鬧:
「林道友!北方浮池神君在青原上方獨鬥三位真君,快!快隨貧道一同去看看!」
一旦清閑下來,林覺是完全體會到了這些仙人的感覺,
清閑無聊,自然想去湊熱鬧。避世修行,不染紛爭,自然沒有什麼顧忌,不管哪方爭鬥,是誰打誰,都能毫無負(fù)擔(dān)的去觀看。
而且那位浮池神君,他是真感興趣。
「正想出門呢!容我收拾一下!」
林覺幾乎沒有多想,換了一身道袍,便隨青霞真人駕雲(yún)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