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洋和陸地因為溫差不同,所以會導致形成各種各樣的氣候。
大陸上的季風,海洋裏的洋流等等都是。
當這些季風或者洋流順著一個方向旋轉的時候,
就會形成一個風眼。
而這些位置,往往在山脈,海港等地方。更大的就是高原和被半島包圍的海洋裏麵。
此時莊遙他們選定的這個風眼就是處於鄂霍茨克海旁邊。
由大陸和海洋季風相遇迴旋造成的一處風眼。
直徑在三百公裏左右。
越往中心越風平浪靜。
臨近天黑的時候。
莊遙他們終於到達了風眼的中心。
在這裏,大家久違的看到了許久未曾見過的天空。
隻不過雲層都被風暴裹挾到了四周。
這裏的天空隻有一層厚厚的漂浮物,顯得有些灰蒙蒙的。
這都是戰爭時期殘留的迷霧,經過這麼多年也仍然沒有徹底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地球變得如此寒冷的原因。
迷霧把陽光遮擋了一大部分,導致地球吸收到的熱量減少。
南北兩極的寒流不斷,凍土範圍維度越來越低,一度冰封到了南北緯三十度的範圍。
也就是這些年才好了一點。
隨著人類的活動加強,讓凍土迴退到了北緯四十度左右。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氣候會慢慢恢複到以前的樣子。
不過看著眼前這種氣候狀況。
莊遙不由得想到了明朝的小冰河,和他生活那個年代逐漸尖銳的全球變暖現象。
那時候幾十年一直在跟碳中和打交道。
現在想想,估計此時的人類巴不得所有人天天燒煤,不停地消耗能源,期望著全球變暖吧?
短暫的修整之後,車隊繼續出發。
又在暴風雪中掙紮了一個多月,其間分別在山坳、森林、凍湖當中修整過三次。
終於,一行人到達了亞洲大陸的北岸,新西伯利亞群島附近。
此時的群島早就消失的無影無蹤。
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連綿不絕的群山。
無數晶瑩的棱角如同刀鋒一般樹立在銀白的雪地上。
任憑寒風肆虐。
車隊在一座冰山腳下停了下來。
這裏剛好是冰山形成的凹陷處,寒風從四周略過,將大量的積雪裹挾到這裏,堆積成厚厚的雪堆。
如果按照正常來講,這裏並不是合適的駐紮地點。
隻不過麵對如此惡劣的天氣,這處山坳反倒成了一處完美的避風港。
至於積雪?有工程機械在這裏,很快就被清理到四周。
築起一道又高又寬的雪牆。
將整個臨時營地包圍在裏麵,反而免除了被積雪掩埋的後患。
是的,這裏就是莊遙他們選定的臨時營地。
因為從這裏離開之後,他們將要踏上的就不再是陸地了,而是寬闊的北冰洋海麵。
跟陸地上不同。
在大海上任何危險都有可能遇到。
雖說此時大海早就完全冰封,並且冰麵厚度十幾米甚至幾十米都有可能。
或許別人會以為這樣豈不是更安全?
在冰麵上行走,都省得坐船了。
而且海麵冰封之後那不是跟陸地一樣嗎?
事實卻剛好相反。
冰封的海麵比陸地可要危險多了。
最起碼陸地上地形比較簡單,原本是平原,那冰封後還是平原。
反倒是冰雪融化後更危險,因為會形成許多難以分辨的沼澤,悄無聲息的吞噬著生命。
海洋則剛好相反。
大量的海水被冰封。
由於形態的改變,海平麵並不是像想象的那樣一馬平川。
反而是因為結冰,導致海水凍結,膨脹變形。
進而形成各種高低不平的落差。
如果單單是落差到還好。
最怕的就是遇到那種冰麵擠壓而形成的斷崖和裂縫。
就如同大陸板塊遷移一樣。
海洋上的冰麵一樣會隨著洋流遷移。
進而形成擠壓帶和斷裂帶。
遇到擠壓帶,那麼毫無疑問就是一整排的冰山擋在麵前。
如果不熟悉情況輕易也不敢攀爬翻越,一個不小心就是小命不保。
遇到斷裂帶更危險。
先不說斷裂帶綿延多長,光是積雪將斷裂帶覆蓋掩埋形成的天然陷阱就夠他們喝一壺的了、
甚至有些巨大的冰封能夠連人帶車全部吞噬下去。
所以為了安全以及後續的救援,再就是為了保持跟外界的聯係。
很有必要在進入海洋冰麵之前設立一個臨時營地。
同時需要留下一些人在這裏生活維持。
另外一些在陸地上使用,但是進入海洋就用不到的東西也需要找個地方存放起來。
營地裏的人在忙著搭建各種設施,確保遇到極端惡劣的天氣仍然能夠正常運轉,
最起碼不要凍死人。
所以後勤處下了血本,在這裏一度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安置了三臺維持裝置,一臺啟用,兩臺備用。
維持裝置包含了最重要的取暖設備,以及緊急求救功能和四臺維生艙。
確保如果營地發生重大情況,所有人員仍然能夠有正常的供暖和飲水,空氣等維生需求。
最後哪怕出現極端不可控因素,也能保證基地人員進入維生艙裏麵短時間維持生命,等待救援。
這個段時間可不是幾個小時,而是一到三個月。
屬於極端情況下迫不得已的選擇。
因為現在的維生艙技術並不完善,還有太多問題需要解決。
最關鍵的一點就是營養液的問題,目前的營養液並不能夠做到長時間供應。
一旦進入維生艙超過一個月,裏麵的人就會因為營養不良出現各種問題。uu看書 ww.ukau
如果超過三個月,死亡率將是百分之九十。
而且在維生艙裏麵待的時間超過一周,也會引發各種後遺癥,還有身體一些功能的退化和器官性損壞。
隻不過時間越長傷害越大而已。
就算這樣,這些設備也是莊遙花了大價錢從國家隊的實驗室買來的,同時還要確保所有設備的安全,到時候不僅要上交反饋報告,設備也要原封不動的送迴去的。
在營地裏忙碌著的時候,莊遙他們則是開著車,冒著風雪在海陸交界處不停地采集著各種數據以及樣品。
分析著這裏的地理和氣候情況,盡量完善他們的資料庫,以便應對後麵會發生的各種情況。
其中技術組則是這次行動的主力,因為就連莊遙和寧學文都不知道他們采集的許多資料有什麼用。
比如海水,比如雪花,再比如各種石頭。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