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河,楚朝皇宮中。
楚遙是真沒想到,這大半夜的,剛剛為她楚朝打贏一場大勝仗的先鋒神將趙軒居然會來找她。
楚遙在去見趙軒的時候想過很多,就算嫁給趙軒她也想過了。
楚朝是養父彌留之際托付給她的,她清楚僅憑自己的能力是不可能保住楚朝的。
而趙軒,以一人之力幾乎就把李劉聯手殺敗的男人,楚遙就算為了楚朝,也會想盡辦法得到趙軒的幫助。
嫁人......或許曾經她隻想嫁給楚有炆,但現在,為了楚朝,嫁給趙軒又何妨,隻要能保住楚朝基業就行。
但前提是,她不能跟趙軒離開南疆。
楚朝,她要守好,等有了子嗣,再將楚朝交到兒子手中,到時候,若趙軒需要她跟著離開,那便離開南疆吧。
做好心理準備的楚遙來到了前殿。
隻是楚遙沒想到,跟隨趙軒一同過來的,除了王語嫣外,居然還有馬摘星跟李文秀。
李文秀的能力,在之前的一戰中,楚遙也看在眼中。
要是讓她比較李文秀和馬摘星,誰更適合做三軍統帥,那無疑,楚遙還是覺得馬摘星最合適。
要是讓她決定,誰最適合幫助現下的楚朝,隻在馬摘星和李文秀兩人中選的話,就算楚遙有私心,也隻會選擇李文秀。
李文秀是帥才,也是將才,而馬摘星作為三軍統帥,欠缺了一些信心,能力也稍微弱於李文秀。
可如今的楚朝,是需要一位定海神針般的將領統禦軍隊的,這種情況下,無疑是李文秀更合適。
看了眼站在趙軒身邊的王語嫣,對這個女人,楚遙心中頗為忌憚。
昨日一戰,雖說王語嫣全程隻是看著,但戰前部署全部都是王語嫣一手操持的。
戰場上,每一個戰機,王語嫣幾乎都把控的絲絲入扣,最後李文秀率軍衝陣的那一場,更是讓楚遙認識到了王語嫣對局勢的洞察能力,對戰局的絕對掌控。
所以楚遙很是想不通,趙軒,雖然武功很高,但也隻是大宋青天司的司正,論及權力,應該也大不到哪裏去吧,可為什麼,王語嫣、沐劍屏、周翡、李文秀這些天之驕子,偏偏就湊在了他的身邊呢?
楚朝但凡有王語嫣或者李文秀,也不至於敗退到內河,獨守著這最後一座孤城。
“趙將軍、語嫣姑娘、文秀將軍,摘星,這麼晚了你們還過來,是有要事相商嗎?”
楚遙已經把姿態放到最低了,現在她就隻等著,自己的好姐妹馬摘星提出,讓她嫁給趙軒,然後她再從中周旋,爭取說服趙軒,在楚朝沒有下一任新君繼位之前,她不能離開南疆。
可誰料,第一個開口的卻不是馬摘星,而是站在趙軒身邊的王語嫣:
“見過楚王,今日前來是為大宋和楚朝的友誼。”
“在此之前,南疆一直都是大宋的附屬國,直到五十年前南疆分裂,大宋也無暇他顧,這才造成了如今的局麵。”
“所以此次,我們大宋秦王殿下親自到此,便是要與楚朝重新簽訂盟約,自此之後,楚朝依舊是大宋的附屬國,而大宋也將盡全力幫助楚朝平定李劉叛軍!”
楚遙眨了眨眼睛,王語嫣說的每一句話她都聽得懂,可連起來後就聽不懂了。
“等等.....語嫣姑娘,你剛剛說秦王殿下?”
王語嫣微微頷首,笑容依舊的抬起手介紹趙軒:
“楚王有所不知,我家公子不僅是大宋青天司司正,更是大宋秦王殿下!”
楚遙一下子瞪圓了眼睛,雖然依舊難以置信,可剛剛心中的疑惑也一掃而空。
難怪如此多的天之驕子都集中在趙軒身邊,原來他是大宋秦王。
秦王啊!
這等封號楚遙已經多少年,不,是史書上已經多少輪迴沒有記載了。
趙軒笑了笑,見王語嫣往後退了半步,便直接開口說道:
“楚遙,如今楚朝的局勢你也看在眼中,大宋的情況想必你也聽說了一些,但我現在可以告訴你,大宋已今非昔比。”
“曾經南疆是大宋的附屬國,如今楚朝是大宋的附屬國,但在此前提下,若是楚遙你願意,我趙軒可與你義結金蘭,如此,大宋必然全力以赴的幫助楚朝平定叛亂,建立統一的南疆國。”
聽完趙軒的話,楚遙心中還有些猶豫,隻是目光掃到馬摘星身上的時候,楚遙眉頭微微一蹙,隨後心中一顫,連忙問道:
“摘星,你?”
馬摘星有些愧疚的看著楚遙,緩步走到了趙軒身邊後說道:
“遙姬姐姐,我已經拜公子為師,而且,我很快就要跟公子離開南疆了。”
“為什麼?”
楚遙有些激動的看著馬摘星,她可是自己的三軍統帥,要是馬摘星走了,自己怎麼辦?
“遙姬姐姐,我從始至終都是青天司的人,從我第一次遇見公子,便想拜師在公子門下,如今得償所願,作為弟子,師父需要,我自然要跟著師父離開。”
“所以,遙姬姐姐,今夜前來,摘星一是向你說明此番情況,二是推薦文秀姐作為三軍統帥,幫助遙姬姐姐穩定軍心,征戰南疆,剿滅李劉叛軍。”
遙姬聽著,眼圈已經紅了。
楚有炆的背叛,讓遙姬十分珍視跟馬摘星的姐妹情。
可現在,馬摘星居然也要走了。
父王走了,馬摘星也要走了,楚朝,就隻剩自己孤家寡人了!
可是見識過趙軒武功的楚遙,也不想因為自己的私念留下馬摘星,斷絕了馬摘星的前途。
左思右想後,楚遙落下淚來,邁步上前到了趙軒半米之內,楚遙眼中閃動著淚花望著趙軒:
“兄長,如此,我便讓禮部擺下香案,請出金蘭譜,逢兄長不棄,小妹願與兄長義結金蘭!”
“遙妹,從今日起,凡事為兄自會為你撐腰!”
楚遙聞言笑容燦爛,淚花灑落,退後兩步作揖鞠躬:
“遙,拜謝兄長!”
翌日,從內河北上便能進入大理地界,楚遙與李文秀率領輕騎連路相送,終在北閘關與趙軒一行辭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