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錦和馮保走出無逸殿,馮保跪下給黃錦行了大禮,說的:“兒子去了南京,幹爹要多保重!”
黃錦說道:“馮保,今後的路,就隻有你自己走了,咱家管不了你了!記住,咱們都是陛下的奴才,別忘了本,收拾收拾就上路去吧。”
馮保再次重重的給黃錦磕頭後才離開。
黃錦在無逸殿前久久的佇立著,等到嘉靖喚他才急急趕去。
朱希孝領命之後迴到錦衣親軍指揮使司衙門,向陸炳說了此事,陸炳問道:“朱指揮怎麼看?”
朱希孝說道:“都堂,此去南京,不知南京錦衣衛可否信任,都堂可有可用之人。”
陸炳隻得報以苦笑,若是其他地方的錦衣衛,陸炳這個緹帥都能摻和一下,唯獨這南京錦衣衛,陸炳也是徒喚奈何。南京錦衣衛與北京錦衣衛多卷入宮廷內部鬥爭不同,自己的職任往往起到恩蔭寄祿之用。南京錦衣衛中,都是一幫勳臣子弟,在錦衣衛也就掛個名領份俸祿而已。
尤其是魏國公府,與南京錦衣衛淵源頗深,陸炳也不好插手。徐達三兒子徐膺緒這支子孫世襲南京錦衣衛指揮僉事,執掌南京錦衣衛已經六代,經營南京錦衣衛頗深,豈是他陸炳能夠輕易撼動的。
現在執掌南京錦衣衛的是原魏國公徐俌的幼子徐天賜,徐俌先後曆官五十年,最以孝著稱,持身廉慎,進退揖讓,皆有法度 。即使麵對權貴,亦神氣剛嚴,未曾稍有貶損,旁人無不敬畏。兩次出任南京守備,受官民愛戴 。
徐天賜是現任魏國公徐鵬舉的小叔,人稱徐錦衣,這位徐錦衣雖然出身勳臣世家,但是確實風流儒雅之輩,徐天賜利用他的特殊身份和各種人脈在南京大興土木,拓建成當時南京最大而雄爽的私園,取名為東園,又稱徐錦衣東園,即現南京白鷺洲公園。
徐天賜交遊廣泛,從發現了張居正的原湖廣巡撫顧璘到西遊記的作者吳承恩,都是東園的坐上客。當世大儒,曾任禮部尚書的湛若水在《東園記》中縱情詠歎:獨樂而不若與人,與少不若與眾,東園子天下之賢公子也,所與遊皆天下之賢士大夫也。
徐天賜通過這種廣泛的交遊,在朝堂上贏得了極好的聲譽,同時通過資助貧困學子在官場上維係著良好的關係,所以將南京錦衣衛經營的鐵桶一般,就連陸炳也無能為力。
陸炳說道:“既然是陛下的差事,那就不能怠慢了,這樣吧,從衛中選五百精幹校尉,隨朱指揮一道去南京,本都堂再給南直隸總兵俞大猷去信,若有事可尋俞大猷相助。”
朱希孝謝過陸炳後就去準備了。
朝廷上關於誰去東南的爭論還是再繼續,但是隨著趙文華的備倭七事公開,東南出身的官員們集體不幹了,趙文華已經把準備從東南士紳們手中獲取財富都說到明麵上了,他們怎麼敢放趙文華去東南,不少大臣紛紛上疏,稱趙文華所論是妄言,要求嘉靖處罰趙文華。
但是嘉靖對此沒有任何反應,而是召見閣臣和本兵商量南京守備和視師的事情。
嘉靖調整南京內外守備,已經不是新聞了,在這個節骨眼上,嘉靖同時調整南京內外守備,換掉了守備南京多年的魏國公,啟用的都是嘉靖年間複爵的一幫勳臣,對南京勳臣的不信任已經是擺在明麵上的。
嘉靖說道:“南京內外守備,久未調整,恐置鬆懈,故而朕加以調整,嚴加防守,特恐倭寇驚擾陵寢耳。現南京無事,然事先有備。臨事不亂也,當厘清職權,分撥官軍,於江南江北設兵守禦,嚴防不測。”
確實,關於南京守備的職權,一直是一筆爛賬,小的時候,南京守備僅僅負責南京都城在內的南京內外城郭,或稱南京城池。
但是有時候南京守備的職權又大的驚人,首任南京外守備李隆管轄地域北至揚州,東至蘇州,幾乎將整個南直隸納入南京守備的轄區了。
至於南京守備的轄區到底有多大,那就全看當事官員的良心了,南京內外城郭為南京守備管轄區域,而在實際運作中則應人而異,敷衍塞責的官員隻固守南京城池,而恪盡職守的官員則把其守衛範圍擴大至江北。
嘉靖現在之所以對南京如此緊張,不僅僅是因為倭寇,還有農民軍的威脅,嘉靖三十二年七月,柘城縣遠襄集北師家莊人師尚詔率領農民暴動,僅40餘天隊伍就發展到數萬人。農民軍首克歸德府,繼克睢州、許州,現在正向鳳陽轉戰。
嘉靖一麵下令兵備副使曹邦輔督兵嚴剿,一麵加強鳳陽、南京防務,以防萬一。
聶豹說道:“析南京守備之權,首在於操江!”
南京附近江麵安全由南京操江官員統率的南京新江營水軍負責,南京守備亦有權參與。水路防守區域,南京長江地段上至采石,下至觀音港(燕子磯東)。 分三段,上江,所管江麵上至采石,下至大勝關,駐紮和尚港。上新河,所管江 麵上至大勝關,下至草鞋峽,駐紮上新河。下江,所管江麵上至草鞋峽,下至唐家渡,駐紮觀音港。
但是操江提督和南京守備的關係一直沒有厘清,雙方經常就江防問題互相推諉扯皮,以至於貽誤戰機,這次正好新任南京守備李庭竹就帶著操江提督的差遣,正好將操江提督劃歸南京守備管轄,從此後就不必再為這事扯皮了。
對於聶豹的建議,嘉靖表示同意,然後說道:“內閣、兵部要督促州縣及諸軍,對於師尚詔叛匪,要從速剿除,若至驚擾中都、陵寢,朕必置之重典!”
嘉靖是個極好麵子的人,若是被一幫農民軍打到中都去了,甚至威脅南京,那他嘉靖的臉麵何在?誰要他朱厚熜的老臉,他就要誰小命。
說完了南京守備的事情,嘉靖將趙文華的備倭七事給諸位大臣們看,並詢問他們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