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丈母娘的《十方吟》孔武看不上眼。
隻覺這門功法雖然適合她,但是卻隻是術的一種。
但是老丈人不戒和尚所領悟的功法《蒂華禪印》,他卻是眼饞的緊啊。
這門功法不出所料,也是一種佛門術法。
聽名字像是一種硬橋硬馬的拳印、掌印之類的外家功夫。
可實際上卻和外加功夫沒有一點牽扯。
這門功法,乃是一門雙修之法。
有點類似於佛門的《歡喜禪》,但修煉方式卻有所不同。
這門功法用的不是采陰補陽或采陽補陰。
也沒有增加自身練炁的效果。
修煉之《蒂華禪印》,修的乃是‘性’。
修煉此功法者,需先以神魂按照功法的運轉方式在泥丸宮中結一方禪印。
隨後用神魂之力蘊養。
在禪印被醞釀之後,會一分為二雙蒂並開。
然後待在男女雙修之時,隻要對方願意接受毫無一絲反抗之心。
便可將一方之印送入對方神魂之中。
如此就可以結蒂共華。
再往後每次雙修之時,兩人泥丸宮中的那方禪印會不斷滋養神魂。
而且那樣雙修的話,就不僅僅是肉體雙修。
神魂也在並蒂之間,達到了雙修的效果。
總體來說就是極樂之境,時間更長感覺更好。
而這門功法就是依靠兩人登頂極樂之時的那一抹觸及靈魂的歡愉。
來醞釀神魂。
如此之後,修成此法者雙修即可錘煉自己的‘性’。
當然,綜上所述僅僅是對這門功法的官方解釋。
在孔武看來,這門功法最主要的作用是徹底擺脫了‘多欲傷神’的困擾。
可以說是修煉之人的不二選擇。
甚至在孔武看來,僅僅隻是這一個好處,這門功法的實際作用就已經遠超。大耳賊張懷義所領悟的《炁體源流》。
要知道修煉之人氣血充足,從來都不擔心欲大傷身。
隻要是不將自己搞成塚中枯骨一般瘋狂。
一般來講對於修為之人,在身體上可以說是毫無壓力。
不過情色之事不光是身體上,更多的還在於精神上的消耗。
氣血可以補充,可以煉炁。
但是精神一旦受損,輕得萎靡不振,重則‘性’的境界衰退,造成實力下降,潛力消失。
這也是為什麼弟子進入山門,當師父的很多都會要求門下弟子戒這色欲之事。
甚至包括很多玄門之中,像是全真一脈,直接就禁止此事。
還有佛門之中,很大一部分原因都是因為這個。
但是不戒和尚所領悟的這《蒂華禪印》就完美解決了這一點。
讓大家在快樂的同時不再懼怕潛力修為的問題。
隻要學會這門功法,哪怕長時間沉淪在快樂之中,歸來仍是一位潛力少年。
還可以毫無負擔的喊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窮!’
當情欲之事不再傷神,那麼對身體的消耗簡直是不值一提。
可以這麼說,若是不戒和尚向全異人界公開售賣這門功法。
那麼不出三天,他將是整個異人界上最富有的人。
甚至還可以盜用後世小馬哥的廣告詞。
成為‘用薪創造快樂!’的最佳代表。
不過這門功法不戒和尚雖然已經悟得。
並且在孔武離開秦嶺這段時間,已經在泥丸宮內結出一方禪印。
算是修煉入門了。
而且也曾說過要將此功法傳於孔武。
不過在孔武迴來之後,不戒和尚卻沒有再提及此事。
當然並非是這個老丈人不舍此門功法。
他當然是想傳於孔武。
但是現在一看孔武這接近三米的體型,不戒和尚就打消了這個念頭。
畢竟這一世的女婿雖然臉上的兇氣消了些,可體型比在華山之上的更為可怕。
而自己的女兒現在卻是這個狀態。
所以不戒和尚想明白之後。
心中的想法是心中的想法是再過個二十年。
然後再將這門功法傳下。
不過孔武道並不在意。
反正這個老登哪怕不傳給自己。
也會將這門功法傳於儀琳。
到時就和傳給自己一樣。
這好東西早晚都得落到自己手裏,他並不著急。
至於儀琳所悟者,名曰《衍琉光》。
這門功法不分佛道,卻都有相似之處。
而且其中孔武還發現有自己那《封神之術》的半分意思。
孔武自己的《封神之術》,乃是觀想己身。
施展之後,通過自身念想,瞬間增加自己所施之法的威力。
也就是說施展之後,自身真實實力其實沒有變化。
可是不管用出什麼手段,表現在外的威力卻都比原本要大出許多。
而儀琳這門功法也是近似。
修成這《衍琉光》之後,除了自己的一身修為之外,腦後還會生出一圈琉光。
而在戰鬥的時候,出手的每招每式都受琉光影響,威力能瞬間大上一倍。
而且這門功法不止一重,而是九重。
每修成一重,腦後琉光再次衍出一圈。
也就是說當《衍琉光》這門功法修得圓滿之時。
那麼施展起來的威力不僅僅是高出一倍,而是整整九倍。
這門功法的設定 讓孔武想起了他之前在笑傲的時候。
心血來潮拉著烏雲上泰山玉皇頂去挖五色祭壇的時候。
若是真有五色祭壇出現,那按照那個設定。
儀琳的這門功法修煉一重大概就相當於那個世界八禁領域中的一禁了。
而修煉到大成之後,妥妥的超過八禁。
這門功法真有如此奇效,若是放在那個世界裏也是同樣的效果。
那絕對是各大家族或門派聖子聖女最希望得到的功法。
畢竟神禁也僅僅是十倍戰力,就號稱帝之領域。
而這門功法,可以說幫助大家更容易踏入神禁的功法。
被自己的奇思妙想打斷,孔武在揮散自己腦中的想法時。
又冒出一個念頭,這個世界的泰山封禪臺他還沒去挖過,要不要尋個機會去挖一下,看看底下有沒有五色祭壇。
不過這都是之後的事情了。
又照儀琳現在的說法,孔武大概從心裏想象了一下。
一個腦後冒著功德金光的人物形象出現在他腦海之中。
揮手之間就能崩山碎石。
然後腦後琉光一開,抬手就能崩兩塊石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