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話學者夏青教授說,華夏的祖先們按照自己的觀念,將自然力加以擬人化。在《檀君神話》中風、雨、雲彩、樹木等自然現象,都以風神、雨神、雲神、樹神等擬人化的形象出現。朝國天降文化的形成和發展,與薩滿教的發生發展,有其曆史的關係。
張洪德教授說:“反映在朝國天降神話中的天神信仰,其根源,在於對超自然的精靈的崇拜上。薩滿視天神為至高無上的最高神來崇仰,原始人的神話或思維,將‘上天’從自然中分離出來,賦予它社會的觀念,把它奉為具有絕對權威的神祗。從而出現了上天這一代表社會諸力量的神祗,上天也就具有了社會屬性。”
黃梅導遊說:“我們導遊,對龍生神話頗有興趣。先談龍生神話,朝鮮古代神話中,龍生神話為數不多。這類神話的主人公,出生於龍所產下來的卵,或出生於龍的胳肢窩,可以《拖解神話》《智神話》為例。我認為,龍生神話是一種東方特有的文化,對龍的崇拜也如此。如朝國民族,視龍為神聖的神祗來崇拜,龍主管著人世間的降雨。在水中世界裏,它又是水中萬物的統帥。這種信仰,到中世紀也相當普遍,各地都設有龍神龕,方便人們拜龍神。”
劉傻子教授說:“龍神信仰,在朝鮮來說,是一種對水神的崇拜。是將自然力擬人化了。在這方麵,它同中國的龍神崇拜,有著一定聯係。龍神可以與希臘神話中的波寒冬相比較。龍神信仰在其發生初期,與其地理環境,有著密切的關係。是對自然和自然力的一種幻想的產物,也是對自然、自然力的神話幻想。”
楊揚導遊說:“這種信仰,它主要發生在生活在海岸、河川、湖水邊的原始人之中。而生活在窮山僻壤或平原上的,即遠離大海和江河的內陸地方的原始人當中,是很難看到龍神信仰的。如穢族、貊族原始人中,沒有發現龍神信仰。”
沈教授說:“要想知道龍神信仰的根源在哪裏,首先,應從生活在沿海地方的三韓諸種族中尋找,這裏具有產生這個信仰的自然地理環境。一種信仰或神話,是原始文化的一部分,或多或少地反映著當代社會曆史現實。”黃梅說:“龍生神話,是在長期的曆史時期中發生發展的。南方諸種族,在長期的海上活動和捕撈活動中,創造出來的原始藝術—龍神文化。有一定的社會生活基礎,人們主動地繼承很多有關龍神的神話遺產,將龍神文化作為一種圖騰形象。”
黃梅導遊說:“我在劉傻子教授麵前班門弄斧,我以為,在研究龍生神話與龍神文化時,應注意區分它們與熊、老虎或雞、喜鵲等圖騰之間的關係。龍神並不是圖騰,龍不是具體的動物,而是幻想的動物,所以龍神信仰,是對超自然的精靈的信仰,即萬物有靈論的表現。可以說水神信仰,即龍神信仰,是圖騰存在以前就發生、發展的一種原始信仰。”
劉傻子說:“我不反對楊揚的見解,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朝鮮的神話遺產中,有兩篇龍生神話,一篇是《拖解神話》,另一篇是《閼智神話》。這兩篇神話,在豐富朝鮮的神話遺產方麵,占有重要的地位。這些神話,在傳承過程中,受到了卵生神話、天降神話,以及崇拜雞圖騰、佛教、儒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並被補充潤色。但它基本上保存著原先的獨立性,且具有研究價值。”
黃梅副教授說:“我們可以探討一下隧穴文化和神話,隧穴文化是與隧穴信仰有密切關係的。《三姓穴神話》的主人公良乙那、高乙那、夫乙那,就是從稱為毛興穴的隧穴中迸出來的。因此,可以假設,這個神話與隧穴信仰有關係。那麼,朝鮮的民俗及其他方麵,有沒有存在著隧穴信仰的痕跡呢?”
