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明堅很快就向教廷寫信,在信中羅明堅稱朱載坖是一個比較開明的君主,大明國力強盛,有數(shù)十萬的軍隊,大明的軍隊也裝備了火炮、火槍等武器,他們擁有數(shù)量龐大的騎兵。
羅明堅在給教廷中的信中稱大明比他見過的所有王國都要強大,北方的韃靼人據(jù)說已經(jīng)向大明的皇帝稱臣,現(xiàn)在大明已經(jīng)開放通商,興建戰(zhàn)艦,以大明的國力,一旦大明真的大規(guī)模的建設(shè)海軍,他認為歐洲這些國家並非大明的對手。
對於朱載坖,羅明堅認為他對於歐洲的事務(wù)並不排斥,他喜歡歐洲的各種精巧的機械、軍器,但是他現(xiàn)在很明顯更加需要新作物、還有能夠為他製造這些軍器的工匠,羅明堅認為,若是能夠取得朱載坖的支持,那麼天主教在大明將會暢通無阻。
所以羅明堅向教廷建議,滿足朱載坖的這些要求,向朱載坖提供各種的新作物,為大明引進歐洲的先進技術(shù)、工匠和各種書籍,羅明堅的提議得到了遠東耶穌會監(jiān)會司鐸,兼總長代理範禮安的支持。
他也認為中國曆史悠久、文化崇高、幅員廣大、物產(chǎn)豐富、人民溫文有禮,這樣的國家,不久一定能接受基督的福音。他認為傳教士們應(yīng)當改變作風,應(yīng)從學習中國的語言、文字、和國學並禮俗開始,應(yīng)有中國的心腸,而不是像之前的一些激進的教士們所說的,藉武力開啟中國傳教大門,這是絕不可取的。
羅明堅以自己親眼所見,向範禮安和教廷匯報,大明麾下的軍隊,超過百萬,裝備精良,訓練有素,絕對不是他們之前在南洋所見的那些國家可以比擬的。
而且朱載坖作為皇帝,在大明擁有極大的權(quán)力,如果教會能夠得到朱載坖的支持,那麼對於他們在整個遠東的傳教都是極為有好處的。
羅明堅認為,在整個遠東,大明就是中心,周圍的國家如倭國、安南、朝鮮都深受大明的影響,之所以之前他們的傳教事業(yè)推進的不順利,就是因為大明對這些國家的影響,要是能夠得到大明皇帝的支持,那麼他們在東方的傳教事業(yè)將會得到極大的進步。
所以羅明堅請求教廷,滿足朱載坖的要求。
而同時羅明堅還再次以教廷名義向朱載坖饋贈禮物,主要是一些書籍、航海儀器等,羅明堅向朱載坖上疏,聲稱他已經(jīng)向教廷寫信,他相信教廷一定會滿足朱載坖的所有要求的,他再次請求朱載坖允許他們在大明傳教,他相信他的教會能夠給大明百姓帶來福音。
對此朱載坖沒有答應(yīng),而是派遣禮部官員曉諭羅明堅:天朝體製,自與外夷不同,傳教一節(jié),事涉重大,非猝而可決,所請宜不允。然通商貿(mào)易,朕自無不可,爾等須謹守天朝法度,至於所獻禮物,著禮部照價給之,以慰遠人之心。若其能再獻方物,於社稷有利者,朕不吝賞賜!
收到朱載坖迴複的羅明堅大喜過望,他再次向朱載坖上疏,他確實知道歐洲從新大陸帶迴了相當?shù)男伦魑铮乙恍┳魑镆呀?jīng)在南洋種植,他會立即去信範禮安主教,請他協(xié)助,向朱載坖進貢這些新作物。
在羅明堅看來,朱載坖並沒有向很多大明官員一樣對於他們這些外夷報以歧視的眼光,朱載坖喜歡西洋的器物,甚至對於西方是有所了解的,他對於進貢的禮物,還命令官員照價給付錢財,足見他是是一個溫和的紳士,如果能夠借助朱載坖的幫助,使得大明成為一個天主教國家的話,那他羅明堅將會是偉大的功臣。
如果朱載坖得知羅明堅的想法的話,隻會告訴他你在想屁吃。
對於這些傳教士,朱載坖並沒有什麼好感,他們是什麼東西,朱載坖是很清楚,輔臣們更是對他們極為警惕。
李春芳就認為,彼輩遠涉萬裏,安能隻為傳教?所謀者必大也,宜嚴加提防,恐生禍患。
高拱也認為,這些人所言誕妄不經(jīng),而且最近西夷甚為猖獗,多次和大明發(fā)生衝突,要嚴加戒備。
禮部和科道官員更是認為應(yīng)當立即驅(qū)逐所有的傳教士,斷然禁絕天主教在大明的傳播,相比與他們,朱載坖的態(tài)度確實算是最溫和的了,朱載坖認為這些傳教士還是可以利用的,因為他們可以向大明介紹西方的一些科技成果、新的作物,同時利用他們引進一些先進的技術(shù),至於傳教嘛,朱載坖認為,天主教教義甚乖,與大明體例不和。
君臣在這個問題上態(tài)度一致的,隻不過朱載坖現(xiàn)在需要這些傳教士為他幹活當牛馬,所以要以傳教作為條件,忽悠他們?yōu)榇竺鲙只睿@些傳教士大多還是有一定知識的,同時他們努力的學習漢語,以後可以用他們翻譯西方的一些科學著作,為大明打開看世界的窗戶。
這次羅明堅贈送的航海儀器,就非常實用,朱載坖已經(jīng)命令文思院加以仿製,然後教授水師使用。
而得到朱載坖迴複的羅明堅,也立即返迴廣州,從廣州出海,去往滿剌加的範禮安處,尋求他的支持,要向朱載坖進貢能夠打動他的禮物。
而在滿剌加的範禮安,已經(jīng)收到了羅明堅之前寄出的信件,得知他見到了大明的皇帝,他極為高興,他一直想要在中國傳教,但是大明的大門關(guān)得緊緊的,對於上帝的一切閉目塞聽,盡管他認為已發(fā)現(xiàn)的國家中,大明是最和平、治理最好的國家,但是大明的官員們根本不肯同外國人有任何交往。
他們以天朝上國自居,對一切其他國家都極為藐視,這令範禮安極為苦惱,範禮安曾憑著窗戶看著中國的方向,大聲唿喊:\"巖石!巖石!汝何時得開?\"
現(xiàn)在羅明堅居然見到了大明的皇帝,據(jù)他所說大明的皇帝並不是極為排斥天主的人,這使得範禮安極為高興,認為這是教會在東方的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