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臨,天際星光如水,灑落而下。
整個星峰看起來非常飄渺,仿佛被無盡的光輝所籠罩。
哪怕已經拜入星峰數月,每當夜晚降臨,孔武對周邊發生的一切還是感到驚訝。
高聳巍峨的星峰在夜晚會勾動漫天星辰,無盡的星輝凝聚,讓星峰之上朦朧一片,光輝如水,猶如仙境。
這便是星峰的傳承,以漫天星河為源力,修煉到極致境界,甚至可以溝通星辰。
采集星輝之力入體,成就無上仙體,戰力無雙。
可以說星峰不愧是太玄門的主脈,這份傳承修煉到後期所鑄成的後天星辰體質,戰力不弱於神體。
不過孔武心中根據他所知太玄門星峰的表現,對這個戰力不弱於神體的說法給打上了引號。
這套說辭他隱隱有些熟悉。
就好像是傳說中大成聖體能叫板大帝一樣。
好像除了葉凡的大成聖體之外,其他的大成聖體也僅僅是憑借聖體強橫,多扛大帝幾招罷了。
所以這星峰的傳承所鑄成的體質,估計也和有關大成聖體的這說法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估計也就是戰力超出一般體質,能與同境界的神體交戰時多扛兩招罷了。
在拜入星峰的這幾月之中,孔武除了每日錘煉在命泉中沉浮的“金磚”之外,也打聽了許多關於拙峰傳承之事。
說五百年前,拙峰還不是現在這般模樣。
當時的拙峰仙霧彌漫,瑞彩縈繞,瓊樓玉宇坐落雲端之上。
而峰上弟子也是高手輩出,可謂是人傑地靈。
五百年前,凡太玄門弟子,皆無比想邁上九階天梯,成為拙峰弟子。
可惜是拙峰太上長老與搖光聖地長老爭鋒,二人同歸於盡之後,這拙峰就傳承隱沒,就此沒落了下來。
這確實是一段孔武之前不知道的曆史。
身為太玄門的長老,卻可憑借拙峰傳承與聖地長老爭鋒,由此也能看出拙峰傳承的強橫。
不過此刻一切都已物是人非。
搖光聖地還是雄踞東荒的龐大勢力,拙峰此刻卻李若愚一位老人在苦守。
而這位李若愚,便是太玄門所收的那種平常弟子,作用便是用於守護主峰傳承。
他就像是一顆無人問津的草種,在那荒涼孤寂的山上生根發芽。
若拙峰傳承不現,則在李若愚大限將來之際。
會有下一顆草種拜入拙峰,接替他的位置,繼續在那荒山之上孤獨生長。
而這種情況會一直持續到拙峰傳承再現。
一座主峰的沒落影響不了太玄門,一百零八座主峰總是有起有落。
你方唱罷我登場,如此才保證了太玄門在這片大地上長久不衰的傳承下去。
收迴眺望的目光,孔武迴到自己在星峰上的住所,準備開始進行今日的修煉。
他拜入星峰之後,並沒有獲得他想要的更完整的輪海篇《道經》。
入得太玄門之後,所傳功法還是由師門定奪。
所以孔武所學,便是那星峰傳承,修煉之時也是納星輝之力入體。
不過倒也無礙,入體的星輝之力全部被他用以開辟苦海。
突破命泉境,也並非意味著苦海已經被完全開辟。
修士的苦海正應了“苦海無涯”這句話。
孔武不知道苦海需要抵達何種境界才能全開辟。
但是從上古時期有單修輪海境,卻也能達到非凡戰力來看,至少他短時間是沒有戲了。
而在他心中,自己那寂靜無聲的金色苦海,一定也是一種特殊的非凡體質。
所以他雖修行的星峰傳承,但卻直接將這入體的星輝之力全部消耗。
目的便是不願讓這星辰之力,染了自己的特殊體質。
對於自己的體質,拜入星峰之時,孔武便對星峰之上的長老說過。
不過在玉鼎洞天沒有得到的答案,在這太玄門中孔武依舊沒有得到。
要是一般情況下,門內弟子有特殊體質強橫之人,太玄門便不會讓他修煉星峰傳承。
這樣做也是防止門下弟子體質屬性相衝,因此白白折損修煉潛力。
但是孔武這的體質卻有所不同。
除了苦海顏色與常人不同,且苦海之內沒有絲毫波濤,靜謐無聲之外。
再也沒有與他人不同的地方了。
且特殊體質,大多修行之後都會表現出其特點。
如葉凡的聖體,便是肉體無敵,力量強橫。
靈虛洞天的薇薇,身懷仙靈眼,傳聞能看透仙路,能僅憑肉眼明辨世間的道與理。
但孔武的體質外在表現並不強橫,沒有什麼力量體質的加成,對入體的星輝之力也沒有產生排斥。
所以在太玄門掌教,也就是華雲飛的老父親探查了一番孔武的體質後,得出了一個結論。
孔武的體質不排斥星輝之力,可以在原有體質之上再鑄成星輝之體,說不得可以兩種體質相結合,煉出一種遠超一般神體的體質。
不過這番話並未得到孔武的認同,這夥人連自己的到底是何種體質都不知曉,就在這裏大放厥詞。
這話裏話外的意思,都是讓自己試試,做一個試驗品,至於會變成什麼樣的結果,他們也不知曉。
修行之上銳意進取,孔武倒是不怕敢為人先。
可是實驗也要有意義才行,想讓自己承擔這麼大風險也不是不行。
但是星峰傳承吸收星辰之力鑄造的星輝之體,多少還是弱了些。
這很明顯承擔的風險和所得的收獲不成比例。
所以這才是孔武不願如此做的原因。
好在他也不著急突破,便也沒有拒絕,而是按照自己的想法。
修煉星峰所傳的功法,也僅僅是為了更好的應用星峰之上每夜垂下的星辰之力。
在這數月間,孔武的苦海又比之前擴大了許多。
而在命泉之中,上下沉浮的“金磚”此時也以改變了些許形態初具模樣。
不過距離“棺”成,看得出還需要些許時日。
《逆生三重》也在這數月之中重新步入了第二重的境界。
他原本便已突破三重,隻待按部就班的將逆生第二重修完,第三重便水到渠成。
這功法雖然在此界已不顯得那麼神異,但《逆生三重》對孔武來說卻還有別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