劉傻子說:“我來講《檀君神話》吧,古時候,有一隻熊和一隻老虎,同住在一個山洞裏。它們每天祈禱上天,希望賜予它們人身,這是隧穴文化。”
《檀君神話》是流傳至今的朝鮮族最古老的族源神話。相傳,檀君是古朝鮮的開國者,他的父親桓雄,是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率領三千部下到太白山頂的神檀樹下,主管農事、治病、刑罰、善惡等人間大事。其間,有一熊一虎同住於一個洞中,它們來到桓雄大工麵前,請求大王用神術把它們變成人。桓雄便賜與神靈的艾草和蒜頭,叮囑它們,將它吞進腹中,再到洞穴避日百天,則可以實現各自的願望。
“大熊遵囑,結果避日二十一”天,提前變成了人類,作了熊女。老虎因性急,跑山了洞穴,未能變成人類。熊變的女人沒有配偶,就去祈求桓雄大王。桓雄就與熊女結合,生了一子,稱檀君,名王儉。這個檀君,就是古朝鮮的開國君王。故事一方麵,它把檀君的父親說成天帝的兒子,反映了古人的敬天思想。”
桓雄說:“另一方麵,又把他的母親說成是由大熊變過來的熊女,給動物賦予人的靈魂,表現出對熊的圖騰崇拜。古朝鮮人還不能把自己同自然進行任何區別,以為周圍的自然物,同自己一樣有思想、有感情、有靈魂。故他們把動物視為自己的祖先,加以崇拜。
夏青教授說:“《三國誌·高句麗傳》所說的隧神,是與隧穴居住現象有關係的。《三國誌·高句麗傳》記載說:“其國東有大穴,名隧穴,十月國中大會,迎隧神還於國東上祭之、置水隧於神座。很明顯,隧穴居住同隧穴信仰是密切相關的,上麵所引用的內容,同樣反映在《後漢書》《舊唐書》《通傳》中。高句麗人的隧穴信仰,是相當虔誠的,祭隧神時,國王親自祭神。《舊唐書·高句麗傳》記載:‘國城東有大穴,名神隧,皆以十月王自祭之。’”
劉傻子說:“從這一記載中,可以看出,當時是多麼重視隧穴信仰的。從高句麗國王到下層庶民,都把祭隧神的儀式,當作是全國性的活動來舉行。這種隧穴信仰,今天在濟洲島,可見一斑。居住在濟洲島漢拿山附近的居民,每年都要去毛興穴祭隧神。”黃梅問:“巖出神話《金蛙神話》中,金蛙被偶然發現,出生於巖石下麵。文氏始祖,也是出生於巖石之中的。在朝鮮民俗中,也可以看到類似現象。”
劉傻子說:“民俗中的這些巖石崇拜與信仰,尋其根源,也可能與巨石文化時期的原始信仰有一定的關係。我們可以探討一下巖石文化和神話,《金蛙神話》雖與天降神話有一定的聯係,但它具有獨特的特性。”沈聰明說:“朝鮮神活中的原始信仰,集中表現在神話主人公的誕生背景上。從這一點來考察《金蛙神話》,就可以看出,它所表現出來的信仰,區別於其他神話的信仰。《金蛙神話》中主人公,誕生在巖石下麵,其形狀象金蛙。朝鮮民俗中常見的信仰之一,是巖石崇拜。這種巖石崇拜思想,與金蛙誕生在巖石下麵這一故事,有沒有關係呢?”
劉傻子教授說:“如上所述,朝鮮有崇拜巖石的習俗,到了中世紀乃至近代,民間裏還有到有名的巖石處或其形狀雄偉,奇異的巖石處祭拜的現象。史料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如《三國誌。韓傳》辰韓條中說:‘初生子,便以石押其頭使扁。’《後漢書》《晉書》《梁書》中也有同樣的記錄。
於張喜接過話頭說,綜合分析這些古文獻的記錄,可以看出,這是辰韓種族中普遍存在的習俗。《三國誌。韓傳》辰韓條中,還有這樣的記載:‘兒生便以石壓其頭,欲其褊,今辰韓人皆褊頭。’由此可見,這不僅是當時的習俗,而且,是流傳很久的傳統習俗。這一習俗,反映了辰韓人的美學觀念,但其根源不一定僅在於此。”
夏青教授說:“《三國誌·高句麗傳》記錄著高句麗人埋葬死人的方式。史料中說‘石積為封’。從考古學發掘出來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出石墳中半屈身葬的痕跡,這是巨石文化時期的文物。當時死了人,也可以土葬,而他們為什麼不搞土葬而搞巨石葬呢?這是否與巖石信仰有關呢?當然,有關這個問題,一些曆史學家和考古學家,也許有與之不同的觀點。為了得出一個較客觀的答案,我們不妨考察一下古埃及人的巨石文化時代。”
楊揚說:“古埃及人認為人有靈魂,靈魂與肉體為一體,一旦靈魂離開肉體人就會死去。他們想,肉體要是腐爛了,靈魂就無法再迴到肉體中來。因此,他們尋找防止肉體腐爛的方法,用巨石建立起金字塔式的建築物來安葬死人。後來,他們又發明了香油,把香油塗在屍體上,製成木乃伊,把木乃伊裝入石棺,安放在金字塔中的石室裏。古埃及的這種習俗,很多流傳到今天。在埃及、蘇丹等非洲北部國家,發展的巨石文化,與靈魂不滅的觀念有密切的關係。朝鮮的巨石文化,也不能不說與信仰毫無關係,這兩者之間,必有一定的關係。靈魂不滅的信仰,在朝鮮古神話中有許多痕跡。”
溫馨提示:按 迴車[Enter]鍵 返迴書目,按 ←鍵 返迴上一頁, 按 →鍵 進入下一頁,加入書簽方便您下次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