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徐良呢,因為有言在先,故而不敢跟人家陸元泰正麵交鋒,這一打呀,就是五十合,徐良雖然不知道,說人家這個劍法, 都是些什麼來曆,但是徐良可看的清楚,陸元泰這叫有意賣弄。
徐良不由得暗自好笑,同時呢,說陸元泰這劍法施展開來,果然就逼得徐良無法近身,陸元泰是挺高興,可他就不知道,那徐良更高興。
老西兒給樂的鼻涕泡都快冒出來了,隻盼著陸元泰能多來幾手,你要能把那天下劍法悉數施展一遍,那讓我白眼眉給你行個禮,叫你一聲師父,那我連個喯兒都不打。但是徐良也看出來了,陸元泰的劍法確實高妙,自己要一個不留神,那就是非死即傷。所以徐良當時凝神戒備,同時啊,還不忘給陸元泰叫個好:呃我說那個陸老劍客,果然是劍法精奇,神出鬼沒,呃山西人我是心服口服,外帶佩服,呃果然是好。
哈哈哈~陸元泰一聽,是倍加勇猛,這把碎玉劍, 向來也沒有過這等待遇啊,在陸元泰傾盡全力施展之下,這些個天山絕技,是衝著徐良是傾瀉而出。
好幾迴啊,徐良就覺著,人家這劍光繚繞,晃的自個兩眼珠子都疼,更絕的是,好幾次,徐良因為不敢全力施展,就被人家的碎玉劍,就這個劍氣,給老西兒壓得好懸喘不過氣來。要不是徐良這一年多來苦心修煉血海鯨息訣,略有小成,指不定眼下啊,還真就敗了。
一邊打著,徐良就一邊想啊,看來我這個能耐啊,要想說更上層樓,一來我這天遁劍法,須得多加習練,火龍真人就說過,說到天遁劍法練到最高境界,叫飛劍斬黃龍,可以施展出無形無相的氣劍。就這個,我連邊都沒摸著呢。再一個,就得說到這內功心法,看來血海鯨息三字訣,實有大用,我還得加倍苦練才是。最後兩個,一個是天地人神掌,一個就是輕身功夫。
徐良就認為,說你看旁人叫我山西雁,實則呢,就我這個輕身功夫,跟少林,武當,峨眉都沒法比,前者在流沙樓會鬥武聖人, 那武聖人施展無量身法,那才叫天下一絕。
可直到今日,徐良會鬥陸元泰,他這才意識到,看來我這個輕功還有待加強啊。
說到這兒啊,咱們扯個閑白,也可以叫正本清源,說徐良有個綽號叫山西雁,單先生說這乃是因為老西兒的輕功高明,實則不然吶,山西雁這個稱唿,實質上跟徐良的名字,大有關聯。
咱們在前文書說過,徐良這個良字兒,乃是當日雲中鶴魏真魏道爺,有一日啊,他就想到,說當日三國年間,蜀國老馬家有哥五個,其中老大叫馬良,也是生來的一道白眼眉,跟眼前這娃娃一般無二。故而,魏道爺這才給徐良,把涼快那個涼,改成為了現如今,馬良這個良,同時等到徐良成年之後,給徐良取了個字兒,就叫世常,魏道爺是意思是,三綱五常這五常,仁義禮智信,是做人的根本,時刻不能忘懷。所以老西兒就叫徐良,徐世常。
那怎麼叫山西雁呢,這就得說到列國年間,晉文公重耳,這您都知道,重耳登基之前,他老爹晉獻公,這老頭年老昏聵,想把小兒子立為儲君,就把先前的太子給殺了。重耳一看,虎毒不食子,老頭兒,你~可再一看這個形勢,自己要慢跑一步,也得跟著吹燈拔蠟。故而,重耳就一路流亡十九年,這十九吶,一路之上那些個文臣武將是舍命相隨,保著重耳周遊列國,最後重返晉國,是登基坐殿,這就是鼎鼎大名的晉文公。
那麼這一十九年,追隨重耳的這些個文武群臣,就被稱為,叫山西雁。
那位說,這都是一群晉國人,也就是山西人,可怎麼叫雁呢,就因為古人認為,大雁,有五種美德,仁義禮智信,也正對應人間的五常。大雁這種動物,與眾不同。
在水滸傳裏頭啊,說有一日,水泊梁山的大頭領宋江,打了個大勝仗,豪情勃發,是仰天長嘯,一時間就瞧見幾行鴻雁。可奇怪的是,這些個大雁呢,他沒有跟教科書上寫的那樣,說一會兒排成一個人字,一會兒排成一個一字。而是高低亂飛,很不像話。
宋頭領正然吃驚,這時候迴頭一看吶,就瞧見,原來是浪子燕青,這小夥子拈弓搭箭,瞅準了大雁,嗖兒嗖兒~·是箭無虛發,不大會功夫,射下來十多隻大雁。
宋頭領一看,很不高興,當下就嚴肅批評了燕青獵殺野生動物,破壞生態環境的違法行為,並且啊當眾做了細致的思想工作,宋江就說:鴻雁南渡北歸,總是結伴而行,南來北往千裏迢迢,不拋棄不放棄,碰見同伴死去,就好一陣哀鳴,有個成語叫哀鴻遍野,就這麼來的。說自個的配偶死了,終身守節。群雁之間,彼此照顧,兄友弟恭,是母慈子孝。故而,此乃是仁義之禽也,你又焉能隨意殺害呢?
