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其次便是舉薦,不過即便是舉薦,也要通過考試,隻是相對簡單,主要考驗其實踐能力。
還有就是蔭恩,這個懂的都懂。
還有就是拔擢,這個懂的也懂。
這些連招之下,基本各個階級,各個身份都能照顧到,幸好如今各個階級的利益階級,利益群體,在大秦百年的軍功爵製下,都是一盤散沙,這才能讓嬴政在舍得花錢的情況下,把科舉的雛形搞出來。
多種方法下的官吏選拔,既能補充大秦官吏,又能給軍功爵製踩踩剎車。
尤其是科舉的雛形,這個太重要了,給一個軍國主義帝國踩剎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尤其是現(xiàn)在還要用。
要提前減速,做好剎車準備,這才不至於在一統(tǒng)之後,依舊被軍功貴族裹挾著前進,不能停下。
嬴政已經(jīng)不知道是多少次感慨,治大國如烹小鮮。
真乃至理名言也。
無論多麼強大的國家,多麼龐大的國家,治理這個國家不是每天都那麼多驚天動地的事情,那樣早就亡了國了。
一個國家隻有一件件小事堆疊起來才變成一件大事。
定好製度,選好人員,分好蛋糕,這些才是最重要的。
而這些都要隨著時間的變化,形勢的變化,進行微調(diào),並且一定要有著長遠的眼光,要提前做好準備,事到臨頭,臨陣磨槍,對於一個龐大的帝國來說是絕對不行的。
船越大越難掉頭,不提前打好方向,隻有沉船這一條路可走。
還好現(xiàn)在一切都來得及。
終於,秦王政七年到了。
今年他並不想攻打別人。
目前的收獲足夠消化幾年的。
今年的戰(zhàn)略目標很簡單,挑動關(guān)東六國大戰(zhàn),消耗他們的元氣,秦國伺機而動即可。
別的不說,趙國肯定是要打燕國的。
而楚國,大概率也會一鼓作氣接著打魏國。
這事兒簡單,挑撥挑撥就好了。
天澤那個廢物,足足一年了,在又有人又有錢的支持下,到現(xiàn)在也不過拉起了萬餘人,占了幾個山頭。
他這個身份的號召力實在也不怎麼強啊。
畢竟百越部族本身也不怎麼團結(jié)。
而天澤的部族,也早就煙消雲(yún)散十餘年了,在被楚國滅了以後,就被瓜分了個幹淨。
不過即便如此,在有大秦的支持下,一年也隻拉起了萬餘人,也屬實是有些廢物了。
這萬餘人並不是說是萬餘人軍隊,而是治下之民。
他的手段太粗糙,太殘暴了,完全不懂統(tǒng)治的藝術(shù)。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兒才是正確的,打了一巴掌又一巴掌,能實現(xiàn)正向統(tǒng)治才怪了。
若非有李信幫他,他現(xiàn)在是一點兒人也拉不起來,更別提還能有自己的一塊小地盤兒了。
就天澤現(xiàn)在這架勢,沒個三兩年是一點兒用場也派不上。
且由著他吧。
好久沒把注意力放在韓國身上了。
哎呦,韓王安,你還有個閨女啊!
想找理由打你不容易,找理由勒索你還難嗎?
韓國隻剩兩郡之地了,也不能太過分。
這次要你五座城就行了。
春耕剛過,便以李斯為使臣,前往韓國下聘,求娶韓國公主。
此行聘禮百車,還有‘隨侯珠’。
價值連城的隨侯珠都當聘禮給了,這可是同和氏璧齊名的,要你幾座城做嫁妝,不過分吧。
李斯心裏還在嘀咕,這隨侯珠怎麼跟記載中的不太一樣,太平平無奇了一點。
感覺就是個普通的寶珠啊,就是個頭大了點兒。
罷了,大王說這是隨侯珠,那這就是,誰敢說不是?
此行應該也可以再見到師兄,韓國先王薨逝,他是一定要迴去奔喪守孝的。
師兄啊,師兄。
現(xiàn)在可是完全不一樣了。
想到這裏,李斯心中就有著控製不住的一點點得意。
當李斯來到新鄭,韓王安知道了李斯的來意以後,當場就麻了。
來者貌似善,實則不善啊。
自己守孝才滿,剛剛正式繼位,秦國就來這麼一套,這肯定來者不善呀!
