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一早,沈憶舒便離開了皇宮,迴到自己府上。
宮裏所有人都以為,她是出去為皇後娘娘準備藥材,就連太後也沒有多想。
沈憶舒卻隻在府中休息了半日,午飯過後,便喬裝打扮,悄悄去了京郊的庵堂。
廖家老太太就在這裏幽居,整日抄經念佛。
庵堂周圍有人守著,這些人都是奉命看守,畢竟廖家老太太是犯罪之人,是被陛下懲罰才來庵堂度過餘生的,自然不能給她太大的自由。
按理說,庵堂守衛嚴密,閑雜人等不得進出,但這對沈憶舒而言,並不算什麼困難。
因為她有一枚龍紋玉佩。
龍紋玉佩是陛下之前為了讓沈憶舒更方便在宮裏行走、能自由出入宮廷,所以才賞賜的,見玉佩如見陛下本人。
沈憶舒到了這裏之後,手持陛下曾經送給她的龍紋玉佩,見了那些守衛,很快就被帶到了廖家老太太跟前。
廖家老太太的處境很不好。
她被安置在一個偏僻的小佛堂裏,屋子很小,除了一尊佛像、一張床、地麵的一個蒲團之外,幾乎就沒有什麼空餘的位置。
廖老太太在裏麵壓根活動不開,每日隻有兩頓齋飯,寡淡無味,比起昔日在京城當老太君的日子,簡直天差地別。
沈憶舒的到來,讓廖家老太太看到了希望,她趕緊問道:
“你是仁嘉公主,老身在宮宴上見過你,你怎麼過來了?是不是陛下對老身有別的安排?還是他已經赦免廖家了?”
沈憶舒看著廖家老太太滿懷希望的眼神,搖了搖頭:
“老夫人,今日我來,是奉陛下之命,有件事想向你求證。”
聽聞沈憶舒不是來赦免自己的,廖家老太太臉上的神色淡了些,眼底閃過一抹失望,隨後賭氣似的自諷道:
“陛下有事向我這個老婆子求證?他是九五之尊,天底下有什麼事情是他不知道的?”
沈憶舒也不賣關子,直接開口道:
“廖老夫人被送到庵堂之前,曾經送了一封信去給宮裏的太後,我想知道,那封信上寫了什麼?”
廖家老太太身形微頓,然後裝作不在意的說道:
“還能是什麼?求救唄,太後身為我廖家的女兒,母族出事,她怎能坐視不理?老身讓她想辦法,去向陛下求情。”
“可如今看來,陛下並沒有赦免廖家的意思,可見太後這個做女兒的,並沒有盡全力,又或者說,她這個做母親的,在陛下心裏沒那麼重的分量。”
沈憶舒聽了這話,淡淡笑了:
“老夫人誤會太後了,她是盡了全力的,接到您的信之後,她在勤政殿以死相逼,求陛下放過廖家呢。”
“但是,如果她真是陛下的母親,說不定就成功了,隻可惜她不是,老夫人您覺得呢?”
廖家老太太聽聞太後為了救廖家,以死相逼,本來以為有希望,可當沈憶舒後麵那句話說出來,她整個人渾身一震,眼底寫滿了不可置信:
“仁嘉公主在胡說些什麼?”
“我有沒有胡說,老夫人心裏清楚,太後確實是廖家的女兒,陛下的生母,可如今在宮裏的那個太後,到底是廖澄碧,還是王映霞?”沈憶舒直接開口,“當年老夫人親自留在府中的人,總不會忘記了吧?”
廖老太太見沈憶舒說的這麼詳細,甚至連“王映霞”這個名字都說的分毫不差,她便明白了,沈憶舒已經知道了一些事情的真相。
今日她來庵堂,與其說是有些事情找自己求證,不如說是帶著答案來聽故事。
廖家老太太,也就是秦洛華,此時臉上露出了懊悔的表情:
“早知道,當初就不該……”
沈憶舒沒有心急,而是讓身邊的紅玉泡了一壺好茶,自己則是在蒲團上席地而坐,等著廖家老太太慢慢恢複冷靜。
片刻後,廖家老太太收斂心神,冷靜下來,開口道:
“這件事,我原以為是個秘密,沒想到還是被人知道了,公主,你能不能告訴我,你是怎麼知道的?”
