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臣們趕緊領命,張居正等人立即前往兵部,準備和把漢那吉交談。
這次是以張居正為首,楊博等人為輔,來試探把漢那吉。把漢那吉哪裏是這幫老狐貍的對手,被張居正、楊博、霍冀聯手忽悠,想當順義王的心就起來了,把漢那吉向張居正表示,隻要大明能夠幫他坐上順義王之位,他保證能夠約束蒙古部落,對大明俯首帖耳。
張居正等人隨後就將這些話轉奏朱載坖了,朱載坖正在和高拱商量此事,朱載坖問道:“高師傅怎麼看這事?”
高拱認為,扶持把漢那吉對於大明來說確實是一筆穩(wěn)賺不賠的買賣,把漢那吉比之黃臺吉,肯定是要溫和的多,如果他能夠坐上順義王的位置,對於大明來說,就可以保障大明兩代不受北虜襲擾。
而且還可以挑動北虜內亂,進一步瓦解土默特部的力量,對於大明來說當然是非常不錯的買賣。朱載坖於是傳諭給張居正,大明願意支持把漢那吉,但是把漢那吉要向大明通報黃臺吉的情況,尤其是黃臺吉要是想對大明不利,把漢那吉必須第一時間向大明報告,若是黃臺吉想武力吞並把漢那吉的部眾,大明也會派遣官軍支持把漢那吉的。
朱載坖的詔書很快來到了俺答的營帳,俺答領旨之後,明白了原因,他向大明使臣表示,他立即就會召迴黃臺吉,至於迎接活佛的事情,俺答也會上表禮部,請求大明予以協(xié)助。
俺答其實心知肚明,他之所以派黃臺吉去西邊,就是想以此試探大明的反應,要是大明對此事無動於衷,那俺答就會借機擴張自己的實力,將自己的地盤擴張到西寧衛(wèi)以西,祁連山以南的青海去。但是現在大明明顯已經做出了反應,那俺答就適可而止,俺答很清楚,現在的大明皇帝是非常強勢的,而且馬芳、李成梁這些邊鎮(zhèn)大將也時刻想弄些軍功來。
隨著俺答召迴黃臺吉,大明陝西的形勢得以緩解,馬芳親自提兵,監(jiān)視黃臺吉撤兵東歸。而隨後馬芳就向朱載坖上疏,請求恢複哈密、安定等衛(wèi),經略西域,將蒙古和青海諸番部徹底隔開。
哈密衛(wèi)是大明用於保障甘肅鎮(zhèn)的安全、維護西域貢道暢通的羈縻衛(wèi)所,在嘉峪關外,大明設立了關西七衛(wèi),用於維持大明對於西域的經略,但是由於吐魯番的崛起,至嘉靖年間,土魯番的膽子越來越大,不把朝廷放在眼裏,悍然吞並了哈密衛(wèi),導致大明對於西域的控製被大大削弱了。
而當時的大明,內有大禮議,外有南倭北虜,根本顧不上收拾吐魯番,嘉靖對於吐魯番隻能采取閉關絕貢的消極態(tài)度,但是現在朱載坖終於騰出手來了,不可能放任吐魯番了。
馬芳的奏疏到了朱載坖的案頭之後,朱載坖隨即禦批,要求馬芳相機進剿,擇機恢複關西七衛(wèi),在安定衛(wèi)、阿端衛(wèi)、曲先衛(wèi)、罕東衛(wèi)、赤斤蒙古衛(wèi)、沙州衛(wèi)、哈密衛(wèi)中,距離嘉峪關最近的是沙州衛(wèi)、安定衛(wèi)、赤斤蒙古衛(wèi),這裏是漢唐的敦煌、伊吾故地,朱載坖要求馬芳首先恢複這些地方。
同時改變了之前的羈縻之策,大明要實際派兵控製西域,重新在漢唐故地建立衛(wèi)所,朱載坖下令恢複敦煌衛(wèi)、伊吾衛(wèi),將吐魯番的勢力從哈密趕出去,徹底將青海控製在大明的手中。
而在西邊安定下來之後,朱載坖指令汪道昆、戚繼光到京師陛見,同時讓嚴世蕃攜帶一批水泥來。因為之前大臣們對於戚繼光的計劃最大的疑慮就在於官軍將朵顏衛(wèi)趕走之後,要重新修築邊堡,然後再將邊堡連接起來,形成邊牆,這不但需要大量的銀子,修築邊堡還要動員大量的人力。
而在此期間,為了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朝廷還要在此地屯駐重兵,以防備東虜的進犯,這樣會給朝廷帶來沉重的負擔,不少人以北宋的永樂城之敗作為例子,認為遠出敵鏡,然後在上麵築城修牆,勝算實在是太低了,朝廷為此要動用海量的錢糧,一旦失敗,薊遼兩鎮(zhèn)空虛,國威淪喪,絕對不是什麼好計策,他們認為汪道昆、戚繼光此舉是為了自己的祿位。
但是朱載坖已經想到了辦法,嚴世蕃首先攜帶著水泥和工匠前來,之前嘉靖時,在庚戌之變後,本來準備修築京師外城牆,最初的計劃是,環(huán)城修築外廓,南麵將天壇南牆包入,然後東西兩路向北,然後從土城取土,修建北麵、東北和西北三段城牆。外城總長度預計在120裏左右,與內城構成“迴”字形布局,辟門十一座,南、東、西各三座,北麵兩座。
但是由於財政拮據,工程浩大,實際外城牆隻修築了28裏,呈東西寬、南北窄的扁長形,辟七門,四角建角樓四座。城牆內為夯土,外包磚石,剩餘的就停止修築了。
朱載坖命嚴世蕃攜帶一批水泥,從當年外城牆向北延伸修築,在夯實地基之後,用竹竿等物代替鋼筋,以水泥碎石澆築。
朱載坖和閣部重臣還有汪道昆、戚繼光等人親臨工程現場,朱載坖讓嚴世蕃給各位重臣們解釋,嚴世蕃說道:“各位,此物名叫水泥,乃是用煉鐵礦渣與煤灰、石灰石、石膏煆燒而成的,以此物築城,數日可得,遠勝夯土,即便是朝廷的重炮,也難以撼動。”
高拱問道:“嚴少司空,此物造價幾何?現在能夠多大的產量?”
嚴世蕃說道:“元輔,此物一百斤不過十文錢,現在每月可得十五萬斤,未來還能擴大產量。”
高拱對朱載坖說道:“陛下,若是真如嚴少司空所言,那此番我大明必勝也。”
朱載坖笑著說道:“既如此,就築一段城牆,看看效果再說。”
經過嚴世蕃的測算,這次帶來的水泥可以修築二十丈的城牆,朱載坖隨即命令嚴世蕃立即動工,修成之後立即稟報,朱載坖會率領重臣們來驗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