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原本的燕趙之民不敢想的事情。
燕趙苦寒,不隻是環境惡劣。
更是貴族兇惡專橫,官員貪婪無度,也隻有入了大秦,凡事按照秦法遵行,他們才知道什麼是規矩。
寫在紙麵上,嚴格遵守的規矩,哪怕仍有偏頗,可也都是明著來,總好過老爺們說什麼就是什麼,最終解釋權全在他們口中的規矩。
而且秦法真的是一視同仁,不容侵犯。近幾年因犯法被處置的貴族比百姓還要多。
畢竟平民往往不太敢犯法。
而貴族往往不太喜歡遵守法律。
尤其是大秦這種規矩繁多,嚴密嚴苛的法律。
經由投胎技術好而得享富貴權力的人,其中很大一部分人的愚蠢和狂妄,甚至是普通百姓難以想象的。
那些上位者們,貴族們的小把戲,洗腦普通平民,總是宣傳他們這些上位者是多麼的英明睿智,仁慈善良,而實際上。
世卿世祿製下,既得利益群體,精英永遠是少數,蠢貨是多數。
至於仁慈善良,那更是奢侈的東西。
這些送上門讓大秦立威又洗牌的蠢貨,比想象中還要多。
連坐製度下,對於大秦快速進行權力洗牌,增強掌控力,這群蠢貨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而且,合情合理合法合規。
可喜可賀,可喜可賀。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所有人遵守同樣的規矩,有功得賞,有過受罰,可以極快的提高凝聚力,認可度。
再加上大秦高效的基層管理,基層建設,是真正切實的讓普通百姓們的生活有了極大的提升。
即便這個時代九成九的人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教育,大字不識一個,但是老百姓並不傻。
日子是越過越好,還是越過越差,還是分得清的。
賤的不行的蠢貨是有,也許以後隨著生活的變好會變得更多。
人有一個共同心理,那就是當現在過得不好,一定迴憶從前的好,但是記憶是會出錯的,人們會本能的模糊那些會讓自己難過的迴憶,而放大幸福的迴憶。
但是現在,絕大多數普通百姓乃至於些許基層官吏,小貴族,還真沒賤到懷念以前的日子。
人的記性雖然往往不太好,但還不至於差到這種地步,這短短幾年的時間,還不至於讓他們模糊以前。
雖然沒有讓他們過上傳說中那樣的好日子,但是比起來以前,已經是天壤之別了。
即便是隔壁三國都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可是大秦竟然依舊可以安寧無事,這是以往燕趙絕不可能發生的事情,是燕趙之地百姓難以想象的事情。
在這樣的亂世,可以不打仗,可以說是是極為奢侈的事情。
自周元王繼位,進入戰國時代,至今二百四十餘年,僅僅有記載的大小紛戰便多達二百三十多起,死亡兵卒兩百四十多萬,因戰亂流離失所,家破人亡之人不可計數。
在戰國,在戰爭中平民死亡數與士卒死亡數比例最少為五比一,最高甚至可以高達二十比一!
每一場戰爭,除了戰場之上死亡的普通士卒,在看不見的地方,死去的平民往往更加數不勝數。
被官府奪去糧食供應戰爭而餓死,和死在戰場上,這兩種死法孰好孰壞,還真是難言的緊。
安寧,和平,穩定,這就是亂世中的百姓最渴望卻不可得的奢侈。
而現在,嬴政為他們帶來了。
民心,可定。
在燕趙韓各地百姓的生活越過越好,周邊的魏國,楚國,也會看得到。
首先確實是事實。
其次、
嬴政會積極傳播!
大秦,就是文明與和平,繁榮與安寧的燈塔!
對於輿論的重要性,嬴政從來都是放在第一位的。
有五分的好,要吹出十二分的好,而且要宣傳的人盡皆知!
隻有如此,那些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的人,才會簞食壺漿,夾道歡迎大秦天軍去拯救他們於水火之中!
輿論的武器用的好,可勝過百萬大軍!