“我給太後送的那封信上,並沒有寫明這件事,就算是你看了信,應該也不至於知道王映霞這個人。”
沈憶舒沒有迴答,隻說道:
“還請老夫人先為我解惑,等我知道了我想知道的事,我自然也會為老夫人解惑。”
廖老太太心頭一梗,沒想到沈憶舒這麼難纏,隻得不情不願開口:
“既然你都知道了,我也沒什麼好隱瞞的了,沒錯,宮裏那個太後是假的,她是我雙胞胎姐姐的女兒,王映霞。”
緊接著,廖家老太太又把事情的前因後果講了一遍,從她的雙胞胎姐姐秦洛英私奔開始,到王映霞的夫家落魄,迴京尋親,再到王映霞如何殺了廖澄碧,自己取而代之……
每一樁每一件都很詳細,其過程跟之前宋嬤嬤在鳳棲宮講的差不多,隻細節上有些出入,大致上完全相同。
沈憶舒雖然已經聽了一遍,但她沒有打斷廖老太太的話。
等廖老太太講完,她才冷笑著感慨道:
“廖澄碧是你的親生女兒,你知道她被人殺死,不想著為她討迴公道,卻替殺人兇手隱瞞,真是無法理解。”
“一念之差啊……”廖老太太淚如雨下,懊悔不已。
她也想過要替女兒廖澄碧討迴公道,可那個時候,廖家的前途和滿門性命占據了上風——
如果廖澄碧死了,那他們廖家與皇室就隔了一層,當年的永安帝與廖家關係也不怎麼親近,若是沒有一個當宮妃的女兒在中間周旋,廖家恐怕也要落魄了。
更何況,先帝雖然不怎麼在意廖澄碧,但她始終是自己的妃子,若是廖澄碧死在廖家這件事傳出去,豈不是打皇室的臉?廖家滿門都要受到牽連。
廖家老太太不僅有女兒,她還有兒子,還有孫子。
心中的天平就這麼慢慢傾斜,以至於她默認了王映霞取代廖澄碧的事,她以為這件事是個秘密,不會有人知道,可沒想到過了這麼多年,卻還有東窗事發的一天。
廖家老太太已經開了口,那剩下的事情也沒什麼不好說了,於是她繼續道:
“就因為這一念之差,讓王映霞進了宮,我們就沒有迴頭路可走了,廖家從此與王映霞綁定在一起,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我們雖然掌握著王映霞的把柄,知道她是個假貨,可我們也是王映霞的幫兇,揭穿了她,我們自己也得死。”
“於是,雙方就這麼達成了平衡。”
“後來,當今陛下登基,王映霞成為太後,在一次出宮祈福的過程中,她遇到了前來京城找她的夫君和孩子。”
沒錯,王映霞是有夫君和孩子的。
她的夫君吳澤曾經是個商戶,在一場地震中遭受巨大損失,家中錢財無以為繼,因此敗落。
她還有三個孩子,兩子一女。
王映霞的夫君吳澤和孩子一路跋山涉水來到京城,就是為了尋找王映霞,畢竟王映霞號稱去京城尋親,卻一去不迴,這麼長時間沒有音信。
但那父子四人在路上用光了盤纏,最終承蒙寺中好心僧人收留,在寺中暫住,遇到了來寺中祈福的王映霞。
旁人都說這是太後,吳澤並不相信,他就覺得這是自己的妻子。
如果說,永安帝是因為曾經常年在外征戰,與自己的母親廖澄碧相處不多,不夠了解,那麼吳澤對王映霞就恰恰相反。
吳澤和王映霞是原配夫妻,兩人在一起生活了十多年,都能生三個孩子,可見感情不錯。
他對王映霞非常了解。
不管是她外貌,還是言行舉止,又或者一點小習慣,吳澤在寺中觀察許久,確定這就是自己的妻子。
他不知道妻子王映霞為何突然成了太後,他隻知道,自己和三個孩子快要活不下去了,而眼前的“太後”,是他唯一能抓到的機會。
於是,吳澤就把三個孩子先藏起來,自己去見了王映霞。
起初王映霞不肯承認,可直到吳澤拿出證據,王映霞才坦白,從此,知道她身份和秘密的人,又多了一個。
吳澤跟王映霞談判:
“如今你已經是尊貴的太後,我們不拆穿你,但我與三個孩子想在京城立足紮根,你應該會有辦法吧?”
“我要錢,要宅子,最好是三進以上的宅子,要鋪麵,我要重新做生意,我要京城的戶籍,這些你都幫我弄到手,否則我就帶著三個孩子,去揭穿你的真麵目!”
一陣威脅過後,吳澤又開始跟王映霞打感情牌:
“阿霞,你也別怪我心狠,實在是我也沒有辦法,我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女兒還小,若是生活不能好點,她要吃很多苦。”
“他們都是你的親生孩子,你也不想自己的孩子過的朝不保夕吧?你自己富貴了,你也不能不管他們,你說對吧?”
一番剛柔並濟,王映霞既怕自己身份被揭穿,又狠不下心對自己的幾個孩子不管不顧,於是就答應了吳澤的條件。
可是,王映霞哪裏有錢?
她雖然剛當了太後,但是廖澄碧當宮妃的時候就不受寵,手裏沒存什麼錢,她自然也沒繼承到多少錢。
廖家雖然是當官的,但小門小戶,也沒多少餘錢。
更重要的是,永安帝登基之後,與皇後兩人一起提倡節儉,說是要積攢軍費,供養邊境軍隊,後宮眾人不能過的太奢靡。
因此,王映霞基本上手裏沒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更沒什麼撈錢的門道。
她冥思苦想,又找上了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