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山一役,鎮撫吳佑共殲倭畜三十八,擒獲倭畜五十七人,
餘者盡皆抱頭鼠竄,逃之夭夭,...亡命大海!”
為了給自己等武將,保留那麼點尊嚴,藍玉隻好避重就輕,簡單敘述了一遍戰果!
可對於最應該提及的軍力對比,及我軍傷亡損耗,...卻隻字不提!
從那頗有些閃爍不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悍將藍玉,...顯然不是忘了提及,而是不想提及,不願提及而已!
但打仗向來淩厲,可其他方麵卻不盡人意的藍玉,...顯然忘了一點,
他即已被點名,朱元璋又怎麼可能,讓其含糊其辭,就這樣糊弄過去?
本就心存臊一臊武將臉麵的朱元璋,似笑非笑的看了藍玉一眼,拍了拍藍玉的肩膀,意味深長的說道:
“...藍玉啊,士別三日,當刮目相看啊,不錯,有長進了!
抱頭鼠竄、逃之夭夭、亡命大海等詞,用的好,...用的非常好!
看來這些年,你藍玉也算是讀了幾本“聖賢書”了,
文人慣用的那套避重就輕之言,你,...如今倒是可以活學活用,運用自如了!”
藍玉就算再蠢,此時也已知曉自己弄巧成拙了!
為了自己身為武將的那點麵子,不但沒有避重就輕的含糊過去,反而平白的令皇上不滿,真可謂是得不償失!
皇上此時雖麵帶笑容,可傻子都清楚,他此刻的內心,是何等的暴怒!
藍玉擦了擦頭上的冷汗,趕忙補救道:
“...皇上,臣隻是喘了口氣,還未說完,
剛剛臣隻是說了一半,臣後麵還有“但是”沒說呢!”
抓住機會就會敲打一番淮西勳貴的朱元璋,聞言點了點頭,再次拍了拍藍玉的肩膀:
“...原來如此,看來是咱太心急了!
以至於讓你藍玉後麵的“但是”,都來不及說!
既然你這口氣已經喘勻了,那就給大家說說你的但是吧!”
明知皇上是借機敲打自己,但自己自作聰明在先,皇上敲打在後,藍玉也無話可說!
此時其也想清楚了,反正那天麻山一戰,又不是他藍玉打的,...要說丟臉,他藍玉也不是最丟臉的那個!
拱手行了一禮,藍玉臉頰上帶著一抹紅暈,麵向群臣,緩緩敘述了那場,令所有武將,都感到羞愧無地的戰役:
“...洪武二年八月十一日深夜,倭畜架船從海上潛入淮河,而後於當日四更時分,突襲淮安!
因當日大雨傾盆,倭畜趁此時機,殺了守城軍一個措不及防!
幾乎在毫無戒備的情況下,...淮安城破!”
或許是出於武將的本能,以及尊嚴,...說到這裏,藍玉微微停頓了一下,雙拳緊握,臉上露出了一絲猙獰!
直到深吸了一口氣,將那剛剛出現的一絲戾氣,平緩了下去,才咬牙繼續說道:
“...城破後,淮安百姓被倭畜大肆屠殺,女子 ....被奸淫!
倭畜在淮安城內,肆虐了近三個時辰,才大搖大擺的出城而去!”
“...待倭畜行至天麻山之時,終於被鎮撫吳佑,率衛所軍士迎頭趕上,一場血戰由此展開!然爾...”
說到這裏,幾乎所有武將,皆是麵色羞紅,不約而同的低下了頭,
而除了一些少數老臣,得悉戰事的結果,站在一旁沉默不語外,
其餘新進的文臣,幾乎無一例外的露出了一絲好奇之色看向藍玉!
“...天麻山一戰,雖隻是一場小型戰爭,可卻幾乎令我大明,威嚴喪失殆盡,亦令我等武將,...無地自容!”
“...此戰,鎮撫吳佑率軍士三千餘人,而那倭畜,隻有區區六百多人!
要論軍力,我大明碾壓倭畜,可戰後的結果卻是...
說到這裏,藍玉微微頓了頓,苦笑著搖了搖頭,沉聲道:
...嗬嗬,我大明軍士,當場戰死兩百多人,負傷者更是多達五百多人!
而那倭畜,雖身材矮小,卻他娘的兇悍無比,手裏的倭刀,更是鋒利異常!
最終,鎮撫吳佑所率領的三千衛所軍士,付出了兩百多條人命,五百多人受傷的代價,
卻僅僅隻是殺死倭畜三十八人,擒獲倭畜五十七人而已!
...餘者盡逃!”
畢竟有剛剛的前車之鑒,說完,藍玉麵向朱元璋躬身抱拳:“...稟皇上,臣已話畢!”
“...嗯,迴列吧!”
朱元璋微微擺了擺手,步履沉重的緩緩走上丹陛,居高臨下的望向殿內群臣:
“...天麻山一戰,雖不如人意,甚至可稱的上,是我大明的恥辱!
可咱卻不僅沒有怪罪吳佑,反而賞賜其人,爾等可知為何?”
朱元璋的這個問題一出,文臣武將之中,茫然者甚多,隻有少數人眼中露出了然之色!
...比如,內閣首輔,韓國公李善長!
可李善長雖心中了然,卻並未出列,而是側頭看向了武將之首的徐達!
果然,徐達沉吟了片刻,朗聲道:
“...據臣猜測,皇上賞賜鎮撫吳佑的原因有三點!
一是鎮撫吳佑,是少有能夠將猶如老鼠一般,神出鬼沒的倭畜,給堵住的將領!
二是鎮撫吳佑,雖身中三刀,血染戰甲,仍死戰不退,皇上惜其勇!
三是鎮撫吳佑,為將肆虐淮安的倭畜堵住,急行百裏,趕至天麻山之時,已成疲累之軍,戰果如此,...非戰之罪!”
“...那爾等可知,淮安距離應天,我大明朝廷中樞,有多少距離?”
朱元璋對徐達點了點頭,又拋出了一個眾人皆知的問題!
見奉天殿內的氣氛,越發的凝固,眾臣也微微聳拉著腦袋,朱標抱拳迴複道:
“...迴父皇,淮安距我應天大明中樞,不足五百裏!
水路行船,順京杭大運河南下,最多三兩日,就可到達應天!
陸路急行的話,最多隻需六七日,亦能趕至應天!”
朱元璋問這個問題的意義所在,其所想表達的含義,可謂是眾人皆知!
...因此,朱標主動挑破道:
“淮安距我大明中樞雖近,可無論陸路、水路,沿途都有重兵把守!
倭畜雖如臭水溝的老鼠一般,...神出鬼沒,擾我大明沿海各省,殺我大明百姓..
但倭畜縱有天大的膽子,即不能...
...亦不敢來我應天放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