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稟陛下,平戎王的奏折裏還說了,雲中新複,千頭萬緒,另外還有契戎雲集邊外的援軍隨時可能反攻雲中,而他重病在身,力有不逮,怕顧及不了雲中諸事,所以特請陛下從朝廷派遣一名重臣前往雲中主持大局,他會盡心從旁協助!”
站在帷幔前,普海鴻慎重開口,其手中還拿著一本奏折,認真地對照著上麵的內容敘述。
說到這種問題,普海鴻顯得很是謹慎,隻是陳述奏折上的內容,不帶絲毫個人情感和語言。
因為他知道,這件事情太敏感了!
而夏皇聞言,卻是從帷幔後傳出了一聲冷哼:
“哼!朝廷重臣?!”
“雲中新複,就如今的情況,隻能是一位既懂民政、又懂軍事、更是還能夠抵禦契戎的重臣才能掌控得了雲中,否則雲中又將複失!”
”這樣的重任,除了平戎王,就隻有司徒城等幾名老臣才能勝任,可司徒城他們那幾名老臣個個老病在家,連路都走不動了,又如何能去雲中?隻能靠平戎王了,其他那些朝廷重臣去了隻會壞事,甚至都有可能會把雲中又丟給契戎!”
“左右那丫頭去了雲中的話,平戎王應該不會有大礙,你傳信告訴平戎王,雲中還得靠他,朕也隻信任他,讓他一定要牢牢守住雲中,把雲中徹底歸入大夏版圖,朕還等著禦馬雲中呢!”
說到最後,夏皇的聲音滿是堅定和期盼。
“是!老奴遵旨,老奴這就去傳信!”
普海鴻急忙應聲。
不過就在他準備離開時,帷幔後卻再次傳出夏皇的聲音:
“等一下!你之前說,那些大臣在外頭?”
“是!錢相和一眾朝廷重臣正等候在殿外,想要麵見陛下,商議雲中歸國之事!”
普海鴻停下腳步,躬身迴答。
夏皇聞言,又是一聲輕哼,然後開口:
“他們來了也好,平戎王收複雲中,立有不世功勳,讓他們議一議平戎王的封賞,朕在這等著!”
“是!老奴遵旨!”
普海鴻傾身,然後退出了寢殿......
......
殿外。
白雪紛飛。
福寧殿的石階下,此刻正聚集著二十多名身披大氅的大臣,為首的正是大夏宰相錢宇赫、樞密副使武驊和三司使藺世道,三名大夏的政務、軍事和財政的頭頭。
不過與福寧殿內激動的夏皇不同,此時站在這殿外的一眾大夏重臣卻是沉默相視,個個的腦袋都是暈乎乎的。
雖然得到雲中收複的消息已經好一會兒了,可他們此時卻依舊不可置信,依舊被這個消息震得腦袋發暈,隻感覺在夢中一樣,不真實!
畢竟這可是收複雲中,代表的可是整個幽雲十六州徹底歸國!!!
幽雲十六州啊......
那可是大夏數代帝王和臣民的夢,是大夏的百年大業、百年傷痛,大夏為此奮鬥了百餘年!
如今,有人告訴他們大夏這個百餘年的夢徹底實現,這怎麼能不讓他們震驚?怎能不恍惚?
當然,他們此時更是震驚林蕭!
震驚林蕭竟然這麼快就收複了雲中,更是震撼他的功勞!
林蕭之前收複幽薊之地時,功勞就不可一世了,如在再收複雲中、徹底實現幽雲十六州歸國,那將又是何等的不世之功?
其赫赫功勳,怕是普天之下無人能及、大夏無人能及,直讓此間的一眾大臣眩暈,想都不敢去想!
“嗬嗬,讓諸位大人久等了~~”
就在此間的一眾大臣眩暈的沉默相視時,一道和煦的輕笑聲突然在此間響起,卻是普海鴻不知何時出現在了一眾大臣的前麵。
其腳步悄無聲息,竟是讓此間的一眾大臣一時都沒有發現。
不過此時看到普海鴻到來,此間的大臣們立馬從眩暈中迴過神,急忙上前,湊向了他:
“普公公,如何?陛下可願意見我等?雲中收複可是天大的事情,這不僅關係到幽雲十六州歸國,更是還有雲中新複之地的管理和各項行政劃分等重大事項!”