燕青聽完了,默然無語,悔之不及。所以,古人認為,雁有五常,正對應人間五常,同時呢又恰好對上了馬氏五常,而馬氏五常頭一個,叫馬良,就是徐良這個名字的來曆。
故而,徐良被稱為山西雁,追根尋源,跟徐良徐世常,這個名字是息息相關。
誒,那位說了,不對呀,徐良,他這個字兒,不叫徐世珍嗎?
這個呀,又另有緣由。說白眉徐良出世,在烏龍嶺高家店,巧得了金絲大環刀,這把寶刀,頗有古怪,軋把峭尖雁翎式,冷颼颼奪人的二目,到後頭掛定銅環,花浪浪作響。書中代言,這口寶刀,乃是大晉老丞相赫連坡所造,一共三口寶刀,一口叫大環,一口叫龍殼,一口叫龍鱗,專能切金斷玉,這樣的寶物,總得有德者受之,德薄者失之。
那麼這個赫連坡,就是曆史上著名的赫連勃勃,在五胡十六國的年代,是興風作浪,列土封疆,誒這麼一個割據政權,十六國之一大夏國的開國太祖。
這個赫連坡,鍾愛寶刀名劍,命人鍛造一把神兵利刃叫龍雀大環,其實也就是大環刀,龍雀刀,以及龍鱗刀。史書記載,這幾把神兵利刃,名冠神都,如風糜草,威服九州,最後四個字,叫世世珍之。那意思世世代代要好好愛護。
所以,徐良徐世珍,應該就是由此而來。那麼小達摩白雲瑞的金絲龍鱗閃電劈,正是赫連坡三口寶刀之中的龍鱗刀。
大概就是這麼個意思,說書人姑且這麼一說,您吶,姑且一聽。
閑話不表,咱們書歸正文。
說徐良會鬥陸元泰,眼見得這位天山派主寶劍絕學,是層出不窮,而且就這些個招式,經由陸元泰使出來,那是更見威力。老西兒一邊打著,一邊是暗暗高興,直覺得今日一戰,受用無窮啊。當時施展天遁劍法中的意在八方,無招之法,是頻頻招架。
咱們單說一旁的孫陀羅,剛開始啊,孫陀羅眼見得陸元泰攻而不守,那老西子則是守而不攻,他就認為,是這個陸元泰占著上風,看來隻要陸元泰勝過徐良,那我孫陀羅,我就不用動手了。
可到了眼下呀,倆人打了能有一百多個迴合,就半個多時辰過去了,孫陀羅呀,他可就漸漸看出眉目來了,噝,這,不對呀,這個白眼眉的醜鬼,分明就是在有意戲耍陸元泰。
可與此同時啊,陸元泰也看出來了,打了這般時分,他能看不出來嗎,無論自己怎樣使勁,如何獻出絕招,始終是傷不到這個老西子分毫。陸元泰不由得就有些著急上火,心說話,這我要敗在這個後生手中,那慢說我金角劈天,就我整個天山派,都得跟著丟人現眼呀,那我再迴去了,天山南北兩宗那些個茬子,還能服得了我嗎?噝,唉呀,陸元泰一邊打著,不由得他是暗暗心驚啊,他這鼻窪鬢角可就見了汗了。
噝,誒~對了,這個醜鬼方才不是口出大言,說是隻要他那太阿劍,斷了我碎玉劍,他就算栽嗎,罷了,看來事到如今,沒有辦法,我就得拚著這把碎玉劍不要,換他徐良一個服輸認罪。
其實,這,這就可以說很不要臉了,這叫勝之不武。
且說當時陸元泰眼瞅著,勝不了徐良,他這個心態一變,緊跟著招式也隨之一變,唰唰唰~一招一式,誒, 都是衝著徐良這太阿劍的劍刃去的。
老西兒一眼看穿,禁不住心中冷笑啊,心說好個陸元泰,抓著我個話茬子,你竟然使出如此下作手段,要逼我服輸,就你這等狹小氣量,你怎麼上位天山派主的呢,誒呀,難怪天山派近年來一蹶不振,看來原因就出在你的身上。
可徐良雖則不忿,但是陸元泰打法一變,徐良是更覺著吃力,一招一式,非但得避開對方的碎玉劍,可你要想戰敗陸元泰,你光躲著不行,你得主動出招才行。但是就以陸元泰的能為,你要想說不碰著他的劍刃,就把他給打趴下,不那麼容易。
幾番試探,徐良是始終占不到半分便宜,事到如今,老西兒不由得暗暗有些後悔,看來事到如今,說敗,我敗不得,一旦敗了,那孫陀羅,乃至於整個天竺少林就得淪為武聖人囊中之物。可要勝,就這般打法,對手還是天山派主,這真就是不容易。誒,老西兒也見了汗了。
就這樣,金角劈天,對陣白眉大俠,寶劍對寶劍,一時間打了個旗鼓相當,是將遇良才,打到最後,陸元泰恨不能都快瘋了,一把碎玉劍,招招式式找著徐良玩命。徐良呢半攻半守,是苦苦支撐,當時使出血海鯨息滔字訣,唰啦~老西兒頓覺著丹田之氣遊走全身,渾身上下似乎有使不完的氣力。
罷了~徐良一咬牙,心說陸元泰,今兒就是耗,我也得給你這個老匹夫,活活耗死在這兒。
可恰在此時,誰也沒想到,忽然之間,也不知道打哪兒就傳了一嗓子:阿彌陀佛,孫陀羅,爾往哪裏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