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走在了人生的岔路口,始覺她這二十多年,從生到死,就是一個不斷與時間、空間、人、事、物告別,又不斷接受告別的旅程。
從出生始,分分秒秒時間就在流逝,空間就在轉移。
媽媽溫暖安全的子宮、救命的乳汁、安撫的奶嘴、毛茸茸的狗狗,一個一個跟她告別。
媽媽的不舍離世,是年幼的她經曆的最大喪失。
她就像幼而稚的墨寶一樣,不明白媽媽為什麼要離開,為什麼不要她跟爸爸了,爸爸不是迴到她們身邊了麼,媽媽為什麼還要走吶。
媽媽變成了平麵相片,見證爸爸如何履行病床前的承諾,如何疼她、寵她、愛她,各種教導她、陪伴她。
這其間,多少老師同學走進她的生活,又陸續走出她的人生,變成了走在街上欣喜相遇、熱情相擁的熟人。
直至媽媽的樣貌漸漸麵目模糊,爸爸也不得不離她而去。
銘誠也來了,又走了。
這些人與事填滿了她的時間空間,與她構建出一段段感人至深的關係,不斷開始,支撐,深刻,存活,中斷,又消失。
深愛的人變成了她生命的一部分,哪怕已不在世,卻也刻進了她的骨血裏,隨著她的生命一起流淌,向前。
喪失和痛苦賦予了“曾經擁有過”以意義——愛過又失去,總比不愛好。
時間的確帶走了很多東西,又帶來了很多很多,多得她甚至都無法承載。
她真就舍得這樣失去父子倆嗎?
“舍不得”立馬占據了欲望跟期待的上風。
她終究還是愛的啊。
想到這個,她就唿吸困難。
可她不能讓它蓬勃繁茂地自由生長……再痛,也必須先從胳膊、腿腳四肢砍起,直至砍到心髒……才能斬草除根……
否則,前幾個月的克製跟壓抑豈不白費了。
冷靜下來,“不夠勇敢”就開始攀升,越過了“舍不得”,還迴過頭來告誡“舍不得”:
她沒有勇氣去迎對和他在一起之後種種未來的變故,她怕兩敗俱傷,她恐懼那種深刻聯結又失去的痛。
所以她懦弱了,當了逃兵,逃到了機艙裏。
而後呢?
行萬裏路,親自見天地、見眾生,就能求得漸悟或頓悟的答案嗎?
一切根源,都在於她還是有選擇呀。
正是選擇導致了矛盾衝突。
而有衝突就有焦慮,有焦慮就有失眠的夜晚,以致她這幾晚都沒睡好。
翻來覆去睡不著,她都在用大腦思考“她該如何”,而非用心去感受“她想如何”。
她不敢遵從心意、聆聽內心的聲音!必須靠抑製、忽略、強迫自己,去努力平息衝突!
倚著舷窗,迷迷糊糊中,他的話如光線般,透過她閉上的眼瞼,跳入她的腦海。
最後那晚擠占公主床,他讓她轉過身,麵對他陪他說說話。
於是他說了很久很久,也說到很遠很遠。
他們的現在,他們的將來,他們的家庭藍圖,他們的婚姻幸福。
以至於她很奇怪,他像是掌握了什麼高科技發明,對著她的腦幹掃描並解讀了一番,否則她怎麼知道她的所有顧慮跟困擾?
他誠摯懇請——
不專情不專一,真不符合他的三觀。他又到哪去找尋與他三觀契合度如此之高的另一個夏瓊依吶。
愛可以簡簡單單,但不能隨隨便便。他的微笑可以給任何人, 但他的心隻能給她一個人。
他的身邊並不擁擠,隻要她願意,她就是唯一。
他再次請求她,給他個機會去證明,她所有的擔心都隻是詛咒,不可能發生的概率高達99%。
他再次強調,他幹不了周旋於兩個女人房間的事,做不到東食西宿、南餐北寐的事。
這不符合他的價值觀,他可是要做大事業的男人,無暇分心給其他女人。
如他這般優秀的男人,都是“獸性”被圈固、馴養、控製得好的,是潔身自好、自持又有“人性”的。
一個優秀的人不論雌雄,都是優質資源,就會被掠奪,因此他和她就該互相珍惜,不讓肥水流了外人田。
他連聲質問——
兩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人,靠什麼恩愛到白頭?
僅憑一紙婚書嗎?顯然不具約束力。
依靠愛情和激情嗎?都會歸於平靜。
依靠共同擁有的東西嗎?比如共同的經曆、共同的迴憶、共同的孩子、共同的財富,貌似具備化學粘合劑的作用,但也不能保證長久的相守不分裂。
這時候,男人本身持有的人格成熟度、品性端良、講義氣就相當重要了。
而她也見證了,他恰是講義氣的典範,對待老婆、兄弟、朋友都夠義氣,這些人的生命甚至比他自己的更為重要。
這不是他自吹自擂,而是他的信奉,一個不夠善良、沒有義氣、不守婚姻承諾的男人,不配稱為男人。
他是曾有過失敗的婚姻,但主要是他還太年輕、不夠成熟、不諳婚姻之道導致的。
正是失敗教會了他反思、學習親密關係該是什麼樣的,成長令他的人格更加成熟。
他感慨慶幸——
因為“和而不同”的情感關係,他們是幸運的。
幸運到他們同頻共振,三觀相合,成為了同一類人,處在同一個精神世界。
他懂她,她也懂他,是從根子上懂。
他們彼此之間相通,溝而通,甚至不用溝連就是通的,如另一個自己般。
找到像她這樣對的人,連空氣都是對的。她是對的人,無需他多言,就特別輕鬆。
這是上帝賜予他們彼此的禮物。
比如,雨晴教會他作為一個男人的價值排序,必須是愛人第一位,家庭第一位,每天賦予家庭時間非常必要。
否則家庭不幸,所有人跟著遭罪。
他體悟到,作為一個男人,無論做出多大的成就,如果沒有親密愛人環繞在身邊,他都算不上成功。
家是什麼地方?是舔傷口的地方。在外麵與天、地、人爭鬥過後,必迴自己的巢穴,在家人的陪伴與撫慰下休憩、療傷。
家不是戰鬥的地方,是講愛的地方,是嗬護每一個成員的地方。
在家裏,所有成員具有愛的精神、愛的情懷,彼此之間看見、關心、欣賞、促進、鼓勵、幫助。
在男人一生所能追求的事業中,沒有哪項工作,能比為人父、為人夫這項事業,更富有責任感和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