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一千道一萬,這些做法都需要夫妻雙方有為愛人持續賦能的“ta能量”。談情說愛要談,要說,但不能隻為了自己活好,也得“利ta”,得給予對方健康、豐盈的情感支持、生活支持、財務支持,得驅使著感情更上一層樓。
這考驗夫妻雙方的情感成熟度和自我認知,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社會關係,包括戀愛關係。
而自帶幸福體質的夫妻雙方,都給對方強烈的感覺——因為遇見ta,生活都有了奔頭;在甘心給予對方的同時,自己也有了成長與收獲;親密關係就推動著彼此從";關係依賴";轉向";價值共生";。
尤其是妻子必須人格獨立,這就意味著妻子能夠維持自己的情感完整性和個人身份。
如果被丈夫憐憫、同情、俯視,妻子不會收獲到真正平等、尊重的愛,因為丈夫在骨子裏就不會認可妻子的價值。
林維榮的主張並沒有隻強調妻子單方麵的付出,贏得了在場新娘的高度認同。
可有人沒得到想要的答案,追問林維榮,她真沒懷疑過老陸董會生出異心?
林維榮反問,很多哲學家、社會學家、人類學家認為,基因都是自私的,注定了人性本質是利己的,忠誠就並不是人的本能。
那為什麼那麼多人要違逆人類本性,去追求長久的愛情呢?
她相信老陸也相信愛情是專一的,且自認為是高尚的,願意在愛情中保持專一。
她也相信,所謂的忠誠,不過是持續地被這個人的改變吸引,不停地在同一個人身上“見異思遷”,愛上對方眾多品質中的不同組合。
時下不是特流行“兩個人共同進步才能一直在一起”嗎?這話於漫長而瑣碎的婚姻生活來說,不無道理,否則無趣啊。
錢先生早在《圍城》裏寫:“無論你多麼喜歡一個人,無論你們在一起多麼合適,隻要你把她娶迴家了,她就不是她了,你也不是你了。”
這就需要在雞零狗碎的現實和浪漫唯美的想象之間,尋找到第三條道路——把愛情視為持續進化的生命體。真愛還真不是找到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在深入的溝通交流中,不斷的關係碰撞中,發現成長進化的機會。
每段關係都會經曆挑戰,林維榮聲稱他們夫婦的關係也不例外。隻是這些挑戰不是關係的終點,而是成長進化的起點。
透過關係,幫助她和老陸一起朝向心智成熟,成就了一段對的關係。這有點像更新操作係統,關係版本必須打怪升級,婚姻必須成為可迭代係統。
換句話說,時代發展了,夫妻雙方都要重新理解承諾和誓言的本質,它們不是契約的終點站,而是情感聯結與權益保障動態平衡的航標。
在這種動態的校準當中,婚姻才是真正滋養人生的土壤,而非禁錮成長的圍城。
迴溯過往,林維榮從不糾結老陸愛不愛她,而是思考這段關係能否讓她成長,她從不恐懼離婚,而是隨時保有掀桌子的實力,隨時持有離開力,婚姻的終極意義也就得以呈現:它不是公主或女王的城堡,而是女戰士的練兵場。
如果因為她跟老陸過得太幸福了,她就要小心翼翼地嗬護,不然就恐懼會失去,就擔驚受怕他會變心,就不信任他的忠誠不二,這其實就掉入了一個讓自己沒有選擇的限製性信念。
她必須讓自己有得選,擁有選擇的能力。畢竟外在的一切無常,憑她一己之力,無法操控外在的一切人事物,她隻能修煉自己,呆在自己穩定的中心,外麵狂風暴雨,內在如如不動。她帶著對自己的確定性,朝向一切外在不確定性打開,擁抱無常,與無常共舞。
她必須修煉好自己,任憑老陸再怎麼變動,自己都如如不動,從不跟隨搖擺,任何時候都做自己,反而特有吸引力。
感情穩定考驗伴侶道德水平,但忠誠從來不取決於她作為妻子愛得有多深、付出有多少。
他們夫妻感情再好,她也從沒忘記自己始終是一個“人”,一個“女人”,人和女人的本質從不允許感情穩定就疏於成長,甚至是擺爛。
唯有成長,才能跟得上丈夫的腳步、滿足丈夫的好奇心,唯有成長才充滿著未知,令丈夫有動力,有探索欲。
若非如此,連妻子自己都瞧不上不好的自己,又怎能要求丈夫無條件接納呢?這不是強人所難嗎?
林維榮核算過,她成長後強大的優勢,同樣增加了她得以離開甚至背叛的機會成本:她積極陽光,自律向上,持續學習,情緒穩定,解決各種育兒疑難雜癥的能力超強,是一個非常善於打理生活的生活家,遠超平均水平,且還在保持精進,她就比很多年輕女孩更優秀,更有魅力。
說白了,她讓自己持續變好的目的,並非隻為服務丈夫孩子和她們的家,而是增強了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活成了陸有黎的真命天女和不可替代。
像玩蹺蹺板一樣,林維榮和陸有黎各在一頭,保持著動態平衡,沉浸於彼此勢均力敵又樂在其中的遊戲。
若老陸真有了異心,主動打破了這種平衡,那她也可以憑借離開力另作他謀。所以,要使婚姻之火永不熄滅,核心靠的不是對方的愛,不是對方的忠誠,而是夫妻雙方源源不斷投入燃料,使愛和忠誠成為感情恆溫的能量。
陸澤瑞傾過身子輕聲說:“難怪太後那麼快就接納了你,之後又那麼喜歡你。”
“我也在想,太後這話是不是有意說給我們聽的。之前怎麼就沒想到跟太後請教,還跑那麼遠找耿師父才開了竅。”
“你當然不能找太後,太沒安全感了!那可是準婆婆,萬一她老人家聽了你的心裏話有想法可怎生是好?哪怕你不在,我和兒子都特想你,我也支持你找耿師父。”
說完,陸澤瑞又轉個話頭,“據說俄狄浦斯情結,會讓兒子娶一個像媽媽的女人,情感上的熟悉感和舒適感,會促使超半數的兒子選擇和母親相似的伴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