韓王安將李斯好好安頓在館舍後,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議。
殿內(nèi)眾臣除了張開地,姬無夜,白亦非,還有韓王安比較器重的太子韓勝和四公子韓宇,九公子韓非。
去年韓桓惠王薨逝,韓非自然要迴國奔喪守孝。
韓非原本也想有一番作為,可是他在外求學多年,在國內(nèi)毫無根基,如今沒了鬼穀的幫助,在韓國是寸步難行,碰了一鼻子灰。
到現(xiàn)在也身無職位,不過因為其才學非凡,能力出眾,韓王安也是對他非常看重,有什麼事也會叫著他,讓他出出主意。
這一年來的遭遇,即便他天生樂觀,也是頗受打擊。
和原本曆史上的遭遇倒是頗為相似,胸懷大誌,身有大才,卻不受重用。
廉直不容於邪枉之臣。
這,才是真正的常態(tài)。
但是他也倒沒有為此而意誌消沉,反而從打擊中吸取經(jīng)驗,從失敗的鬥爭中學習教訓,他的著作,已經(jīng)將要完成了。
在這個世界上,一切肉體終究會化為泥土。
然而思想,文化,知識卻可以世代傳承,無論百年,千年甚至萬年,終究烙刻在這片土地上。
也許終有一天,曾經(jīng)的知識與思想,不再適應新的時代,甚至會逐漸暗淡無光。
但他終究成為這個民族,這塊土地的一部分,永遠融合在一起,再也無法分離。
而他的名字,也終將銘刻在曆史長河之中,化為人類文明群星的一部分。
但是此刻,他依舊隻能站在一邊兒,雖然有一點插話的資格,但是聽不聽可就是人家的權(quán)力了。
在韓王安講清了秦國使臣的來意之後,下麵這群人可謂是各懷鬼胎。
姬無夜表示無所謂,我又沒損失,最好還是同意,千萬別得罪了秦國。
白亦非心中大喜,這貌似是個機會啊,能往秦王宮順手送人啊。
表妹,你的機會來了!
張開地眉頭緊皺。
太子韓勝有點擔憂,秦國,韓國可是完全惹不起啊。
韓宇則是在想這件事情上能否得到什麼好處。
唯有韓非心中焦急,他對朝堂上這些蟲豸的死活並不在乎。
這一年下來他對這群人看的是透透的,除了自家人,其他的真是巴不得他們都死透了。
整個韓國上下沒救了,在秦國經(jīng)年累月的威脅滲透下,所有的高官貴族,包括他的父王,每個人都是想著得過且過,爽一天是一天。
指不定哪天就沒機會了。
這麼想貌似也沒錯。
雖然這群蟲豸已經(jīng)沒救了,但是紅蓮不一樣。
韓國的天空被無盡的烏雲(yún)遮蓋,紅蓮,就是雲(yún)縫間透出的一縷陽光。
這是韓非在韓國,在這個自己的國家,所感受到的唯一的一縷溫暖。
他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妹妹。
韓王安眉頭緊皺,歎息道:“諸位卿家,都說一說吧,有什麼想法。”
一瞬間,所有人把目光都看向了張開地。
誰讓他是相國呢。
即便張開地世代富貴,修養(yǎng)極高,養(yǎng)性不俗,但是一時間張開地心裏的話還是很髒。
張開地無奈開口:“迴大王,秦王以隨侯珠為聘,已經(jīng)足見其決心。”
“而且這也是一件好事,天下誰都知道秦王重情重義,能與秦王結(jié)為姻親,對韓國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張開地的意思很明確,我們沒有拒絕的權(quán)力,認了吧。
韓王安說道:“這些道理寡人自然明白,寡人不是說要拒絕。”
“寡人是想知道嫁妝該怎麼迴?”
“隨侯珠價值連城,韓國有什麼可以頂?shù)纳想S侯珠的嗎?”
“別說迴禮三倍,就是兩倍,也迴不起啊!”
“若是不迴,豈不是羞辱秦王?一個不慎,好事就要變禍事了。”
張開地直接就無言以對了。
好嘛,還以為大王你是不願意呢。
畢竟秦王要的是你最寵愛的女兒。
結(jié)果你是擔心迴禮的問題啊。
韓王安見張開地不說話了,看向其他人,眼神看向誰,誰就把眼神躲閃開。
大王,你別看我們呀,我們也拿不出來啊。
韓王安長歎一聲:“昔年秦王用韓國五座城求娶楚國公主,楚王迴禮便是這隨侯珠。”
“如今秦王以這隨侯珠為聘禮,若是換算成城池,豈不是要十座城池?若是雙倍迴禮,就要二十座城。”
“寡人還不如舉國歸附了秦國算了。”
一群人麵麵相覷。
不知道多少人心中在想:倒也不是不行啊。
太子韓勝急道:“父王不可!”
“哪有以國為嫁禮的?”
“韓國本就是秦國附屬,秦國一定也不會接受這種方案,好似在找理由吞並韓國,傳出去多不好聽啊。”
“秦國一定也是了解韓國的難處的,禮儀這些隻要對等就好,也未必一定要更多。”
“昔年秦國以五座城池換取隨侯珠,咱們韓國也用五座城池為迴禮,也是夠了。”
張開地心中一聲悲歎,沉聲道:“太子所言有理,老臣讚同。”
韓王安輕輕一歎:“看來也隻好如此了。”
“諸位卿家,可還有什麼別的建議?”
“大將軍覺得如何?”
感謝
@書友20190517063854411
@尷尬
打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