不過雖然在逐漸融合,一切穩中向好,也並不意味著真的一切都很順利。
韓國和燕國還好。
韓國毗鄰大秦,是對大秦的變化看的最清楚的,再加上數十年蠶食,韓安也是個懂事的,積極宣傳配合韓人融入大秦,遵從聖君領導,融合相對順利。
燕國也還好,畢竟燕國王室實在喪失了人心,而燕國原先的體製在大秦的衝擊下,對比差距太大。目前大秦在燕國不隻是沒有統治收益,還一直在投入人才物資扶持,燕國百姓是切實可以得到好處的。
秦燕兩國又一向交好,沒什麼仇恨,融入也是比較順利。
主要問題點還是在趙地百姓。
還是趙國。
長平之戰的仇恨不過三十年,這仇恨依舊還未曾消散,這刻骨銘心的深仇大恨不是那麼容易消散的。
哪怕嬴政那麼經營自己的名聲,和嬴馨聯姻,立嬴馨為後,幾次三番援助趙國災情,攜手念端給趙地百姓帶去更好的生活,甚至收下趙王後安撫趙地百姓。
但是,人這種生物,恩情也許忘得快,可是仇恨,實在不是那麼容易忘記的。
如今趙地百姓,許多人心中依舊是排斥大秦,哪怕已經是秦人,可還是排斥。
倒不是懷念舊國,舊國也沒什麼值得懷念的,隻是單純的排斥。
倒也不至於造反,但是這種消極對待本身就是隱患,也會大大拖累融入大秦的進度,甚至某些人會成為暗地裏策劃謀逆之人的武器。
尤其是代地。
雁代之地民風彪悍,半農半牧,又常年在李牧的管理下,相對獨立。
李牧被殺,他們憎恨趙王室,但是並不意味著就喜歡秦王室。
在他們看來,一筆寫不出兩個趙,秦趙一家人,那是一丘之貉。
雁代之地對融入大秦是最缺乏積極性的。
如果隻是依靠時間的力量,這需要太久的時間了。
對此,嬴政期待的契機馬上就要到了。
打一巴掌給個甜棗,現在棗給的夠多了,需要給點大嘴巴子了。
不挨毒打,那是不知道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當然,大嘴巴子不能嬴政給,嬴政給的話那就更不利於融合了。
要借天時給。
隻有在生存的危機麵前,在苦痛與災難之中,人們才會更快地淡忘仇恨。
雪中送炭,才會收獲最好的效果。
民心似水,如何得到和掌控,是一門藝術,單純對人好是不行的。
水流需要引導才不會釀造成災難,需要引導才可以成為助力。
這個契機終於快到了,隻要操作的好,可以徹底讓趙地百姓再無排斥之心。
嬴政是隻要好名聲的,壞名聲,那是一點也不擔。
有個好名聲那是太重要了,嬴政太明白這個道理了,名聲好,往往做什麼事都事半功倍。
即便是,在得到女人芳心之上,也是如虎添翼。
就像現在的素心淨月。
素心淨月一個人待在素錦宮,窗戶大開,素手撐著無暇俏臉,麵無表情看著窗外,下流的身材在寬大的宮袍下都一覽無遺,豐碩的飽滿在宮裝下依舊是吸引人第一時間就把目光盯上去。
窗外疏梅篩月影,依稀掩映。譬如此時佳人心情一樣,麵上毫無感情,看不出喜悅或痛苦,但是心中陰晴不定,光暗斑駁,患得患失。
進宮都大半年了,見嬴政的時間實在不多,少有幾次見了,也隻是在公眾場合,人員眾多,心裏哆哆嗦嗦的素心淨月也不敢多說什麼,隻是一人找個盡量不引人注意的地方,悄然靜立。
不過像她這樣的美人,無論在任何地方都像是鶴立雞群,想要不引人注意實在是不太可能。
隻是她身如青竹,麵似寒霜,實在也讓人不敢親近。
搞得宮裏人私下裏都議論紛紛,這位道家的絕色仙子,還真是清冷如仙,不落凡塵。
當然,現在時間久了,便也有人嘲笑說這位道家仙子過於孤傲冷漠,導致大王都不愛親近。
入宮那麼久,都得不到大王寵幸。
素心淨月私底下都要委屈哭了,天可憐見,自己私底下在大王麵前,絕不會冷漠對待,實在是大王來都不來!
素心淨月現在是真的一點自信也沒了,不由得真的心中懷疑,莫不是自己看起來難以接近,大王真的心中厭棄?
可也不是啊,大王知道自己是怕人啊,而且先前大王看自己的眼神,也不是沒興趣的樣子啊。
素心淨月倒不是很在乎些許風言風語,在宮裏自己一個人也頗為清淨自在,除了一些必要場合,根本也不用出門。
但是入宮這麼久,連侍寢都沒有,這也實在太匪夷所思,搞得素心淨月心裏也真是幽怨非常。
而且很多事越是不願意去想,反而越是在腦海中迴蕩。
大半年來,素心淨月總是不由得想起剛入宮那天和嬴政的相遇,以及、那羞人又醉人的親昵。
她長這麼大,自從十一歲以後,除了和母親還有身體接觸,和其他人都再也沒有了,即便是父親都沒有。
再加上怕交際不想出門,見的人也是少之又少,更不曾和男子親近,驟然和一個不討厭的男子,尤其是確定會是她男人的男子親昵,那種奇妙的感覺讓她實在無法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