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麾下的兵力和武將質量乃是項開麾下絕對最好的,自從上次從孫儒那裏補充了五千人後,項羽麾下足有三萬人整。
這三萬兵馬整戈待戰,可謂都是訓練有素,而且這三萬人中大部分兵馬都是跟著項羽從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項開攻打南朝宋國時這些兵馬大部分都參加過。
再看看項羽麾下的將領,澹臺譽武力高達104,現在在整個楚國僅次於項羽,擁有火龍槍的劉天孝武力值也是100,進入了超一流武將的層次。
除此之外,還有袁朗、王貴等一流武將,徐榮、朱齡石、朱超石等能文能武的將領。
而且項羽本人武力值就冠絕整個楚國,再加上他閑不住的性格,主動請纓攻打成漢也很正常。
在聽完項羽的話後,項開看向其他文武道:“諸位覺得呢?”
很快沮授站出來說道:“啟稟陛下,微臣覺得此仗不應該打。”
現在沮授不但是左相,同時還兼任戶部尚書,不過這也沒辦法,畢竟現在項開麾下太缺人了,戶部那邊可是連一個主官都沒有,隻能讓沮授多多費心了。
項羽看了沮授一眼,倒也沒說什麼,畢竟沮授跟他共事這麼長時間,甚至可以說是項開麾下第一個文臣,所以項羽跟他的關係也不錯,他也清楚沮授出言反對不是針對他,隻是從有利於楚國的角度出發而已。
“微臣認為,我楚國剛剛才覆滅南平,其中雖然兵力損失不大,但是各種錢財糧草損失卻不小,再加上南平土地貧瘠,大部分青壯都被編入軍中,或死或傷,所以微臣覺得現在便和成漢和後周開戰,實乃窮兵黷武。”沮授不卑不亢的說道。
沮授說的也很有道理,朝堂眾文武也紛紛點頭,就連項羽也沒有反駁什麼。
很快,右相陳平也站了出來,他恭敬的對項開說道:“陛下覺得將成漢納入我楚國領土是好是壞?”
“成漢如果能入我楚國麾下,那自然是極好的,畢竟除了南平和成漢外,其餘周圍諸國實力都與我們差不多,甚至比我大楚還好強,但若能將南平和成漢收入麾下,再潛心發展一段時間,大楚自然能夠在周圍脫穎而出,就是魏國朕也不懼。”項開淡淡的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但是現在後周對成漢虎視眈眈,如果後周攻下成漢,那麼對我大楚來說就是一次災禍,但若我楚國攻打成漢,遭受極大的損失不說,甚至成漢有可能狗急跳牆,向後周妥協,那麼到時候我大楚可能要同時麵對成漢和後周大軍。”
聽著陳平的話,項開和其餘文武也都點了點頭,他當初按下攻打成漢的心思也有一部分原因在這裏,就是怕被後周纏住。
“但是現在後周已經在接觸成漢,萬一成漢投到後周那邊,我大楚向外擴張之路算是結束了,關於這一點我大楚又應該怎麼辦?”就在此時,吏部侍郎王通出聲道。
王通上任吏部侍郎後,他很少發表自己的意見,而項開實際上也很在意這位號稱“文中子”的大才,要知道啟蒙讀物《三字經》把他列為諸子百家的五子之一,跟荀子、揚雄、老子和莊周並列,足以說明王通的才能。
不過說實話,就目前王通的表現來看,項開並不認為此人能夠跟荀子、老子這等大才並列,王通現在是吏部侍郎,將吏部的事情雖然打理的井井有條,但他做的事情卻跟另一位吏部侍郎柳敏做的差不多,所以如果繼續這樣的話,項開當然不會對王通繼續委以重任,甚至把他當做左相和右相的接班人培養。
要知道陳平還算年輕,沮授可已經是不惑之年了,而且沮授的身體也不太好,再加上楚國新立,需要處理的事情數不勝數,說不定操勞之下沮授哪天就病倒了。
而一開始得到王通後,項開自然大喜過望,當初讓他當陳平的學生,最重要的還是讓陳平好好培養他,如此一來等到沮授出了什麼意外亦或是卸任丞相之位後,也能有人及時頂上。
但是至今為止,王通隻是一門心思處理吏部的瑣事,倒也沒有任何進言,這讓項開有些猶豫,這位大名鼎鼎的“文中子”會不會是徒有虛名。
“王大人,本相知道你已經有主意了,說出來讓陛下和諸位同僚聽聽吧。”當王通提出那個疑問後,陳平卻先出聲道。
項開訝異的看了王通一眼,既然王通已經有了想法,為什麼還要去質疑沮授。
而王通此時先是對著項開行了一禮後道:“啟稟陛下,微臣剛剛所言並不是針對沮相,隻是說出微臣心中最真實的想法,那就是成漢不能被後周得到,哪怕是一城一池都不能。”
“說說吧,你想要怎麼做?”項開好奇的問道。
“陛下,微臣願意出使成漢,盡力說服成漢臣服於我大楚,就算失敗也不能讓後周繼續接觸成漢,不過微臣有信心,願立下軍令狀。”王通恭敬的說道。
聽到這話,項開挑了挑眉,他今日召集群臣議事,隻是想讓這些文武都發表一下意見,看看究竟應該拿出什麼態度麵對成漢和後周。
但是王通居然要走一遭去勸說成漢來降,雖然兩軍交戰,不斬來使,但從項開的角度來看,成漢投降的幾率極其之小,畢竟成漢好歹也是個三流國家,跟南平實力不相上下,如果王通三言兩語能夠將成漢勸說,那才是天方夜譚呢。
而且成漢那裏還有後周的使團,如果成漢皇帝已經被後周的魏仁浦說服,甚至兩國已經締結了某種約定,那王通豈不是羊入虎口?
這麼一個一流文臣,項開珍惜還來不及,怎麼可能還看著他去送死?
所以項開咳嗽了一聲道:“王愛卿,此事你要細細思考一下,畢竟成漢與我大楚的關係可不是那麼的融洽,你此去可有些危險啊。”