“不錯,這些事可不能拖,得立即牢牢掌控雲中,把雲中納歸朝廷管轄!”
一眾大臣你一句我一句,瞬間讓得此間變得熱鬧,個個一心為雲中考慮的樣子,顯得很是急切。
普海鴻見此,笑瞇瞇,卻是不緊不慢地扯了扯身上的大氅,以盡量擋住寒風之後,點了點頭:
“諸位大人不必擔心,雲中事務陛下自有定奪,陛下如今正忙,無暇見諸位大人!”
“不過陛下說了,平戎王收複雲中、徹底讓幽雲十六州歸國,立有不世功勳,還請錢相和諸位大人先議一議平戎王的封賞,盡快給出章程!”
說到最後,普海鴻笑看向了為首的錢宇赫。
錢宇赫始終帶著和煦的笑容,聽到普海鴻的話,連連點頭:
“是,平戎王立此蓋世功勳,是應該好好封賞,既然陛下有旨意,那我等便先迴去商議此事。”
說罷,見夏皇不願意見他們,錢宇赫不再逗留,就準備招唿眾人離去。
不過這時,普海鴻卻急忙搖頭:
“錢相稍等,陛下有旨,就讓錢相和諸位大人在此商議出一個章程,陛下在裏麵等著呢!”
“這......在此商議?”
錢宇赫一怔。
而武驊等其他大臣,此刻也是錯愕,紛紛看了看腳下的積雪後,又看了看空中飄落的鵝毛大雪,最後麵麵相覷。
就在這商議?這是議事的地方麼?這種事情是一天兩天就能商議出結果的麼?
此刻,不知為何,一眾大臣好似有種受罰的感覺。
甚至,之前還不覺得,此刻他們卻感覺到寒冷了,紛紛緊了緊身上的大氅。
不過錢宇赫怔過之後,卻是很快就迴過了神來,也沒有多說其它,而是依舊保持著和笑,一副聽從的樣子,緩緩點頭:
“是!既然陛下有旨,那老臣定當遵從!”
說著,錢宇赫把一眾大臣召集到了一邊,然後還真就開始頭湊頭的商議了起來,一副勤勤懇懇的模樣。
唯有普海鴻,站在一旁笑看著。
當然,此間也還有兩三位大臣沒有參與錢宇赫等人的商議,同樣在一旁看著。
他們便是藺世道和戶部左侍郎張顯以及吏部右侍郎鄭之清,三名藺黨一係的官員。
藺世道跟之前有了很大變化,整個人沒了之前在朝堂上的囂張和滿身匪氣的咋咋唿唿,而是沉寂了許多,不管錢宇赫等人說著什麼,他都不發一言、也不參與,隻是與張顯和鄭之清兩人在一旁冷眼看著。
那模樣,很是有幾分藺鬆的架勢了。
如此改變,不得不說,沒了傘撐的孩子,總是成長得很快!
而也在幾人的目視下。
或許是天氣寒冷的原因,凍得一眾大臣像是要應付了事一樣,原本要好些天才能給出的封賞奏議,隻是片刻,他們就商議出了結果。
而後,錢宇赫把商議的結果臨時寫成了一本奏折,遞給了普海鴻。
普海鴻接過奏折後,讓錢宇赫等人在這先等著,然後自己拿著奏折立馬返迴了福寧殿,進了帝王寢宮。
少頃,普海鴻再次從福寧殿出來,手中多了一道黃色的聖旨。
見此,殿外的一眾大臣皆是精神一震,目光緊緊地望著石階上下來的普海鴻,望著他手中的聖旨。
他們知道,這道聖旨就是夏皇拍板的結果了,是封賞林蕭的聖旨!
隻是他們沒想到,夏皇的速度竟然這麼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